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穴位禁刺.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61160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穴位禁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穴位禁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穴位禁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穴位禁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穴位禁刺.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穴位禁刺摘要:针刺可以治病,但若操作不当,亦可引起种种意外,甚至危险病人的生命,正如灵枢玉版所言:“夫子之言针甚骏能杀生人。”因此,研究古代禁刺穴位对现代临床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禁刺;穴位;禁忌1部位禁刺1.1脏器要害部位禁刺内脏各器官均属机体之要害,针刺内脏各器官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素问刺禁论就有云:“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睥为之使,胃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睥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素问诊药经终论篇曰:“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

2、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鬲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因此,运用针刺时必须避开内脏要害之处,防止误伤内脏。1.2皮、脉、筋、节禁刺:皮部、血脉、筋肉、关节等部位扎针是要小心,治病针刺时要注意部位,掌握分寸,中病即止。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染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其真相搏,乱而不去,反还内著,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提出了针刺时要分清皮、脉、筋、节。又如素问禁刺论篇曰:“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郗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3、。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明确指出大血管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如果刺破造成出血不止,则预后不良,甚至死亡。1.3形体诸窍禁刺:在重要脏器周围刺破血管,亦可使器官失去功能,造成严重后果。如素闻禁刺论曰:“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舌下中脉太过,出血不止为喑。刺客主人中脉,为内漏为聋。刺眶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2病情禁忌2.1五逆不可刺:五逆实为病与脉相逆。对五逆的叙述,灵枢曰:“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瞤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乃后下血衄,血衄笃重,是

4、谓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治病下针前我们要考脉来辩证取穴,若病人的证与脉不相符,则不可以针刺,正如标幽赋里云:“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2.2邪正俱衰不宜针刺当形气与病气俱不足,即邪正俱衰之时,不可针刺。灵抠?邪气脏腑病形:“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针灸问对:“若病人形气不足,病来潮作之时,病气亦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禁用针。”元代窦桂芳也认为 “气赢劣者,不可刺;久病笃危者,不可刺”(针经指南)。张介宾认为“重病不利于针,故五虚勿近;实邪最所当用,故五实勿远,益针道难补易泻耳” (类经?针刺类)。在张氏看来,针刺之法主要用于邪实、气实之人,而邪衰气虚之人则不宜

5、针刺,而是调以甘药。2.3热病不可刺任何疗法都有其适应症,针灸疗法也不例外。灵枢热病记载:“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瘛疭,齿噤齘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另外,灵枢热病也提出热证无汗不可刺的观点。“热病七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3刺法禁忌3.1补泻禁忌传统医学治病讲究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如果患者身体瘦弱,气血衰败,就

6、不可以用泄法损其不足。反之,若患者身体强壮,感受时邪,初病之时,针刺则不可以用补益之法益其有余。否则,“损不足而益有余,是为甚病,病益甚。”灵枢九经十二原记载:“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外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3.2深浅禁忌针入有深浅,要是针刺深度不当,则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灵枢官针有云:“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又小针解云:“针太深则邪气反沉者,言浅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则邪气从之入,故曰反沉也。皮肉

7、筋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也。”4时间禁忌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针灸也不例外。时间禁忌包括季节禁忌、月份禁忌、日期禁忌等。灵枢?阴阳系日月提到月份禁忌:“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另外,素闻八正神明论提出:“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5 情志饮食禁忌针刺必须在患者情绪安定、气血调顺、饮食起居适宜的情况下运用。若在新内、大怒、过饱、过饥、醉、劳、渴之时,患者脉乱气散,营卫失调,则不宜进针。就如灵枢刺禁论:“无刺大醉,令人气乱;

8、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标幽赋里也提到:“神不朝而勿刺,神旧定而可施。”讲究情志饮食禁忌,这样才能预防意外,提高疗效。6穴位禁刺禁针穴首见于内经,但内经一般不明确提出禁针的具体穴位,只是讲到了针刺不当会发生事故,直到针灸甲乙经才有禁针之说。针灸甲乙经记载的禁针穴有13个,分别是神庭、上关、颅息、人迎、云门、脐中、伏兔、三阳络、复溜、承筋、然谷、乳中、鸠尾。到了明代针灸大成,禁针穴有22个,分别是脑户、聪(囟)会、神庭、玉枕、络却、承灵、颅息、角孙、承泣、神道、灵台、膻中、水分、神阙、会阴、横骨、气冲、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青灵,比

9、针灸甲乙经多了脑户、聪(囟)会、玉枕、络却、承灵、角孙、承泣、神道、灵台、膻中、水分、会阴、横骨、气冲、箕门、手五里、三阳络、青灵,少了上关、人迎、云门、伏兔、复溜、然谷、乳中、鸠尾。清代针灸逢源里记载的禁针穴位有26个,是在针灸大成22个穴的基础上增加了四个穴,这四个穴为急脉、会宗、乳中、犊鼻。针灸集成里禁针穴位有34个,比针灸逢源多了云门、肩井、缺盆、上关、鸠尾、合谷、石门、人迎、然谷、伏兔、三阴交,少了急脉、会宗、犊鼻。上述这些穴位主要分两类,即禁刺穴和慎刺穴。禁刺穴,即临床一般不进针的穴位,有乳中和神阙。慎刺穴位主要分布在大血管附近,脑后、延髓附近,进针不当可伤及血管、脊髓。胸腹部也有

10、些穴位是慎刺穴位,如石门、气海、会阴等,扎针时若进针过深有可能伤及内部器官,特别是当膀胱充盈时进针更要慎重。另外,妇女怀孕期间要慎刺,特别是三阴交、合谷、昆仑等穴位。不过这些禁针穴,都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形成的,不免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使用针具以及思想意识等因素的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和针具质量的改进,这些过去被认为禁不可针的腧穴,很多都已经从禁锢中解脱出来。终上所述,古人的禁刺穴位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应当在借鉴古人见识的基础上,以严格的科学态度,正确得运用针法,在临床上不断实践,并不断创新,为针灸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 吴富东.针灸医籍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105【2】 张仁.针灸意外事故防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3【3】 王宇恒.常存库.黄寅焱.针灸疗法禁忌症的历史探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4】 张鸥.王巍.从现代针灸临床应用探析古代禁针禁灸经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7【5】 叶长兴.刘永臣.试论刺禁兼论中医现代化研究之反向【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