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总复习.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936907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总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总复习.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总复习(阅读部分) 小学语文阅读题基础知识与答题技巧 目 录 一、阅读题解题(综述篇)210二、阅读题解题(基础篇).1128三、阅读题解题(技巧篇)2941 一、阅 读 题 解 题 (总论篇) 语文考试有三大块: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想要获得理想成绩三者缺一不。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阅读在考试中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但是大多数学生由于缺少练习或不得要领,碰到阅读题型就表现出畏难情绪,草草读完文章就急着做题,答题不完整又答不到点子上,导致语文学习好学而难考的尴尬局面。 其实,阅读理解题并不像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明确解题要求,遵循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一些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大部分题还是能

2、够正确解答的。如果掌握了阅读理解的解题要求和做题思路,就会消除畏难情绪,所谓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就进行渗透培养。 在做阅读题时,可以将阅读理解解题思路基本步骤大致可以总结为:1、速读原文材料;2、看清题目要求;3、细找文中原话;4、认真回答问题。 (一) 速读原文材料优化阅读方法,讲求阅读实效小学语文中阅读理解是学生的基本能力,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思维理解的方法,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严

3、格要求,严格练习。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有许多不良习惯,有的喜欢小声朗读或用手指、笔、尺子等指字认读;有的则习惯咬文嚼字,逐词逐句慢慢读,以为这样读才能读得透彻、理解得深刻。针对这些不良读法,在阅读练习时,应要求他们做到:集中注意力,阅读时做到“心到”、“眼到”、“笔到”;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快速阅读,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规定阅读的时间,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2、教给读法,自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读法指导上要求做到对阅读材料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中间不能停顿或复读;尽量使用默读,达到在感知中认读,在速读中感知。3、捕捉信息,重点突破。学生阅读,

4、既有“从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从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阅读的同时要用笔标出不懂的字、词或句子,以便及时解决。课文神童的“秘诀”中陈毅读书的方法,学生可以借鉴。认真地阅读文章是做好题目的前提,只有认真地通读全篇,做题时才能胸有成竹。 (二)看清题目要求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大意学生在审视阅读理解的问题要求时,关键的字、词或句子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第二遍读文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1、基础知识,牢牢

5、掌握阅读题型多种多样,但是一定有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填标点符号、填关联词语、填拼音、找错别字、找出文中的近反义词,摘抄比喻句、划出中心句等等。这些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课堂里一定训练过,粗心的同学却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圈出正确的词语,有的同学反而把错误的词语划去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这些基础知识的题目时要格外仔细,这些题目尽量不要失分。2、生字新词,不要着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 利用构词法即拆分词素的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有些名词要联系上下文意思

6、来猜测其意思;有的生词是故意不给注释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是,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例如:实际的表现和所得到的称谓或名声是一致的。第二种情况相对于难度小一些。3、弄清问题,巧用“原话”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进行回答。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4、想像说话,联系生

7、活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回答问题和想像写话,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课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醒学生写答案时要答满线格。例如:邻家的星期四“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我不由得生出长久不易平息的联想来。”请你联系上文写写“我”可能联想到什么?(一连三张纸条,一连三次提醒,这位女主人真是热心哪!她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悉尼人高度的环保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这些环保意识也能扎根在我们心里,让我们的生活环境也能越来越

8、美丽,以优美、整洁的环境迎接世博会。)像类似的发挥想象的问题,要联系生活来领会文中的关键句段的意思,即从文中读出自己,读出“我”,学会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这样答案才能更加完美。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三) 细找文中原话巧借关键词句,进行答案定位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对第二层问

9、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就上面的三层问题的题型,我分别举例说明。1.直接提取信息大多数阅读试题会出自选文的某一处地方,其关键词基本涉及到具体的字词句,我们可以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找准问题的出处。答案一般在问题关键词前后的位置,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联系上下文进行搜索定位。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低年级较为常见)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答

10、,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例如:家是什么(节选)家是什么?1983年在卢旺达的一个真实故事,也许能给家做一个贴切的注解。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他悲喜交集,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填空:热拉尔“悲喜交集”,“悲”的是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几乎全部离散丧生。“喜”的是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这样的题目多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的题型出现可以直接从文中提取答案。找好答

11、案后,做好标记,以便检查核对,然后认真准确地抄写下来。2、提取信息后概括 有时候找出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 。直到第三天晚饭时,我们姐弟终于将筷子伸向了胡萝卜和青菜。不久,我们就吃惯了它们。问题:文中的“父亲和母亲商量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中的“决定”是指父母每天只烧胡萝卜和青菜,帮我们改掉挑食的坏习惯。父母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苦心苦婆的劝说总不见效。这个决定最终让我和弟弟吃惯了胡萝卜和青菜。这些答案就要认真读这个小节,提取有效的信息,然后概括出来。这种类型的题目对一般学生来说有难度。3.提升内涵,升华情感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

12、,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如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作者为什么要用在金色的沙滩上为课题?(理解“金色不仅指的是沙滩的颜色,更指的是小姑娘这种如同金子般的高尚品质。)这就要求学生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写出完美的答案了。语文阅读理解中,回答问题要精炼,摘取原文则是关键。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紧扣关键词句,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四)认真回答问题掌握答题技巧,力求言之有据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回答问题时也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81、不

13、可不答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2、不能乱答学生不联系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不得分。我们在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胡说和乱说,写一些没用的东西。答题时要抓住要点,不能偏离题目要求。3、懂得取舍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先放一放,以免影响回答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在解答阅读题时,让学生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

14、的入手,逐渐地打开思路。4.言之有据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只是简单的一个词语和句子,显得理由不充分,更不能凭空瞎说。如:学了课文在金色的沙滩上,你感觉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可以说她做事不计报酬、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用等等,但是这些还不够。完整的回答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我感觉这个小女孩是一个 的人,因为她 。 9 结束语:语文阅读理解中问答题的答案现在多是开放式的,题目得分的主动权在学生的手中,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在答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

15、了,语句通顺,尽量不要有错别字。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仔细地进行复查。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决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就一定能提高。 10二、阅读题解题(基础篇)一一、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二、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1、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

16、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发展,经过,结果是记事文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小说是记叙文的一种:其情节分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2、议论文:11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3、说明文: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17、序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大致包括三种具体样式: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科普性为主的,如向沙漠进军宇宙里有些什么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三、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五、修辞方法:小学阶段须掌握的修辞方法有以下几种:比喻、拟人、排比、夸12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等(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来比喻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法。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喻体

18、,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比喻句的作用()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造比喻句应该注意:(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当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3、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燕子4、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琥珀)5、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

19、可亲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猫136、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7、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只小小的火把。8、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白玉盘。9、春风像一支彩笔,把大地勾画得更加绚丽多彩。10、母亲像温和的阳光,让我心中温暖 。11、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二)拟人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着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是将描写的事物赋予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特征。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20、。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6、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7、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8、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9.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10.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14(三)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是为了突出事务某方面的特征,使读者获得鲜明的印象,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特征有意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夸张。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

21、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晏子使楚)2、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3、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4、就这点儿东西,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5、车还没有到,可我已经嗅到了故乡的泥土的芬芳。6、桂子花开,十里飘香。7、我家房子小的像烟合一样。8、他跑地比蜗牛还慢。9、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10、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四)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意义相近的语言单位排列在一起,用来表达强烈感情的修辞方法叫排比。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

22、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晏子使楚) 15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山水)3、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5、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五)设问说话、写文章时

23、,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种修辞方法叫设问。设问的明显特征是自问自答,有问必答。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卖火柴的小女孩(六)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反问的突出特征是无疑而问,只问不答,问中有答。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巴金海上日出)162、我想高声地全世界人民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你们看见过这样

24、的总理吗?”(一夜的工作)(七)对偶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语言单位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方法。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岳坟对联)(单句对偶)2、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偶句对偶)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多句对偶)4、“峰回路转”、“晓风残月”、“羽扇纶巾”。 (句中对)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正对偶)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反对偶)7、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开国大典(八)借代

25、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小英雄雨来)173、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菩萨蛮大柏地)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帆”代替船。5、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6、旌旗十万斩阎罗。借“旌旗”代替军队。梅岭三章7、南国烽烟正十年。 “烽烟” 代指战争8、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九)比喻与拟人的区别: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比喻和

26、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子:1.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2.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3. 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4.有时开着自己的车从这里路过,总是看到路轨伸展着生锈的臂膀捅 18向远方。(路轨是本体,喻体是人,但不写出来,保留了人伸展着臂膀捅向远方

27、的特征。)5.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拟人句,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 例子:1、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唱起了歌谣。2、小树在跟小朋友们招手。3、太阳公公正冲我笑呢!4、懒狮子说:“我才不吃苦头呢!”5、看,秋婆婆边走边说:“秋天将要过去,冬天就要来临。赶快穿些衣服吧!”6、阳光透过窗子,射进了屋子,轻轻地对我说:“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28、,好好加油吧!” 六、标点符号及应用192021222324七、使用标点符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标点符号的位置、句号、问好、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通常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 25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在书写时,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二)点好句号句号要点好,汉文的句号是“。”不要受英文书写的影响,将句号写成句点“.”。(三)顿号用来表示句中词语之间较短停顿。、几篇作品已分别用了书名号时,之间已有了停

29、顿,书名号与书名号之间不再使用顿号。例如:最近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春绿背影荷塘月色。 、句中引用的词语之间已分别用了引号时,之间已有了停顿,词语与词语之间不再使用顿号。例如:这首诗中已传神地使用了“凄凄”“袅袅”这样的词语。 、在表示概数的、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时,不应用顿号隔开。 例如:昨天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四五十岁的老李和他十六七岁的儿子还有八九岁的侄子坐在一起看了两三个小时的电视。 分析:句中“八九岁”是指八岁到九岁之间的概数,如果是大约在九岁到十岁之间,一般不用“九十岁”的说法,按我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应该说成“十来岁”;同样,如果是在九到十个小时之间,应该说成“十来个小时”。(四)“说”字

30、后面标点符号的使用26、说话人在句首时,“说”字后面使用冒号。例如:渔翁说:“说吧,简短些。”、说话人在句中时,“说”字后面使用逗号。例如:“说吧,”渔翁说,“简短些。”、说话人在句末时,“说”字后面使用句号。例如:“说吧,简短些。”渔翁说。、引用的话,在“说”字后面使用冒号;表示概述的话,在“说”字后面使用逗号。例如:高尔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有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例如:他说,他家里有事,今天就不来了。(五)反问句后标点符号的使用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是明知故问,不需要对方回答。根据具体的情况的不同,语气轻重的不同,句末使用的标点

31、也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反问句的末尾使用问号。例如:难道你不知道吗? 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有时语气缓和,可看做陈述句,句末可用句号。 例如:既然你都知道了,那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有时反问句的语气很重,感情强烈,句末可用感叹号。 例如:美国天天在叫嚷维护人权,而他们发动的侵略伊拉克的战争,难道不是在践踏人权吗!(六)句中使用了疑问代词时,使用什么标点。271、疑问句中使用了疑问代词,句末使用问号。 例如: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吗?2、陈述句中使用了疑问代词,句末使用句号。 例如: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28三、阅读题解题(技巧篇)一、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

32、+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可以这样回答: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设问:开头出现设问时,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设问在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

33、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 29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采用了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采

34、用了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采用了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采用了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采用了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三、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0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四、各段在文中的作用:(1)开头,其作用是:A、引起下文 B、点名所

35、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其作用是: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其作用是: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五、描写手法例:读出文中采用了那些描写手法和它们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31人物描写:1、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3、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4、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36、,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人物描写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鸟鱼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环境描写公式: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 32调。 六、段意的归纳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

37、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

38、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七、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 33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 34抒发了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议论的问题)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八、某句

39、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九、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35 十、

40、插叙的作用。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十二、仿写句子。公式:数清例句的字数。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十三、读图题。公式:36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提出你的看法。 十五、概括题。公式: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

41、后用一句话表达。 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37 十六、名著阅读。公式: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七、书信:公式: 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42、。 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八、诗文佳句赏欣。公式: 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 38生动、传神。 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九、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公式: 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二十、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公式:1、 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描写了(或刻画了)3、意思是 二十

43、一、前后照应。公式: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39二十二、巧设悬念。公式: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三、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公式: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二十四、记叙线索。公式: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二十五、称谓变化(写作人称的作用)。公式:1、 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2、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

44、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 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40 二十六: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类问题的回答:1、是什么?我们在回答“是什么”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应该问什么就答什么。要注意保持问题和答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留。(例:养花的最后一句)2、为什么?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时,一般要讲清原因,再讲结果。讲清原因时,要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也就是要往中心上靠。回答问题时,要加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例:伟大的友谊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我们可以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回答:“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的,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3、怎么样?我们在回答“怎么样”这类问题时,一般要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例: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壮士是怎样痛歼敌人的?”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