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说文》中改变字形方向的变体字.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50506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说文》中改变字形方向的变体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说文》中改变字形方向的变体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说文》中改变字形方向的变体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说文》中改变字形方向的变体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说文》中改变字形方向的变体字.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说文中改变字形方向的变体字摘要: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中存在着一些改变字形方向的变体字,这些字的字形相反,通过粗略的考证发现: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的存在着相反、相同或相近的关系,有的意思不相干,有的字古字形互为反文,其实是一个字。有的字由于资料不甚详尽只能待定。关键词:说文;改变方向;变体字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在秦国籀文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字体为小篆。在说文中存在这样的一些字:(少)与(), ()与(止),(正)与(乏),(彳)与(亍),(丮)与(),()与(子),(欠)与 (旡), ()与(又),(上)与(下),()与(),(可)与(叵),()与(丂),(人)(匕),(从)与(比)

2、,(収)与(癶),(夊)与(),(永)与(),(之)与(币),(丸)与(仄),(司)与(后),()与(邑),(予)与(幻),(丿)与(),()与()。裘锡圭先生在其“三书说”的表意字中将这些字列为改变字形方向(包括左右反写和上下倒写)的变体字。从其小篆形体上看,这些字的字形是相反的。那么这些字除了形体相反之外,他们之间是否有还有别的关系,如果有,那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拙见。(1)(少)与(),说文:“少,不多也,从小,丿声。”“,少也。从小声。”按照林义光先生的说法:“即少之反文,少(宵韵),(泰韵),亦双声旁转,二字当为同一个字。”同样,(止)与 (),说文:“止,下基也。

3、”“,蹈也。”二字其实也是同一个字,止与是反文。(人)与(匕),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段玉裁注:“性,古文以为生字,礼运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说文:“匕,象与比敘也。”段玉裁注:“比者,密也。敘者,次第也。”二者中人与匕一个表示一种高级动物,一个表示一种顺序次第。按林义光先生的说法:“是人的反文。从古字形上看,二者是同一个字。”(2)(彳)与(亍),说文:“彳,小步也。”“亍,步止也。”彳、亍各取行的一半,与走路有关,二者意思相反。(可)与(叵),说文:“可,也。(即肯)。”“叵,不可。”通过分析可知二者意思相反。(正)与(乏)

4、,说文:“正,是也。”“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段玉裁注:“不正则为匮,二字相向背也,礼受矢者曰正,拒矢者曰非正”。乏即位不正,二字意思相反。(欠)与 (旡),说文:“欠,张口气悟也。”段玉裁注:“悟,觉也,引申为解散之意。”说文:“旡,饮食气逆不得息曰。”段玉裁注:“逆气,各本作气逆。今依篇韵正,不得息者,咽中息不利。”一个是说气息向外吐,一个是说气息向内吸,二字意思相反。()与(又),说文:“,手也。”段玉裁注:“左手也”。说文:“又,手也。”段玉裁注:“此即今之右字。”。表示左手,而又表示右手,二者意思相反。(丄)与(丅),说文:“丄,高也,此古文上。”“丅,底也。”上表示高,下表示底,

5、即低,二者意思相反。(司)与(后),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段玉裁注:“外对君而言,君在内也,臣宣力四方在外。”说文:“后,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厂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在上下级关系这个语义场中,“司”与“后”的意思相反。(永)与(?),说文:“永,长也。象水径之长。”“?,水之衺流别也。”段玉裁注:“流别者一水岐分之谓。衺流别则正流之长者较短,而径理同也。”永和?都是说水流的问题,永是指水径长而?是指水径在流动的过程中有分叉,而不分叉的水径较短。从水流分叉与否来说二者的意思是相反的。(丿)与(),说文:“丿,右戾也。”“,左戾也。”段玉裁注:“丿:戾者曲也,右戾者

6、自右而曲于左也。:自左而曲于右。”从弯曲的方向这个意义上说,二者的意思相反。(3)(丸)与(仄),说文:“丸,圆,侧倾而转者。”“仄,侧倾也。”二字都是表示倾侧,意思相同。()与(子),说文:“,不顺忽出也。”“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段玉裁注:“象万物滋生之形,亦象人首与手足也。”一个是表示孩子倒着生下来,另一个表示一个人形。两者都与人有关,意思相近。(丮)与(?),说文:“丮,持也。象手有所丮据也。”“?,拖持也。”段玉裁注:“亦持也。”这两个字都有“持”的意思,二字意思相同。(从)与(比),说文:“从,相听也。”段玉裁注:“听者聆也。引申为相许之称”。说文:“比,密也。”

7、段玉裁注:“其本意为相亲密也,余义俌也、及也、次也、校也例也、类也、频也、择言而从之也、阿党也。皆其所引申。”从即为跟从之意,比,其意为亲密、相辅、跟从之意,二者意思相近。(卩)与(),说文:“卩,瑞信也。守国者用玉卪,守都者用角卪,使邦者用虎卪象相合之形。”段玉裁注:“瑞者以玉为信。”说文:“,卪也,缺。”段玉裁注:“按玉篇曰:说文云缺,盖本只有缺字。”卩与均表示一种信物,二者意思相近。(4)(之)与(币),说文:“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段玉裁注中其引申之意为往。说文:“币(z),周也。”段玉裁注:“币,遍也。凡物顺逆往复则周遍矣。”之字有出和往之意,而币有周遍之意。二者意思不

8、相干。(予)与(幻),说文:“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段玉裁注:“象以手推物付之。”说文:“幻,相诈惑也。”段玉裁注:“诡诞惑人也。”予即给予之意,幻即惑乱之意。二者意思不相干。()与(),说文:“,抴也,明也。象抴引之形。”“,流也。”段玉裁注:“:抴者,捈也。捈者,也。卧引者,横引之。”即牵引、拉的意思,与的意思“流”不相干。(収)与(癶),说文:“収,竦手也。”“癶,引也。”段玉裁注:“収:竦,敬也。按此字谓竦其两手以有所奉也。癶:古攀字。”一个词义为“敬”, 一个词义为“古攀字”,二者意思不相干。(夊)与(),说文:“夊,从后至也,象人两胫后有致之者。”“,跨步也。”段玉裁注:“,跨

9、,当作夸,夸步谓大张其两股也。”夊指从后面到,指跨步,严格意义上讲二者意思没有联系。(5)(邑)与(),说文:“邑,国也,从口;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从反邑。字从此,缺。”据考,“”字的意思及其读音都不可考证。二者关系有待考证。(丂)与(?),说文:“丂,气欲舒出,上凝于一也。”“?,反丂也读若呵。”段玉裁注:“丂:气欲舒出之象,一其上不能径达。”在段注中也没有提及对“?”的详解,大概不可考。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待考证。通过考证,这些字除了形体相反之外,意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联系有:它们是同一个字;它们之间意思相反;它们之间意思相同或相近;它们之间意义毫不相干;由于缺乏理据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尚待确定。参考文献:【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2007年版.【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2008年版.【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4】叶玉英.“形变指事”说之推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5】杜恒联.变体字的构成特点及例证,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