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过程安于途中——论史铁生自我救赎的精神内核.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69827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在过程安于途中——论史铁生自我救赎的精神内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美在过程安于途中——论史铁生自我救赎的精神内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美在过程安于途中——论史铁生自我救赎的精神内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美在过程安于途中——论史铁生自我救赎的精神内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在过程安于途中——论史铁生自我救赎的精神内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在过程安于途中——论史铁生自我救赎的精神内核.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美在过程,安于途中论史铁生自我救赎的精神内核摘要:本文以史铁生我与地坛为基础,追寻史铁生面对苦难时的精神探索之旅,逐层分析其苦难哲学。跟随作者的自省,从生命的困境中找到灵魂的出口,走出困境,以谦卑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中诸多不顺,承受命运所带来的一切。让这短暂的生命,变得饱满丰盛。享受生命的过程,拥有一颗淡然而坚定的精神内核。关键词:苦难;命运;过程;精神美在过程,安于途中论史铁生自我救赎的精神内核在文章的开头,我想引用个人很喜欢的作家余华在活着序言里的一段话:“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

2、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1】永远为只为内心写作。在商业文学泛滥的今日,这句话显得格外沉重。严肃文学的市场似乎日渐萧条,究其根本,大概是阅读此类书籍,需有一颗安定平和的心,强大的自省能力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读者必须浸于作者所营造的世界,同时又必须跳出故事本身的局限性,感受作者织入文字的感悟及思想。然而,或许是在冰冷生硬的现实中生存太久,人们越来越怕触碰本该柔软

3、温和的内心,亦难以持续直面内心最赤诚,最原始的想法。人们怕极对自我内心的叩问,因这世界的面貌不符合所有人的想象。在巨大的失望之后,大部分人都不再抱有希望。他们宁愿忽略掉内心的隐痛,转而投向各种各样忙碌的生活,假装它从不存在。只有那些最性情的人,才有足够的勇气,揭开自己的伤疤,直面鲜血淋漓的伤口;而又只有能够触到生命本质的那些人,在体会其深沉的创痛之后,依旧以一颗宽广恩慈的心包容它,对生命依然心怀感激而不致偏执。周国平在读中,将史铁生归于精神探索者,以此跳出小说结构的局限性。认为他“只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凡真正的写作者都是这样的精神探索者,他们与那些因为或者为了职业而搞哲学、搞文学、写诗、写

4、小说等等的人的区别即在于此。”这一点,与余华所言的“只为内心写作”,不谋而合。写作,需要高度的专注力和领悟力,它要求写作者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进行交谈,仿佛独自身处广阔的草原,如同一个孤独的冥想者,身体每一个孔隙都与这世界相通。它使人变得敏感,每一个字句的生成都顺应了某种契机。花朵突然绽放,一阵微风拂过,细小敏感的神经捕捉得到这样的涟漪。写作具备将其从流动的时空中定格的天分及能力,而文字只是一个载体,一座连接作者内心与外在世界的桥。“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3】对于遭遇病痛的史铁生而言,写作又意味着什么?“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4】从他的

5、散文到小说,我看到的是一个以赤诚的眼注视着这个世界的人。抛开如云似烟的名和利,像一个朝拜者那样,虔诚地贴近大地,始终如一地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他处于身心双重创伤的黑暗中,艰难地进行一场自我救赎。而写作,便是他为生命找寻到的一个出口,亦是这救赎的见证。他最初的日子必定是痛苦难耐的,并常常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的绝望之中,即使日后他以平静的口吻回顾那一段时期。而旁人最多只能靠近,靠近他所深陷的一个黑洞却无力搭救。只因我们都只能成为我们自己本人,而非史铁生,更非救世主。时间在流逝,亲人在离散,没人能够替他人背负全部的苦难,即使是最爱你的人,也不能。因此,能够将他从这种黑暗的漩涡中拉扯出来的只有他自己

6、本身。我与地坛里我们看到,最初,人性的软弱使得史铁生也如大部分人一样沉溺于对突然降临的苦难的抱怨和对自身悲凉命运的伤悲之中,并且对生活丧失勇气和希望。自此,他开始思考,思考存在的价值,思考命运以及活着的意义。在不自知的时候,他已渐渐抬起头,望向广阔的世界,望向诸多相似的生命,渐渐为自己几近凋亡的灵魂找到生机。苦难使史铁生失去了双腿,却又赋予他思考的能力。一切像是上帝心血来潮的玩笑,却同时彰显着公正和不可抗拒性。他逐渐意识到了个人力量的卑微及命运的强悍,思索着生命的存在与虚无,感受着亲情以及爱情。他用他的思想代替了双腿,走过四季,走过生命的角落。他说,“生而不能即为残疾。”【5】于是,我们欣喜地

7、发现,他已从自身的痛苦中解救出来,以宏观博大的眼光去看待生命,卑微蓬勃之状仿若野草。他发现过去自己对于痛苦的过于放大,他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和自私。他开始明白每个人都有局限、痛苦和磨难,但本质上殊途同归。他说, “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6】人们总是一边行走,一边观望着沿途的风景,总觉得自己走的路漫长而艰辛,而旁人好似风光无限,一片坦途,自己却总是无法抵达,只得继续疲惫不堪地走在这让人心生厌恹的途中。人们感受到痛苦,觉得命运不公,哭天抢地仿佛世界抛弃了他。然而,直至走过一个又一个困境,回头看之前以为万劫不复的深渊,不过是路途中一颗硌人的石子罢了。待某日回首,方才惊觉日已逼近西山,此时美人也等

8、成迟暮。你感伤于不留情的时光,从不曾给你一次重新来的机会。你只能用尽一生的时间来走完一条路,并且无人能够自始至终地陪同。生命好似仓促的草稿,上面同样布满潦草的笔迹,所不同的是,这草稿从不曾有再誊写一遍的机会。或许,正是因为不可停顿,无法重新选择,生命才彰显出其宝贵的价值。史铁生在顺着苦难更深一步探寻的时候,明白了此生为人注定的痛苦和孤独,他已不再哀怨。他说,“站在此刻,向未来,有无数可能。但回望,乃是一条命定之路。”【7】即使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字里行间满是哀伤寂寥的味道,可是,在这悲伤的背后,似有一股温暖的气息包裹住皮肤,让人在抑制不住泪水的同时又心生走下去的力量。史铁生说,“人的名字其实是

9、欲望” 。这欲望永远无法满足,我们都常常因得不到或已失去而感到痛苦难过,却将我们已经所拥有的当做理所当然。“如果生命是条河,职业就是一条船,为了在这生命之河上漂泊总得有条船,目的是诚心诚意地活着。” 史铁生开始懂得感激,纵使身体上的病痛无法消除,可是他能够渐渐感到一种平和的力量,并且常常因为感激而触到世间万物的美好,相信这样的美好赋予他希望的勇气。从来都是因为有了深沉的黑暗,光芒才如此令人渴望,就像生与死,黑与白,悲伤与快乐,绝望与希望,永远同在。他明白,苦难于个人的不可消除性,在强大的命运面前,个人的脆弱和渺小。于是他躬身,以谦卑的姿势来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接受苦难的发配。他从最初对世界的眷

10、恋转变为一种更加浓烈深沉的爱,感激平凡的生命教他以爱和希望,这亦是困境所带给他的礼物。造物主的确是公平的,他赋予人们孤独命运的同时,亦赋予其丰沛的情感,让彼此以爱温暖冰凉的灵魂。史铁生渐渐感受到了这种公平。而母亲给予他的最为深切的爱,更让无论何时回首的他,感受到无限的温暖。我们看史铁生的文章,常常会被其细腻的描写以及美丽的语言所打动。这份才思,与其敏感丰富的内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语言的运用,他显然拥有娴熟驾驭能力,将文字的美感与自身所要表达的思想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文章优美而不失张力。而这样的能力并非刻意为写作而写作的人所能获得。这应是一种气,跟随写作者一同跋山涉水,历经沧海,跟随其思

11、想的厚度不断凝聚,最终与写作者的灵魂相契合,使其举手投足间满富风情,谈笑咳唾皆成珠玉。这便是某种境界的始成。在这里,想再一次提到余华。他曾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面对几乎有着神性的命运,面对拥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不敢妄自尊大。他们有着谦卑的共性,懂得在苍穹之下,该如何隐忍地活。以淡漠的胸怀接纳生之无常,因知每日都已是恩赐,难以再让人总是抱怨。于是就只剩下感激,感激生命中所有微小却美好的事。从出生起,每个人便开始步步走向死亡。若生有无限可能,可最终的结局总是

12、单一的,肉体消亡,回归寂灭。生命的消逝,伴随着时间射线般无尽延伸。而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只能顺从地接受,像是接受我们生命里注定的伤悲和苦难那样地接受他们。生命是一场旅程,死亡则为其终点。我们由此可知,死亡从来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它的一部分。的确,从一开始便预知了结局。这未免让人感到沮丧,尤其是这样意味着一切的停顿,消散,分崩离析。是的,我们终将逝去,伴随肉体的消逝,不知魂归何处。数十载后,再不曾有人记得我们。人潮涌动,世间依旧熙攘如初。那么,又有什么能够作为我们活过的印证呢?生之孤独,死之寂寞,繁华转眼即为他人所忘。从有形到无形,进入黑暗的虚空。上苍何以让我们此生为人,在世间走一遭呢?如果一切

13、都消失不见,那我们此生又有何意义?史铁生说:“ 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但是,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虚无你才能够进入这审美的境地,除非你看到了目的的绝望你才能找到这审美的救助。但这虚无与绝望难道不会使你痛苦吗?是的,除非你为此痛苦,除非这痛苦足够大,大得不可消灭大得不可动摇,除非这样你才能甘心从目的转向过程,从对目的的焦虑转向对过程的关注,除非这样的痛苦与你同在,永远与你同在,你才能够永远欣赏到人类的步伐和舞姿,赞美着生命的呼喊与歌唱,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中创造意义,直到死神和天使一起来接你

14、回去。你依然没有玩够,但你不惊慌,你知道过程怎么能有个完呢?过程在到处继续,在人间、在天堂、在地狱,过程都是上帝的巧妙设计。”从出生到死亡,我们并非一无所得,我们曾拥有只属于我们的短暂人生。我们应该已经释然了。简单说来便是,史铁生所言生命的意义,在于拥有一个果实般饱满而丰沛的人生。平凡的外表之下,是拥有充实多汁的肉瓤以及坚硬的内核。从平实的土地中获取养分,留给世界以甘甜,并在肉体消逝之后,重归土地。数年之后,等来另一个思想者,便再次开花结果,得以永存。或许唯有将这短暂的人生放入漫长的人世,尽我们所能感知其所带来一切。爱和美好,温暖和希望,真真切切地体会过世间真情,拥有坚硬的精神内核,方会在历经

15、沧海蓦然回首时,因此生的饱满而终于懂得谦卑和感激。史铁生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于是,大可什么都不用再言。就背负着这罪孽和福祉,继续行走于路上,将这沿途的风景看透,再不用计较什么。只需记得但行善道,莫问前途。美在过程,安于途中。参考文献: 余华活着第1页 中文版自序作家出版社 2008版. 【2】 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第三辑文学的安静82页 万卷出版社 2009年版.【3】 【6】 史铁生:我与地坛,韩光惠大学语文与文学欣赏(第二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4】 史铁生病隙碎笔天涯2000年3期.【5】 史铁生“忘了”与“别忘了”史铁生三卷本文集-第二卷.【7】 史铁生命若琴弦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3年 张专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一史铁生访谈录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余华:活着第2页 中文版自序作家出版社 2008版. 史铁生:好运设计,想念地坛第48页,海口市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 作者简介;王睿(1991),女,泸州医学院2008级临床15班。韩光惠(1963),女,四川泸州人,讲师,从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方向,传统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