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培养子女的自信心.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52966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怎样培养子女的自信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家长怎样培养子女的自信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长怎样培养子女的自信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怎样培养子女的自信心.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相信孩子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家长的这种认识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关系到孩子的发展。所以,作为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这一点至关重要。首先要相信,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的潜力,这是现代科学研究所证明了的。持这种认识的家长一般都能比较放手地培养孩子,并经常会对孩子说:“孩子,你行!”孩子是以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家长认为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能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发展;另外,家长还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一认识也很重要,它能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孩子,从而使孩

2、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许多教子有方的家长,都总结过这一条宝贵的经验。2、放手培养孩子一般长到两岁以后,动作、言语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的愿望,什么都要自己来。人们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孩子也是不知天高地厚,常常不自量力的。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寻求自我肯定的需要。我们常见婴孩子每当要去做事遇到家长阻拦时,他们会执拗地嚷嚷:“我长大了,我长大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去压抑孩子,更不能说:“你不行!”而应利用婴孩子的这种自我认识和愿望,善于引导,给予援

3、助,满足他们“我自己来”的需求。中央电视台1995年在生活空间中曾报道过一名3岁孩子,名叫茜茜。她看见妈妈在用拖把拖地,也抢着要去拖,明智的母亲便帮他扶着拖把的上端,给予支持让她拖几下,以满足她的要求并使她感到“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自信的基础。1997年我看到生活空间又一次报导了茜茜,这时5岁的茜茜已表现出高度的自信、思维活跃、胆大、有主见、活泼开朗,看上去发展得相当好。另外,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不仅能促使孩子的身体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使之产生对环境的控制感并获得成功的欢乐,从而增强自信。如果家长总是

4、把孩子限制在狭窄的空间,或事事越俎代庖,什么都不让孩子去做,无异便是剥夺了孩子通过活动树立自信心的机会,并容易导致能力低下、依赖、胆怯和自卑。3、多鼓励一位名人曾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这说明成人积极的教养态度对孩子影响很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讲到孩子心理特点时指出:“小孩子喜欢成功的”、“小孩子喜欢称赞的”,如三岁的孩子喜欢拿着他的“作品”给爸爸妈妈看,是希望得到夸赞,到了四五岁这种喜欢称赞的心理会更加浓厚。做父母的应利用孩子这一心理特点,无论孩子做什么事,只要他去干就要给于肯定与鼓励。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适当赞赏,使他们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有

5、,鼓励也包括接纳孩子的失败与不足,因为孩子正是在历经错误与失败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所以,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长就要给予肯定和支持,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过失。千万不要总盯着孩子做得不好或不足的地方,去挑毛病。家长若对孩子否定多、指责多,就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4、勿要求过高家长普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与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期望过高。父母对孩子发展所确立的标准要适应,应考虑自己孩子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总用过高标准去要求孩子。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就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另外,有些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时总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

6、,也是不实际的,忽视了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或曲折的过程。例如,两三岁的婴孩子要求他们自己吃饭,开始自己吃时经常会撒得满桌,这时母亲不仅不能指责,还应对孩子说:“宝宝真能干,会自己吃饭了!”与此同时,耐心教给他怎样吃就能吃得更好。须知,孩子做事总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的,这是发展规律,要求过高、过急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再有,有些盼子成才的家长常常盼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惯于横向攀比。例如,有的家长到孩子园看孩子的活动,每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不如别人之处,便对孩子说;“瞧,某某比你唱得好!”“某某画得比你强多了!”以别人的优势比自己孩子的不足。家长的本意可能是想刺激自己的孩子赶上别人,但这种横向攀比,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因为,孩子们的发展速度与方向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孩子在发展上各有长短,要求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是非常不实际的,家长们千万别作这样的攀比。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学生的学习有关,学校教育功不可没,但家庭教育也更重要,家长不能把孩子的成长都交给学校。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家长也要学习,看看关于孩子成长的书籍,向优秀的学生家长学习,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用的、有为的、更有责任心的社会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