《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41487 上传时间:2021-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规范).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宁陕小学 陈小宁教学目标的设计:1、知识与能力: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2、过程与方法: 谈话导入,揭题激趣读通课文,把握重点熟读课文,读懂故事定格对话,品味聪慧吟读成诵拓展阅读课外延伸,综合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本文是第十册的第三组第一篇。本组的主题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因此本课的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读懂本文,还

2、要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人物特别是杨氏子的语言的精妙。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根据拟定的学习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故事,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难点是品味杨氏子的语言之精妙。 根据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首先从释题入手,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练习,并找出读的不一样的地方,归纳总结方法。在相机利用课件出示节奏,准确练读,抓住“读”这个重点。进入课文的学习理解,交流文言文的意思。然后定格对话,创设情境,通过学说杨氏之子的话语,从

3、中品味聪慧。教学对象分析:作为小学高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虽然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对古文的句式,特点比较陌生。但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就能自主学习。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交流,模仿句式练习说话,重难点处借助媒体,帮助学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方法上还是以读为主,因为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富有节奏韵味的古文更需要反复诵读。所以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诵读法和朗读感悟法根据以上策略,涉及如下教法:(一)尝试读文,聚焦难点。先让学生自由练读,在抽23名学生个别读,聚焦难读之处,加以纠正。然后出示标有节奏的课件反复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实现了朗读

4、的提升,也对古文的意思形成了一个笼统的模糊的印象。(二)品读,体会杨氏子的聪惠,达到背诵。全文55个字是围绕哪三个字写的。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甚聪惠”。板书惠字,同时指导惠字的书写。再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聪慧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中的两句对话,引导学生体会出杨氏子聪慧的三方面表现:1、答得快,应声答曰;2、答得妙,也用孔的姓回敬孔。3、有分寸,未闻的语气委婉客气,避免了对长辈的冒犯。其中第三点有分寸较难体会,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对话,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比较有无未闻两字句子的微妙变化。练习有感情的朗诵全文,再试着背诵(三)拓展阅读。课件出示两则阅读,进行强化训练,活学活用,学习方法,拓展提高

5、。(四)课外延伸,综合学习。通过课外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延伸课内所学,搜集积累用的精妙的语言,以不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更多的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对于读通古文,学生并不难;但要准确读文,却并不容易,因此,除了要学生自由练读,教师示范外,还利用课件标出节奏,准确朗读。在利用注释学生自主理解故事时,又运用课件加以补充。在学生学习了文言的方法后,课件出示拓展阅读,巩固知识,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了知识容量,还具有时效性的特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分析: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了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语言是一种工具,我

6、们每天都要用它与别人交流。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有些人很会说话,善于表达。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要认识几位很会说话的人,我们首先去认识一位古代的小孩子。(板书课题)2读题,释题。(1)齐读课题,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2)这是古人的一种说话方式,请你也学着古人说话的方式来介绍自己。 氏之(子或女)(3)课件出示全文,说说本文与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特别之处?(点明文体及特点)(设计思路及媒体应用分析:呈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依据课题相机进行知识迁移,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建立初步印象,课件出示全文,整体感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读通课文,呈现难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7、。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检查读书:(课件)(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2)多音字和形近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呈现难点。 教师请两名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注意听,把读的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3、聚焦难读的句子,建议关注解释。 同学们,这些句子读的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注释,了解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样读?4、抽生再读,出示课件全班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句子中的“

8、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设计思路及媒体应用分析: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通过自读、交流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课件出示字词,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只有准确的读,才能为准确理解文言文作铺垫。)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3同桌互相说说整篇古文的意思。4、抽生全班交流。(设计思路及媒体应用分析: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部分古今意不同的字词,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自然而然的学懂整篇文章。)四、定格对话,品味聪慧,读出韵味。1

9、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1)师生对读诗句,体味聪慧。(2)从对话中去发现巧妙之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1)对比读。(2)哪一句更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

10、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3)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生回答)(4)带着不同的语气读。(5)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师:你们是杨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是柳君平(板书:柳) 手指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 学生应: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师:果然聪明!接着又来了一个姓梅的。(板书:梅)(方法同上)3是啊,一个九岁的孩子,这般机智,这般聪慧,难怪作者开头这样写道生齐读第一句话4回归整体,读出对杨氏之子由衷的喜爱。(设计思路及媒体应用分析: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突破教学难点。并在教学中将文中的语言进行迁移运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

11、学习古文的热情,课堂气氛顿时也活跃起来。)五、练习背诵,积累语言。1、师说白话文,生对古文2、同桌对练,齐吟诵。(设计思路及媒体应用分析:再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文,水到渠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六、拓展阅读 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二)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强化阅读,学

12、以致用,开阔视野,拓展提高。)七、课外延伸,综合学习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设计思路及媒体应用分析:通过课外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延伸课内所学,搜集积累用的精妙的语言,以不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更多的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板书设计: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加以板书。杨氏之子孔雀 杨梅甚聪慧孔家 杨家练习设计:根据最后的综合实践延伸课内所学,搜集积累用的精妙的语言,以不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更多的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学过称流程图:开始谈话激趣,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读通课文,呈现难点课件 出示全文指名读文自由读文 熟读课文,读懂故事参考注释自学 交流 释疑 课件 补充注释定格对话,品味聪慧感情读 找对话 迁移运用 练习背诵 积累语言课件 拓展阅读课外延伸,综合学习结 束 图例: 符号 代表的意义 表示开始和结束 课件 出示全文表示媒体的结构,左边为媒体类型,右边为媒体内容表示学生活动 表示教师的活动或教学内容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