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对接高考53.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56062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对接高考5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对接高考5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对接高考5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对接高考5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对接高考5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对接高考5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对接高考53.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项练习:对接高考53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 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 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 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一】选择题读右图,完成以下2 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山地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A.abcB、 defC、 aceD、 bdf“ 2018 年地球将会遭遇强烈的超级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近日,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出现了这样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 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太阳活动十分必要。据此回答以下 3 题。3、有关太阳活动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B、太阳“强风”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C、太阳黑子的多少,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太阳黑子与耀斑

3、出现的周期相同4、有关太阳风暴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信的是 () A、对部分地区短波通信和短波广播造成短时间影响B、两极及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C、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有异常变化D、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5、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太常用的能源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6、在山区,一般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铁路运输量少B 、公路运输装卸方便C、公路运输成本低

4、D、修建公路成本低,难度小读“洋流的模式图” ,完成以下2 题:bacd7、假设该洋流系统在太平洋,那么ABCD四个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A、 B、 C、 D、8、假设此洋流在大西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洋流 a 是墨西哥湾暖流B、洋流 b 是北大西洋暖流C、洋流 c 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影响D、洋流 d 是在东北信风驱动下形成的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地区的近地面大气热量收支平衡遭到破坏。下图反映了某区域以 A 地为中心, 半径约 15 千米范围内,近 10 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 ( 单位: C,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 0.2 C)。据此回答以下 2 题。9、导致图中气温距平增高的主要

5、原因可能是A、降水量的变化B、工业生产的发展C、农业生产的发展D、全球气候的变化()10、上题所述地区的盛行风最有可能是()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下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以下211、关于图中各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B.C. 地位于aD. 地位于地的西北方向12、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同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A. 与B.C. 与D.下图是北半球500 百帕等压面天气图。读图回答以下2 题。13、等压面上A 点的风向应是()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14、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应是()A.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B. 水平

6、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C.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平衡力D.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读图,回答以下 2 题。15、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A. 背斜构造B. 向斜构造C. 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16、图中乙处河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流水侵蚀作用B. 风力侵蚀作用C. 流水沉积作用D. 风化作用()【二】填空题17、右图中G是上下两图的连接点。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 太阳直射点的经纬位置是。(2) 北京时间是月日时。(3) 图中 B 在 D的方向, C在 A 的方向。(4) 写出 B、 D 两地的昼长时间: B, D。(5) 此时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正午

7、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18、大约在4000 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500 多米,形成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 按相关关系将以下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2)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地理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在青藏高原地区,其“牵一发”是指什么?(3) 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D5、 D6、解析:山区地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修建铁路成本高,运营难度大。答案: D7、 B8、 C9、 B10、 D11、 C12、 B13、 D14、 C15、 B16、 A【二】填空题17、 (1)ABH(2)EA(3)A(4) 由 C E由昼夜平分变为白昼最短;由 EG由白昼最短变为昼夜平分(5) 不断减小,由最大值变为最小值(6) 春18、 (1) 自上而下分别是:。(2) 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3) 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 ( 地势高 ) ,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 多冰川; 土壤贫瘠, 多冻土; 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 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