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doc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93708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21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2021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最新2021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最新2021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最新2021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一、复习总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提高计算能力,使其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知识点,发现各单元内容与以前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主要有长度 和质量单位、时间的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分数和整数的关系),初步认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2.复习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查漏补缺,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复习阶段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我班现有学生15人。有4名学困生,接受知识比较慢,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复习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但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9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学生解决数

3、学问题能力较强,做思考题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通过期末总复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提高。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 复习内容: 1.测量: 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并能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单位,同时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2.万以内的加减法: 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和笔算的验算(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 3.四边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 5.时分秒: 建立时、分、秒的

4、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分数的初步认识: 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7.可能性和数学广角: 知道事件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知道可能性有大小;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复习的目的1进一步熟练地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进一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

5、部分的名称,能准确地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进一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

6、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进一步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复习重点难点:重难点是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等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可能性,排列、组合的内容要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它们的思想方法。 六、课堂复习教学实施策略。1.继续认真学习和领

7、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2.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时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3.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多锻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逐渐培养学习自信心。4.复习时有张有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继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独立思考的好习惯。5.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复习,优化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讨论,交流,

8、倾听的能力,学会合作。6.视学困生为“复习重心”。 7.复习着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适当提供思维性强的情景或习题,在保障所有学生达到基本学习要求的情况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8.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让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简单计算等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七、复习内容及安排时间复习内容课时12月18日复习时、分、秒、千米和吨2课时12月19日复习时、分、秒、千米和吨的练习2课时12月20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

9、法(二)2课时12月21日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课时12月22日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2课时12月25日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2课时12月26日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12月27日可能性2课时12月28日数学广角2课时12月29日期末综合模拟检测12课时1月2日期末综合模拟检测22课时1月3日期末综合模拟检测32课时第一课时 复习时、分、秒、千米和吨复习内容: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教学目标:1.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

10、简单计算。2.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3.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4.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及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较好的时间和质量单位的概念。教学过程:一、重建知识结构出示一情境(动物王国),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一位才是我们班的动物小博士!出示这些动物信息。(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判断)。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米。(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

11、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吨。( )。 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分( ),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天。( )。 2、小组组汇报交流:得出正确答案。(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3、小结并揭题:上面这些小动物的本领都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1.同学们,你们能够快速地给这些单位找到自己的家吗?(使学生对所有的单位有一个总体上的区分,不至于单位混淆。) 开展学生动手摆一摆,给

12、单位找家: 时间单位:时、分、秒。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做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自己来阐述数学知识的作用!)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做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自己来阐述数学知识的用处!)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做到学有所用,让学生自己来阐述数学知识的用处!)2.感受每一个单位的大小。分组比较。(小组内各个单位间的大小比较,注意比较比较时,用一个单位去比较。)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时分秒能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啊) 长度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能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啊)质量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13、吨千克克能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啊)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强化:(估计、估测)(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1小时、1分钟、1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 3.进率 填写: 时-分-秒 1小时=(60)分 1分=(60)秒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10)厘米 1厘米=(10)毫米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4、1000)克 强化记忆: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单位换算7分=( )秒2小时=( )分 3千米=( )米 40毫米=( )厘米 8000米=( )千米 2分米=( )厘米7000米+3000米=()千米 5000千克=( )吨 7000米-2千米=( )千米4吨=( )千克 4、应用 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 ),体重是25( )千克 茶杯的高是10( ),书本的厚约( )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 大象的体重约( )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计算: 3千米-200米=( )米 7000千克+5000千克=()吨 2分-20秒=( )秒贝贝到

15、公园要走( )米,到学校最近的一条路要走( )米,远的一条路要走( )米。书本作业(第122页第8题)选几个单位名称,让学生说一段话。(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描述你生活中的一个情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探究生活问题1.目测指定实物的长度、重量?(教师给出物体。学生目测估计。)2.说说时间单位的作用?(跑步、车子到站、火箭发射) 四、全课总结,回顾本课的知识点。(请学生来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 作业设计: 1、单位换算 7分=( )秒2小时=( )分 3千米=( )米 40毫米=( )厘米 8000米=( )千米 2分米=( )厘米 7000米+3000米=( )千米 5000千克

16、 )吨 7000米-2千米=( )千米4吨=( )千克2、应用 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 ),体重是25( )千克 茶杯的高是10( ),书本的厚约( )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大象的体重约( )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 计算: 3千米-200米=( )米 7000千克+5000千克=( )吨 2分-20秒=( )秒 贝贝到公园要走( )米,到学校最近的一条路要走( )米,远的一条路要走( )米。第二课时 复习万以内加减法复习内容: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17、 2.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教学难点:系统地整理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 熟练地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一、 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已经把这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生根据课本目录会回答不同的内容。师: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生:万以内的加、减法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要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出示例题1题目

18、用竖式计算计算下列各题 175+162= 310-207= 259+148= 985-423= 325+464= 806-774= 师:老师先请同学来说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 多种回答:口算 竖式计算(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 师: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出示错题:175+62=795 310-207=113 259+148= 学生评判并分析错因:题1数位没有对齐 题2没有退位 题3没有退位,横式上没有写结果 师:你们能帮他们改正吗? 学生口答改正。 师:三(1)班的同学可真粗心,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了呢? 预设回答:没有

19、验算。 师:我们在做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刚才有没有做对。一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 预设回答:加法题目: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和-加数=加数 减法题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师:加、减法题分别有2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把剩下的三道题完成在数学课堂练习本上,其中最后一题要求验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三位有问题的同学板演。 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的结果。 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出示例题2: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哪条路近

20、近多少米? 看到题目集体回答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2条) 师:同学们反应可真快,哪位同学眼更尖已经看出哪条路近了? 生: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回答: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东村的534米可以看成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东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应给予肯定。 师: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来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学生独立完成:534+368=902(米) 455+152=607(米) 902-607=295

21、米) 集体交流,强调单位不要漏写。 练习 科技书故事书连环画原有674907715借出253416378还回137245169现有要求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题理解借出又还回。三、课时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吗? 四、作业设计 1. 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10-52= 545+98= 387+143= 900-389=2 . 估一估,连一连289+90 682-79 420-308 624+128 603 802 379 1123. 三(2)班一共有50本课外书,把这些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本?还剩几本?如果要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最少需

22、要增加几本? 第三课时 四边形复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1-122页四边形的知识教学目标:1.会判断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3.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激发他们对后继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引入:省公务员考试题引入,公务员招考这么火爆,而最后录取得人又那么少,考试题目一定很难吧,其实不然,我也摘了一题目,是让我们按规律填图,我发现我们同学真还可能会做二、展开:(早上我们复习有按规律填数,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图形的知识,刚才这么图形,全部分解后,出示上题中所有的图形,)分类板

23、书(引导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回顾、整理:1.我们学习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四条边、四个角)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和四个角有什么异同点(板书) 根据边和角的特点,小结三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可让学生举例说明)3.画一画根据上面说的特点,在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4.说一说 出示点子图中画的平行四边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像这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在我们教室里很多,平形四边形较少,但他在生活利用它的特性,用处很大,在哪里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能知道它们的什么?5.什么是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6.小结长

24、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点子图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样吗? (2)要算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标出各边的长) (3)学生口算算周长的算式7.根据这个方法求出刚才画在点子图上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做完后同桌互改)四、实践提炼1、求老师长方形手机的周长: (1)出示老师的手机,估计长方形的周长,怎么估计的,(引导先估计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2)要准确求应怎么办,师量出长和宽的厘米数,学生计算(3)把这个手机翻开求周长(有什么方法) 2、出示一长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纸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拿生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电脑也出示这长A4

25、纸的长和宽3、剩下长方形的周长4、求剩下的长方形中还可能剪几个最大的正方形,(引导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答)五、小结第四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一)复习内容:第六单元复习目标:1.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及难点:1.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鼓励学

26、生独立思考与发散思维,体验算法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复习过程:一、 整理知识点:我们学习多位数乘一位这个单元具体包括那些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归纳。 随即板书:整理和复习生:回顾本单元知识点,回答交流后归纳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及估算。二、查漏补缺,突破重点你认为本单元那些较难?或易出错?请学生指出并说出有什么好办法避免错误。三、学习小结:(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什么?(2)一个因数中间有0怎么办?(3)一个因数末尾有0怎么办?四 巩固练习列竖式计算。6945 5808 4487 3056 80234 37002指名汇报结果

27、及计算过程第五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二)复习内容: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的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2.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3.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教学重点、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提问导入: 今天我们来接着复习乘法。(板书:多位数乘一位数)既然是复习乘法,那我就写一个乘法算式:3197,看到这个算式,你想到了什么?二复习知识点:可能有学生会说:1.我可以估算出它的结果。师:你是怎样估的:生:将这个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1

28、9看成300,用3007,可以口算出等于2100。师:那如果是两数位,比方说197呢?小结:估算时将多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师:刚才同学们一下子就口算出了结果,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师小结: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先不看多位数末尾的0,用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末尾有几个,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2.我可以列竖式算出它的结果,3197=2233。师:说说我们列竖式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乘起,注意进位)3.计算练习:A、口算:309= 607= 8005= 20007=B、估算:495 778 989 2877C、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6945 5808

29、 4487 3056 80234 37002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结果及计算过程。组织学生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分组展开讨论:一是从哪一位乘起比较简便?二是每次乘得的积应该写在那里?三是如果某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时该怎么办?4.在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中,我们不仅学习了计算,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让我们再回到这个算式3197,你觉得用这个算式,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你能编一个用3197解答的应用题吗?生汇报。A、小红每天上学骑自行车要7分钟,她平均每分钟骑319米。小红家和学校相距多少米?B、 学校组织夏令营,全校师生共319名学生,每7人搭一个帐蓬,需要搭多少个帐蓬?C、光明电器厂生产一种电子元

30、件,平均每天生产319个,这个厂一星期可以生产多少个电子元件?5.解决问题练习A、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点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可以用估算,也可以用笔算)538=424(个) 424400 答:8分钟能打完.538 400(个) 答:8分钟可以打完.B、爸爸看一本书,每天看了120页,已经看了9天,还有20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1209=1080(页) 1080+20=1100(页)C、小区里有7栋楼房,每栋楼房有15层,每层住8户,这个小区里一共住了多少户?157=105(层) 1058=840(户)158=120(户) 1207=840(户) 答这个小区里一共住

31、了840户.师:你能说说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吗?D、公园售票处:成人每位8元,儿童每位4元,我们班有45名学生,还有3位老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票一共要多少元?老师票一共要多少元?师生买票一共要多少元?6.拓展训练861+862+863+864+865+867=?第六课时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计算方法,并提高计算速度。2. 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口算。(10分)284=4009= 357= 730=6200=405= 537= 496=30049= 4085= 3070=0487= 3645=

32、75(2515)=二、想一想,填一填。(15分)1、185=90,18和5都是( ),90是( )。2、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从( )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 )进几。3、3个十乘5得( )个十,也就是( )。4 5个340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5、357910=( )6、估算3983时这样想:第一个因数约等于( ),所以3983( )7、每只小兔吃9个萝卜,69只小兔,630个萝卜够不够?(填够或不够)8、一部电话816元,买7部一共大约花()元。9、三年级获得三好学生的有148人,每人奖励5枝笔和2本书,学校要买( )枝笔和( )本书。三、

3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1、123450 的积比0+1+2+3+4+5的和大。( )2、09 +8=17 ( )3、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二位数或三位数。( )4、任何数与1相乘都得1。( )5、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0。( )6、3005的积的末尾有3个0。( )7、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8、计算242时,十位上的22得4,4应写在十位上。( )9、4008的积的末尾有3个0。( )10、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四、估算(6分)693 3095 90126158 723 4974五、用竖式计算(6分)4827 477 5066 8305六、下

34、面各题的积比较接近哪一个数?用线连一连。(5分)515 596 936 67456 550 420 360250 300七、列式计算(10分)1、72是9的多少倍?2、8个240相加是多少?3、542的5倍是多少? 4、241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多少?5、一个因数是409,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八、在里填上、或= (5分)185158 2059 6300 1508 1000 1901+90 0380+38九、用数学。(30分)1、下面是“爱读书书店”一天内售出的几种书的记录。请补充完整。(3分)书名单价售出数量总售价(元)画报3元35本( )元数学娃娃4元72本( )元我们爱科学685本(

35、 )元2、一辆汽车要4个轮子,装配65辆汽车要用多少个轮子? (3分)3、果园里有桃树153棵,苹果树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有多少棵?(3分)4、玩具机器人汽车洋娃娃玩具狗单价32元21元13元23元(1)买4个机器人需要多少钱?(2分)(2)买3只玩具狗需要多少钱?(2分)(3)老师带了80元钱,够买4辆玩具汽车吗?(2分)5、水果店买回苹果150千克,买回梨120千克。买回的桔子是苹果和梨的总数的4倍,水果买回桔子多少千克?(3分)6、丽丽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她平均每分钟骑198米,需要骑8分钟,丽丽家离学校大约有多远?(3分)7、人民公园每天有407人来参观。照这样计算,一个星期有多少人来参

36、观?第七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含义,并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使学生能用分数与他人交流,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分数发表自己的观点重点难点:能应用分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投影片,小彩笔教学过程:一、复习梳理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板书: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二、基本练习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

37、部分名称。3、比较大小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4、分数加减法+= -= += 1-= +=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5、解决问题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三、拓展练习1、完成123页第12、11题 指导

38、第11题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练习并校对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见课件)完成123页动脑筋3、爬山坡比赛丁丁用了小时,东东用了小时,明明用了小时,谁跑得最快?第八课时 可能性的复习教学内容:第八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定”、“可能”

39、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呢?(指23名同学举例,其他同学评判,教师适时点评。) 师:我们还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下面就请同学们猜一下三、一班的张晨同学做哪个游戏的可能性比较大?(大屏幕出示:大课间活动,三、一班的40名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有30人在丢手绢,6人在跳绳,4人在踢毽子。张晨是三、一班的学生,她做哪个游戏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生1:张晨做丢手绢游戏的可能性大,因为。 生2: 生3: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练习。(引出并板书课题:可能性的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等现象的描述和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解答

40、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师:首先,看一看同学们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法官。(出示) 1.基本练习 (1)我是小法官。(快速抢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一周有七天。() 人的一生中一定要吃饭。() 小明长大后一定能当飞行员。() 下周一一定是阴天。() (2)从放5个红球和1个绿球的口袋中随意摸出一个球,摸出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指生回答,重点说原因。)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2.综合练习 (1)课本110页第8题。 师:掷骰子游戏喜欢吗?请同学们拿出写有16这几个数字的骰子来,我们一起玩。 让生说一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猜测试验后的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实践、记录、统计。(全班一起掷一次,师参与记录各个面出现的次数。) 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差异,如果得不到预期结果,可以再让学生多掷次,增加实验总次数,尽量使实验结果接近理论概率。 (设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