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福建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限时训练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七章世界地理第.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61119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限时训练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七章世界地理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限时训练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七章世界地理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限时训练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七章世界地理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限时训练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七章世界地理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限时训练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七章世界地理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福建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限时训练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七章世界地理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福建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限时训练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七章世界地理第.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2 讲世界主要地区( 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2011 重庆文综 )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 3 题。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2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干流流速缓慢B峡谷险滩广布C支流短小急促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3图中 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解析本题以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图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 题,赞比西河流域

2、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第2题,根据图示可知,赞比西河上游干流流经地区海拔相差不大,因而干流流速缓慢;从图中还可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支流较长,并非短小急促;赞比西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因而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第3 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影响景观差异的因素,但是根据题意,同是 20纬线大陆东西岸,纬度位置相同、都临海,因而可排除A、C;非洲大陆高原直逼海岸,因而排除D;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1答案1.A2.A3.B读“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完成4 5 题。4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影响B甲河下游受

3、地形影响,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C两河均受地形影响D两河均受气候影响5目前,乙河下游三角洲增长速度快于甲河三角洲,是因为乙河() 。A流域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B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C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严重D潮汐和海浪的顶托作用强解析依据图示经纬度等信息可知,甲为尼罗河,乙为湄公河( 澜沧江 ) 。尼罗河下游流经沙漠地区,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狭小;乙河上游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受地形约束,流域面积较小。湄公河流域人口密集,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口三角洲增长快。答案4.A5.B读下面两幅图,回答67 题。26图中 A、 B 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有() 。

4、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多草原、荒漠景观湖泊众多,以外流河为主淡水资源短缺ABCD7与 C 地降水分布特点无关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地形C盛行风D植被解析第 6 题, A 区域为里海沿岸地区,B 为塔里木盆地,两地河流均以内流河为主。第7 题, C 地为大高加索山地区,东南坡位于湿润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植被与降水分布关系不大。答案6.B7.D(2013 烟台模拟 ) 读世界某区域资源、工业、城市、交通分布示意图,回答8 9 题。38该区域木材加工业主要沿波的尼亚湾沿岸分布,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接近原料产地B科技力量雄厚C劳动力丰富D便于出口9近年来,该地区来自非洲的游客不断攀升。

5、这里的景观在非洲最不可能看到的是() 。A优美的湖滨风光B优美的峡湾景观C极昼极夜景观D林海景观解析 第 8 题,沿波的尼亚湾沿岸布局木材加工业,便于出口,节省成本。第9题,该区域地处高纬地区,有非洲所没有的极昼极夜景观。答案 8.D 9.C下图为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大陆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10 12 题。10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 。4A北美洲B大洋洲C非洲D南美洲11以下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记录的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说法有误的是() 。A甲湖泊对丁河流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B乙湖泊属于咸水湖C丙河流在该地冬季时流量最大D丁河流下游无结冰期12以下为该小组对图示海域的

6、洋流及其影响的推测,符合实际的是() 。A该海域的洋流属于风海流B与暖流交汇形成海雾,影响航运C该处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D造成图示海岸处形成沙漠气候解析第 10 题,从图中沉积物主要在河流的西岸,可以判断该处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则可以推断该地位于南半球,在南纬40及其以南还有陆地存在的只有南美洲。第 11 题,丙河流位于安第斯山脉以东且属于内流河,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水量最大时应在当地夏季。第12 题,南美洲西海岸为秘鲁寒流,不属于风海流;该地只有寒流,没有寒暖流交汇;该地沿海为地中海气候。答案 10.D 11.C 12.C(2013 常州调研 ) 下图是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和年

7、等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3 15 题。13南极地区多大风,a 图中甲、乙两地比较() 。A甲地风力强,吹东北风B乙地风力强,吹东南风C甲地风力强,吹西南风D乙地风力强,吹西北风514 b 图中丙处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B位于背风区域C纬度高D盛行下沉气流15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a 图等温线变得更加密集B a 图 0等温线向北移动C b 图等值线数值相应增加D a、b 两图中大陆面积扩大解析第 13 题,等温线与等压线有很强的相关性,等温线密集的地区,等压线也密集,而等压线越密集,风力就越大,因此乙地的风力比甲地强;乙地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南。

8、第14 题,读图可知,丙处位于南极洲的内陆地区,靠近南极点,终年受极地高气压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第15 题,若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洲的温差变小,等温线变得稀疏;0等温线向南移动;南极洲的水循环增强,降水量增大,b图中等值线数值相应增加;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极洲的面积将变小。答案13.B14.D15.C二、综合题 ( 共 40 分)16读“世界局部地区图( 图 a) 和瓦伦西亚、华沙两城市气候统计图( 图 b) ”,回答下列问题。 (20 分 )图 a6图 b(1) 图 b 所示甲图和图乙中, 表示华沙的是 _图。分析瓦伦西亚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2)图 a 中 A 海峡表层洋流的运

9、动方向是_, B 海峡的重要地理意义有 _、_等。(3)图 a 中河流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它是西欧航道网的主干, 试分析该河流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解析第 (1) 题,欧洲西部气候由西部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瓦伦西亚位于西部,深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了如甲图所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华沙位于东部,大陆性增强,如图乙所示。第(2) 题, A 海峡是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B 海峡是土耳其海峡。第(3) 题,是莱茵河,航运发达的有利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答案 (1) 乙 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温和

10、湿润(2) 自西向东流 ( 或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 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欧洲分界线(3) 自然条件:莱茵河水量大,水位变化小,终年不冻,水流平稳,航运里程长,与许多河流之间有运河连接,形成了庞大的内河航道网。社会经济条件:莱茵河流经国家多,流经地区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17(2010 福建文综卷)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 分 )材料一古马里是13 世纪 16 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材料二N 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 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下表表示N 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水稻

11、玉米杂粮其它合计占播种总面积比8.012.074.25.8100例 (%)7占总产量比例 (%)5.04.988.81.3100(1) 指出尼日尔河从 P 点到 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2) 比较甲、乙两地 6 8 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3) 简述在 N 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4) 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解析第 (1) 题,从 P 点到 Q点,该河段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较大,同时没有支流汇入,再加上下渗等原因,导致河流水量减少。第(2) 题,比较两图可知,甲地 6 10 月降水量大于乙地,主要原因是

12、甲地位于西南气流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乙地地形较平坦,且受离岸寒流的影响,降水较少。第(3) 题, N 国是尼日利亚,种植水稻的限制性因素可从经验、技术、机械化水平、水利设施、生产观念、消费习惯等方面说明。第 (4) 题,古马里帝国位于西非草原上,其兴盛的可能原因可从地形、河流、植被、农牧业、交通等方面说明。答案(1) 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 ;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2) 主要差异: 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3) 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 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4) 地形平坦;草原广阔; 河流水资源较丰富; 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 处于古代贸易的8交通要道。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