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9.望庐山瀑布2_鲁教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73508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9.望庐山瀑布2_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9.望庐山瀑布2_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9.望庐山瀑布2_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9.望庐山瀑布2_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9.望庐山瀑布2_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9.望庐山瀑布2_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19.望庐山瀑布2_鲁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之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活动:1)学生自读(初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学生自读后质疑不懂的读音,老师带领学习“疑”字。2、)同桌自读古诗。学生给古诗找停顿处“| ”,重音处“。”老师范读,通过范读,帮助学生确定停顿处及重音处。3)同桌互读,老师巡视指导,给有困难的学生予帮助。4)指名读古诗,学生读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2、能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活动:1)学生汇报预习成果,学生抓住对字词句的理解说自己已经学会了什么?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2)学生质疑,老师组织解疑,帮助学生体会瀑布的磅礴气势。3:体会

2、大自然的美。活动 1)联系已经 学过的课文庐山的云雾 ,用富于吸引力的语言引出庐山瀑布, 学生带着向往的心情欣赏瀑布图片。 看后说初看庐山瀑布给你怎样的感觉。 2)小结时,让学生有感而发。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及对大自然的神往。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师:庐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学了一篇和庐山有关的课文庐山的瀑布,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令人流连忘返,有谁知道庐山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来了四方游客。生 1):庐山的瀑布。生 2);庐山还有幽谷。生 3):庐山的溪流也很吸引人。2、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庐山的瀑布,看后说庐山的瀑布给你怎样的感觉。生:庐山的瀑布让我感受到“飞流直

3、下三千尺”。师:对,“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唐代诗人李白欣赏庐山瀑布时写下的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庐山瀑布中的一句。老师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第 1页师:为什么不是“看庐山瀑布”而是“望庐山瀑布”?生:“望“是从远处看瀑布,瀑布很高,所以是“望”。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读出瀑布的高、大。二、初读课文1、自读古诗(要求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生投入、认真地读古诗)2、师:有不认识的字吗?生:(指着“疑”字问)这字怎么读?是组织学生学习“疑”字的读音、书写、和理解“疑”在这首诗中的意思。三、精读古诗

4、师:从昨天的预习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许多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想把自己预习的知识与大家分享)生 1:“日照香炉 升紫烟”中的“香炉”指香炉峰; “烟”指云烟;这句诗的意思是太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生 2、“飞流直下三千尺”并不是瀑布有三千尺高,二是夸张的写,意思是瀑布很高、很长。(老师板出“高、长” )师:从“飞流直下你可看出瀑布水流速度很?(众人抢答道“很急、很快” 。 师随机板书;急、快)生 3:疑是银河落九天,指怀疑瀑布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师:我们知道庐山的于雾的特点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那庐山的瀑布的特点是什么呢?你能从那些词句看出来。生很快从板书中总结出瀑布的

5、特点是高(长) 、急(快)。并抓住“望“”飞流直下“落九天”“三千尺”“遥望”来说明瀑布的急、高。四、质疑、解难。师:学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生:“挂前川”是什么意思?老师抓住“川”组织学生理解第 2页“挂前川”指瀑布像挂在眼前的河流。 (但看学生似乎还想象不出河流挂在前方的景象,眉头依然紧锁,老师灵机一动,让学生画一画可帮助理解)师:根据你们对古诗的理解画一画。 (生投入地画了起来)(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生 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生 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得李白很小。生 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师:从诗中那些

6、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生:“遥看” 、“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 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阳” “紫烟”。因为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日”指太阳, “生紫烟”指升起紫色的云烟。五、指导有感情朗读师:我们除了抓住字词来理解古诗, 还可以有感情朗读古诗来帮助理解。 注意停顿的地方用“ / ”标出,读重音的地方标“ ”,要读出瀑布的高和急。1、师范读。2、同桌练读。3、挑战老师,(赛读)六、谈学后感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让人流连忘返的庐山的云雾。迷人的南沙群岛,今天又学习了气势磅礴的庐山的瀑布,看了这些美景你

7、有什么话要说?生 1)祖国的景色真美。生 2)大自然真神奇。生 3) 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生 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生 5)我们应认真学习,把祖国的建设得更加美丽。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第 3页海师附小(郑晓莉)一、目标设置合理,为完成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活动紧扣目标,为目标服务。课后,学生不仅达成了预设的目标,还有生成性的目标。再谈读后感环节,目标要求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 学生畅所欲言。 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例:师:学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生 1)祖国的景色真美。生 2)大自然真神奇。

8、生 3) 我们要好好学习,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生 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想到了环保及现在学习的重要性。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理解和读拧在一块,相辅相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逐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和理解相互交融,相辅相成。例 1)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例 2)师:“飞流“是什么意思?生:水流的速度很快。师:

9、“直下”呢?。生 1:水直直流下来,水流很快。生 2:山很陡,水只能直直流下来。例 3)师:那如何读好“飞流直下“呢?生 1)要读出水流速度很快,应用较快的速度读“飞流直下” 。生 2)要读出瀑布水流快、急得气势。学生恍然大悟用急速且响亮地声音读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为学生形成自学习能力打下基础。俗话说:教师教第 4页学应“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 。在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清楚地知道理解古诗的两个方法: 1)抓住古诗的字、词、句的意思来帮助理解古诗;2)有感情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 强调注意古诗的停顿处,重音处及声调的快慢、 轻

10、重、强弱等。凭这学生对古诗到位的理解。学生抓住瀑布 “急、高”的特点, 注意诗中停顿处及重音处。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瀑布毫无无阻挡、 倾泻而下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既掌握理解体会课文的两种方法,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整节课教师思路清晰, 能引导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再围绕这两个特点回归古诗,从古诗中找字、词来说明、理解、体会这两个特点,真正落实到字、词的训练。最后,紧扣瀑布的“急、高”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既扎实地掌握了字词,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三、将画和诗相互验证(互为证明) 。老师请学生以诗为依据,画一画庐山的瀑布,因学生对是诗已有了一定的理解, 能

11、准确的画出在陡峭的山壁上, 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老师出示一幅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从画中体会挂前川的美景,为让学生明白李白是站在远处观瀑布,才能看到瀑布挂前川的全貌。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生 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生 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的李白很小。生 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师:从诗中那些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生:“遥看”、“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阳” “紫烟”。因为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日”指太阳, “生紫烟”指升起紫色的云烟。老师在引导学生画画时, 紧密结合古诗,做到画是为了更好理解诗,从诗找到画的落脚点。这样诗画互为证明, 使学生更好理解古诗意思, 凭借画来检测学生对古诗理解的程度如何,这一环节老师引导的到位、有效。四、鼓励学生有超越意 识,体会成功感。老师范读古诗后,鼓励学生挑战老第 5页师,赛读古诗。老师肯定学生的朗读及敢于挑战的勇气,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整节课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参与面也很广。 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第 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