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说课稿.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61205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陋室铭》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陋室铭》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陋室铭》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陋室铭》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陋室铭》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 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 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 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二、说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 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 知识目标:

2、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 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确立依据:文言文距离当下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着不同, 学生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就必须把文言文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文, 只有在此基础之上, 才能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因此把疏通文意, 理解文章内容定位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确立依据:背诵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且课后要求学生能默写, 本篇课

3、文的篇幅短小,骈散句结合,韵律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所以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难点。四、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 学生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 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 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 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 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 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本单元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 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但另一方面,由于本班是平行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最高分 125 分,最低分 4 5 分,且全班大部分学生成绩在 98 至 108 分之间,属于中等偏下水

4、平,故在教学当中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将问题简单化处理,以符合学生情况。五、说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游戏、 比赛等方式巩固背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 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2、讨论法:本教学法的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

5、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3、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 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 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 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4、多媒体及游戏、比赛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六、说学法: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多形

6、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2、一对一互译课文;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七、说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 流传千古?原来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 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 微妙的关系, 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设计意图: 采用类比导入, 图片展

7、示能够激发学生对本文内容的初步感知, 通过物件与使用者的关系,引出题目和作者,暗示本文的“陋室”与主人刘禹锡之间的关系与导入的两对“物主”关系一致。)(二)诵读:1. 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2.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3. 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有目标地读,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 5 分钟内至少读 3 次。)(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过渡语: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 因为这是篇文言文,

8、 它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 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 12 个小组,前 9 组,每小组翻译一句话,其余三组做评委。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释重点字词,再翻译整句话。(设计意图: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 所以本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 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注释, 利用所积累文言词汇进行翻译,教师适时地指导与归纳总结。)(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经过了疏通文意, 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 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吗?( ppt 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

9、“陋”吗?请说说理由。(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4.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作者较清贫, 但作者却苦中作乐, 体现出作者的安贫乐道。5.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 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

10、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注重情感体验, 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且“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 体验和想法。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此环节既让学生从分析课文中获得情感体验,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远观全文,探究写法问: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答:写人。问:主要写人的什么?答:品德高尚问: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设计意图: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

11、语言运用能力”,这里所讲的“托物言志”,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这种表达方式, 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六)回顾全文,归纳主旨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本文主旨: 作者以“陋室”不陋, 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志趣。(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此环节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自行归纳, 在归纳过程中去领悟作品内涵, 获得有益启示。)(七)朗读、背诵比赛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

12、流畅、清楚、快速。找两位同学分别负责计时和内容判定。(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背诵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两组寝室图片,一组是巴蜀中学的,另一组是本校的。前后豪华与简陋相对比)教师:虽然我们住得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 但我却希望这简陋的屋子因为有了优秀的同学们而绽放无限光彩。 老师期待有一天你们能成为柏家中学的骄傲。 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让学生将本文中感受到的伟大情怀,运用到自身,体现出本文的现实意义。)八、说板书陋陋室铭斯是陋室主人品德高尚环境清幽不陋安贫乐道交往之雅情趣之雅高洁傲岸反问托物言志(设计意图:板书内容是对文章的整体梳理, 可以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文章脉络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