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MicrosoftWord2003文档.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41713 上传时间:2021-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MicrosoftWord2003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MicrosoftWord2003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MicrosoftWord2003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MicrosoftWord2003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MicrosoftWord2003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MicrosoftWord2003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MicrosoftWord2003文档.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体验家庭生活、感受亲情滋味为主题,所选课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二、教学目标1、积累语汇,诵读体会,培养语感。2、感知文章思想内容,感受亲情,增进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3、实践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结合意境揣摩语言,借鉴写法。三、教学时间分配23课一课时,其余各课均为2课时,另单元起始课、单元复习及检测各1课时,共预计12课时。单元起始课一、通读每篇课文,标注段序、生字词,初步感知大意,相互交流。二、结合单元提示,明确学习要点: 1、整体感知从结构形式、内容题材、思想感情等方面把握文章;方法题目、关键句段、表达方式、叙述顺序、人物表现、事件概况、景物特点。2、

2、语言积累字词积累与运用,经典句段背诵与模仿。3、写法借鉴人称、表达方式、记叙顺序、铺垫、陪衬、象征等。4、朗读准确、流利、有感情。5、圈点、勾画关键词句、疑难词句,做好批注。三、再读课文,批注质疑,生词读写理解运用,检测。21、风筝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实践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2、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学习作者勇于解剖自我的精神,认识旧封建教育及其伦理制度的危害性。3、实践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同“目标”1和2. 难点:质疑,探究,解析疑难文句,多角度地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三、教学流程1、导入教学,介绍鲁迅及野草。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课

3、文主要回忆了哪件事情?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回忆?找出写回忆的段落。2)本文为何以“风筝”为题?3、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批注自己的理解或疑惑。4、归类整理学生的问题,合作探究,解答疑难。问题预设:为什么见到远处浮动的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说“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我”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是“不幸”的?为什么小弟忘却了这件事,我的心却依然“沉重”着?文章最后一段的说法是否矛盾?有什么含义?5、探究主旨从这篇文章中你认识到了什么?6、朗读体会提示:文章三四段怎样写小弟迷恋风筝和“我”“虐杀精神”的一幕?其间流露出我对小弟和自己怎样的感情?7、课堂练习

4、生词检测。文句仿写。8、布置作业(略)附板书设计:风筝悲哀(我、小弟)课后反思:22、羚羊木雕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汇。2、把握文章内容及叙事脉络,学习插叙手法。3、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及作者的感情倾向。4、组织课堂辩论,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及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同“目标”2和3。 难点:同“目标”4。三、教学流程1、导入,自由谈话:你与父母之间是否发生过矛盾?怎样的矛盾?如何解决的?对此,今天的你是如何看待的?2、检查生词及多音字掌握情况。3、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不动口、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1)用一两句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2)梳理叙事脉络,把握矛盾分歧,板

5、书要点。提示:围绕羚羊木雕文章写了哪些人?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其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其思想实质是什么?3)认识文章叙述方式。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些叙述方式?围绕主要事件插入了哪些事情?有何作用?作者为什么从妈妈逼问追要羚羊木雕写起?(提示:如按实践的先后顺序写,开头应当写哪件事?可以吗?)写文章应在什么时候运用插叙手法?需要对某一情况作补充说明或加以强调时。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感情。5、准备辩论会。思考:你认为,在家庭生活中双方应如何避免发生此类冲突?你认为,女儿已经将羚羊木雕送给万芳了,父母应如何处理?指导:熟悉课文内容,明确自己和对方观点;预想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或说法,有针对的搜集整理正反

6、两方面的事例、名言等材料;辩论时应注意从对方的发言中找突破口。6、举行辩论会,总结评定。7、布置作业。(略)附板书设计: 万芳妈(责骂) (送、逼要)爸妈 羚羊木雕 我(得、送、要) 万芳(得、还) 奶奶(劝阻)课后反思:23、散步一、教学目标1、感受文章中的人性之美(爱幼更敬老,理解、尊重、宽容、互爱)。2、欣赏自然美景,学习作者借美景映衬亲情的写法。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句式的对称美。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体会,揣摩语言。 难点:理解文章末段的寓意,领会文章主旨。三、教学流程1、导入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品味美文情节美,人性美,环境美,语言美。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后谈感受,概述文章内

7、容,讨论练习一。3、把握关键情节,用自己的话讲述分歧产生及解决的过程,指出其中的波折。讨论:从中可以看出“我”对待老幼两代的原则是什么?讨论课后练习二。4、跳读课文,感受人性之美。母亲:和蔼,慈爱,宽厚。妻子:贤惠儿子:乖巧、机灵。总结: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但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培根语)5、朗读写景片段,体会环境之美。总结:文中优美的自然景物既暗喻生命之美,又映衬人性之美。6、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找出文章中的对称语句,分析其对称点及表达作用。7、课堂实践1)设想一个生活情节,写一段自然景物加以映衬。2)写几个形式对称的句子,注意对称点的选择及分号的运用,但不求对偶。8、拓展阅读

8、完成练习三。附板书设计: 情节美(曲折真实) 人性美(慈母、孝子、贤妻、乖孙) 散步环境美(暗喻生命、映衬人性) 语言美(对称交错、意蕴丰富)教后反思:24、散文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能够较准确地把握节奏、重音、语气、语调。2、探究“金色花”“荷叶”“红莲”等形象的意义,抓住关键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体会 难点:同“目标”2三、教学流程1、回忆游子吟,引入教学。2、检查生词预习情况。3、学习金色花1)了解泰戈尔及金色花。补充:金色花选自新月集,新月集出版于20世纪初期,是作者人生最不幸的时期。1902年,妻子逝世,次年一双儿女夭亡。在悼亡伤逝的日子里,

9、他怀着对孩子的挚爱,对自己童年的眷恋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下这部表现童真的诗集。泰戈尔的诗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本诗以圣树之花金色花为形象,歌颂母爱,表达爱母之情,这是建立在宗教感情之上的一种爱。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后联系生活谈感受。3)朗读体会,注意把握关键词句的语气和感情孩子,你在哪里呀?(急切、担心)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嗔怪惊喜、责怪、疼爱)我不告诉你,妈妈。(调皮,得意)4)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金色花作为诗歌表现的形象?“我”变成金色后,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从中可以看出孩子怎样的思想性格?文章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纯真的爱,是否也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总结,板书。5)背诵诗歌。4

10、、学习荷叶 母亲1)了解冰心。2)自读,初步感知。诗歌的主旨句是那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以花喻人,具体是如何运用的?荷叶喻母亲,红莲比喻“我”,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表现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与关爱。3)默读,研讨文章的重点是写荷叶护莲,表现母爱,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的情景?花瑞人祥,暗示花与人的联系,为下文以花喻人作铺垫。 诗中作者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写这一过程有何作用?“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写这一过程用来突出我对花的命运的关注,进而关注人生历程。4)诵读品评。提示:注意把握“我”的心虚变化;注意末段的感激之情和眷念之情。5、比较鉴赏从思想感情、

11、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文化背景等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6、完成练习三指导:诗歌中选择形象的目的和原则?联想和想象的不同之处?附板书设计:教后反思:25、世说新语两则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了解相关文化常识。2、理解文意,能够简明流畅或有创意的复述故事。3、朗读背诵,体会作品的情趣,赏识古代英才少年的智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背诵,积累词句,理解文意。难点:质疑,探究。三、教学流程。1、导入教学。“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这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从来就不乏英雄少年,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少年英雄。2、介绍世说新语(见教师用书)3、指名朗读课文,订正错误。4、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批注,积累。完成课

12、后练习二。5、复述故事。6、内容探究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比拟“白雪纷纷”之景,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认为作者的态度倾向于哪一个?2)你认为客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无礼?通观全文,该如何评价元方?知书达理,聪敏善辩。7、诵读回味。指导:咏雪重点要读出人物的机敏和家庭的祥和;陈太丘与友期一文重点表现元方的聪敏和稚气以及客人态度的变化。8、拓展阅读读王戎七岁理解文意及思想。附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五单元复习一、复习要点1、生词及经典文段。2、重点文篇的思想内容。3、写作方法借鉴与实践。二、复习过程1、回顾各篇文章的题目,重点记忆鲁迅、冰心、泰戈尔及世说新语。2、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写一段话,介绍每篇文章的内容及自己的收获。3、借鉴某篇文章的某种写法(插叙,倒叙,以景衬情,联想,想象。)写一段话。4、经典文段背诵回味。5、生词检测。6、单元检测。(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