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60622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一比》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比一比》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比一比》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比一比》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比一比》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一比》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一比》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比一比第1 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轻重(教科书第45 页例题,第 5-6 页“想想做做”第 1 5 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 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2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 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教学具准备:主题图、光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2、。 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好吗?揭题。二、联系生活比一比1比长短。(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2比高矮。(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

3、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3比轻重。(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

4、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1想想做做”第1 题。(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2想想做做”第2 题。(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3想想做做”第3 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

5、想的, 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4“想想做做”第4 题。(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比一比课后反思: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这节课的训练重点。一年级小朋友的对这两天学的知识在幼儿园里已经接触过,所以他们的上课常规需要我们不断地训练。 比如:为什么站在不同高低处的两个小朋友也判断出谁高?要求学生自己来说说, 随后由老师引领学生说出完整的理由。比如:因为穿绿衣服宝宝站在低处已经比穿橙色衣服的宝宝高了,所以如果绿衣服宝宝站上去就一定比穿橙色衣服宝宝高了。 最后在练习中也要求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像“一个苹果和两个桃子一样重,那么一个苹果和一个桃子比呢?”也许是经常教中高年级的关系,不知这样的要求是否高了点, 但想要学好数学,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