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60009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教案 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 易述婷一、教材分析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在本单元前六课,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寻找到了一条物体沉浮的规律:当浮力大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本单元的第7课,这节课将把注意力转向另一个变量的研究,即从液体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规律。本课安排了三个活动:观察马铃薯的沉浮;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随着这三个活动的展开,使学生得出结论: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从而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二、学情

2、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我们教师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本单元前面六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沉浮现象。 但学生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所以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到一定浓度的液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很多。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3通过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形成科学概念。 情

3、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认识到液体的浓度, 会影响物体的沉浮。难点:培养反复实验获取数据,最后总结出规律的科学素养。五、教学准备老师:一个马铃薯,两个烧杯,镊子,帕子学生:洒精灯、两个金属勺子、装有100ml水的桡杯、玻棒、一袋盐、一勺子六、教学过程一、引入:马铃薯的沉浮1、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表 演一个小魔术。2、师:请看,这是什么? 生: 土豆。 师:对,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马铃薯。(板书:马铃薯)3、师:讲台上还有两杯一样多的液体。我把这个普通

4、的马铃薯轻 轻地放入1号杯中,马铃薯立刻就(生答:沉下去了) (边演示边说)(如无生回答,则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4、师:现在,我把这个马铃薯拿出来,擦干,再轻轻地放入2号杯 中,你觉得它在这杯液体中是沉还是浮呢? (多请几位学生回答:沉;浮)5、师:到底哪些同学猜对了呢?请仔细观察。(把马铃薯轻轻地放 入2号杯中,浮) 猜对的同学请举手!给予鼓励!6、(学生可能较激动,整顿纪律)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同一个马铃薯,放在1号杯中(沉, 手势),放在2号杯中(浮)。大家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板书补充课题:在液体中的沉浮)二、观察比较两种液

5、体1、师:首先,你来猜一猜,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两只烧杯中的液体可能不一样。2、师:都这么认为吗?(是的)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这两种液体是否相同呢? 生1:尝一尝。 生2:用看的方法。 生3:把这杯水放到太阳下去晒。 生4:用酒精灯烧剩下物质。(师:在科学课中烧叫做加热) 3、师:大家说了这么多的方法,有些方法在我们这个实验中是不科 学的,有谁发现了?说说你的理由。 生1:尝的方法不可取,因为在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液体时,就随 便去尝,既不卫生也不安全,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师:我非常赞成他的说法。 生2:我们一直在看,也没能看出来,看是不可能了。 师:同意吗?(生答:同意)

6、 生3:晒的方法不现实,现在的阳光也不足,而且这样要用很长 时间的,也不科学。 师:你真会动脑筋!那也就是说,现在最可取的检验方法就是用 酒精灯加热两种液体了,对吧?(对)4、师:那么,用加热的方法来检验,你觉得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 生:酒精灯、火柴、药匙、塑料滴管 (教师引导补充完成实验材料,并课件展示)5、师:在这个实验中你觉得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发言)6、师:根据你们说的,老师帮大家把这个过程归纳为以下四个操作 步骤:(出示操作步骤) 用滴管分别从两个烧杯中各取一些液体,分别在两个药匙上各 滴加23滴。两支滴管分开用。 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对药匙进行加热,待液体快

7、要完 全蒸发时停止加热。 用酒精灯盖熄灭火焰。 观察比较两个药匙上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7、师:为了保证大家的实验能够顺利地进行,老师想给大家做个友 情提示,想听听吗?(出示友情提示) 加强小组合作,活动有秩序,声音小,速度快,动作轻。 正确使用实验用品,不要让实验用品污染环境。 依据操作步骤,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用品。 8、师:大家听清楚了吗?好,当我走到你们组面前时请两位同学进 行取液,并记好你取得是几号杯中的液体。等我说开始实验 时再一起动手操作!9、师: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操作步骤,开始实验。 (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随机指导)10、师:大家都做完实验了。 哪

8、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生1:我们发现1号烧杯中的液体在加热后没有留下痕迹,2号 烧杯中的液体在加热后出现了白色颗粒物质。 师:其他小组呢? 生2:我们观察到的现象也是这样。 师:看来大家检验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你们真不简单! 现在你猜到1号杯中的液体是什么了吗?生:水。师:那你认为使马铃薯浮起来的2号杯中的液体有什么特点呢?生:在水里溶解了一些物质。(预设:若学生说是溶解了一些盐,那么教师提问: 你能确定一定是溶解了食盐吗?生:不能。师: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其他可以溶解于水中的物质吗?生:糖、味精)师:你真会开动小脑筋!其实,老师的确在这个烧杯里加入了一 些食盐。三、调制一杯是马铃

9、薯浮起来的液体1、师:那么,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就能浮起来 呢?(请几位学生猜测:应该可以)2、师:我们来试着调制一杯这样的液体,怎么样?(生答:好)3、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盐,一些白糖。每一小组还会有一 杯100ml的清水、筷子、小马铃薯片、小塑料勺、牙签。4、师:请在小组内轻声地讨论: 我们小组准备用什么物质进行调制?(食盐/白糖) 我们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5、师:好,讨论结束!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1:我们准备用食盐来调制液体,往烧杯里加食盐,搅拌,等 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看它是否浮起来了。 生2:我们准备用白糖来调制(多请几位学生回答)6、师提示:为了准确记录多

10、少糖或者是盐能使马铃薯浮起来,能不 能一下子把盐、糖全倒进去呢?(生答:不能) 师:那么应该怎么操作? 生: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往烧杯中放。 师:怎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每勺放入的量是一样多呢? 生:每次加入一平勺,用牙签刮平。 (若学生答不出,则教师提示牙签的作用)7、师:根据我们刚才所说的,老师也帮大家把这个过程归纳为以下 四个操作步骤,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实验要求) 选择一种物质,在调制过程中,要一次次地加入,每次加入一 平勺,不要一下子把全部的物质都倒入杯中。 用搅拌棒对加入的物质进行充分地搅动,加速其溶解速度,但 不要用力过大,谨防液体溢出杯外。 加入的物质完全溶解后,等到液面平静时,观察马

11、铃薯的沉浮 情况。 随时做好实验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8、师:记住了吗?请组长来领取食盐或白糖。以小组为单位,开始 实验吧。 (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随机指导) 9、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你们实验的结果?(看记录单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用食盐做的实验,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是加食盐的?你们的结果与这组一样吗? 生2:一样。 师:哪组加白糖了? 生3:我们选了。 师:你们得到了什么实验结果呢? 生3: 师:加入白糖做实验的小组,都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吗? 生:是的!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过程,你知道了什么? 生4:食盐水和糖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师: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只要加入了食盐或白

12、糖,就会 立刻使马铃薯会浮起来? 生:不是。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5:是加入了一定量的食盐后,才浮起来的。 (多请几位学生回答,师可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师:也就是说液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马铃薯才会浮起来,对吗? (师板书:一定浓度的) 生:对! 四、阅读资料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盐水、糖水等液体达到 一定浓度时马铃薯就会浮起来,那么,这样的液体能不能也 让人浮起来呢?2、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神奇的地方,在约旦和巴勒斯 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播放有关死海的资料) 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因 为水太咸了,湖边很少长草,水里没有

13、鱼,一片死气沉沉, 所以得了个死海的名称。可是死海却淹不死人。即使不会游 泳的人在死海里也不会下沉。人能在死海的湖面上漂浮,要 是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悠闲地躺在水面上读书看报呢。3、师:但这个死海在国外,离我们太遥远了。下面老师向大家介绍 两个中国的死海,一个在四川的大英县,另一个在山西的运 城。(播放课件)如果以后有机会能够在家长的陪伴下去的话, 请你也体验一下不会游泳,也能漂浮在海面上读书看报的乐 趣。 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同学们课后想不想继续探究还有哪些液体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 呢?为什么它们会使马铃薯浮起来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 个问题。 六、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

14、中的沉浮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使物体浮起来七、实验记录单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记录单 小组号_ 记录员_1 加热鉴别液体实验对于不知名的液体,我们采用的是_方法来鉴别。我们小组加热的是_号容器里的液体,加热后的现象是_,我们估计这种液体是 _。2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探究马铃薯在不同浓度_水中的沉浮情况”实验记录表加入_的量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我们小组加第_勺时马铃薯浮起来了;我们得出的结论是_八 教学反思 整堂课努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不同水平、不同生活学生都有了各自的发现,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

15、意识很强,课堂气氛一直很活跃。看到同学们取得成功时的欢愉、得到帮助时的感激。 考虑到学生往往已经有盐水能让物体浮起来的认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有意识的让奖励小组把往另外一个杯子里溶解糖,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这个环节能再加几组实验味精则更好。在实验结果是让孩子们概括总结自己的发现后,如果能将总结出,提炼出的最精确的概念以文字出现,那将给学生更深的记忆。控制学生不要一下子把全部食盐倒人杯中,而是一平勺一平勺的加,这样学生就能探索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度不够、液体的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学生在调制的过程中,一勺勺地加盐,每加一勺都要搅拌到全部溶解为止。马铃薯没有立即浮起来,当食盐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