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古诗三首语文S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75228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古诗三首语文S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古诗三首语文S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古诗三首语文S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古诗三首语文S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古诗三首语文S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古诗三首语文S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古诗三首语文S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6古诗三首教案深度解教材:本课精选了三首唐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巍峨险峻的天门山和汹涌浩荡的长江, 气势雄伟。 诗人想象力丰富, 充分显示了其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诗歌描绘的画面离学生的现实距离较远,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加以说明。山行写的是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所看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深秋枫林美景的喜爱之情。 诗歌语句较浅显, 可引导学生自学。暮江吟描绘的是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这三首诗都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对壮丽山河无比热爱的情感。虽然唐诗较为简短、 朗朗上口,学生阅读兴趣较浓, 但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

2、解古诗的意思并不容易。 因此教学时, 教师要在学生根据注释自学的基础上引导交流、讨论,并给予适当点拨;在学生能说出诗句意思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体会诗人描绘的景象; 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吟、瑟”2 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突破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突破方法:利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激励学生朗读、背诵;结合注释,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诗句,教师给予适当点拨。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

3、意思想象, 并借助课件展示画面, 让学生描述画面的内容。借助对诗人的了解,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用朗读法和比赛法让学生熟读、 背诵诗歌;用自主学习法和讨论法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法: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根据古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第 1页诗人的思想感情。师生齐准备:教师:诗人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诗人的其他作品。课时巧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课件出示李白图片,指名读李白资料。提问:同学们认识屏幕上的

4、人物吗?追问:谁能背一首李白的诗?(学生讨论、背诵。 )2导入:李白所作的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望天门山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通过对李白的介绍导入新课, 既能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又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二、读诗明理。1学生自由读古诗。(1)出示自学要求:借助字词典和注释,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提示: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节奏是 223)(2)同桌互评,交流读法。(3)指名读,师生共同纠正错误。2. 理解古诗的意思。(1)讨论:应该怎样理解古诗的意思?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有感情地熟读古诗; 结合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结合整首诗

5、理解诗句的意思; 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旁边;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结合插图理解诗意。第 2页(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3)师生交流,明确诗意。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明确:“中断”,从中间断开。意思是浩荡的楚江水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去,在这里回旋澎湃。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明确诗意:长江两岸的青山相对扑入眼帘,一只小船正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3体会思想感情。(1)提问:诗人描绘了天门山处长江水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那么你们从中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内交流讨论诗歌的思想感情。(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课件出示: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

6、流至此回。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质疑: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青山、孤帆、太阳。引导:再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学生读古诗,交流体会回答。(4)总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学和交流的方式, 弄懂古诗的意思,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积累学习古诗的方法。三、指导朗读。1课件呈现:根据历史考证, 望天门山写于冬天,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穿着棉衣上了船,顺江东下。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7、第 3页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学生自由熟读古诗,试着背诵。【设计意图】 利用情境教学方法, 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情景, 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再进行朗读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望天门山的意思,体会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在课后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并试着画出诗人描绘的画面。五、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答案:略。二、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答案: 1浩荡的楚江水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去,在这里回旋澎湃。

8、2长江两岸的青山相对扑人眼帘,一只小船正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荡而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会写“吟、瑟”2 个生字。2理解山行和暮江吟的诗意,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检查背诵望天门山。(1)教师指名背诵。(2)学生集体背诵。第 4页2指名说出古诗大意,教师相机归纳。3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望天门山 ,领略了天门山附近长江奔流的壮观景象,体会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两首诗,看看大家能体会到什么。【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背诵、 讨论交流古诗大意的方法,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旧知识

9、进行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学山行。1出示诗人杜牧资料,指名读。(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 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 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3让学生按上节课的方法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4师生交流自学情况。(1)交流诗意。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课件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教师引导分析:“寒山”和“石径”是什么意思?你从“寒” “斜”“远”分别体会到什么?(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径: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

10、秋季节; “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课件出示:白云生处有人家。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描绘的情景:在山上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词语: “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的画面,从而感受到深山充满生气。课件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质疑:“坐”字和现在的“坐”的意思一样吗?是什么意思?第 5页(“坐”字此处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引导: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你体会到了什么含义?明确:它

11、蕴含多层意思: 一是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 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二是因为傍晚才有夕阳,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三是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枫叶的喜爱。课件出示:霜叶红于二月花。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明确: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强调: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2)体会古诗情感。自由诵读,思考:诗人在山上行走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景物?(教师板书:寒山 石径 自云 人家 枫林 霜叶)在这些景物中,诗人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诗人最喜欢的景物是枫叶霜叶红于二月花。)从这些句

12、子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将诗人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5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读出诗句中的真情。【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自学为主,通过谈话交流的方式,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情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三、教学暮江吟。1课件出示自居易的资料,指名朗读。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李白、杜甫齐名,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暮江吟 。2学习生字。出示:吟、瑟,指名认读。第 6页教师强调:“吟”是左右结构

13、,用熟字加偏旁记忆; “瑟”是上下结构,注意第四笔是提。3引导学生用前面的方法自学古诗。4交流诗意,体会情感。(1)出示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 :一道夕阳的余晖照射到江面上。说一说:“铺”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实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2)出示诗句“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引导:你能体会这两种颜色并存的画面吗?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

14、之中。 )(3)出示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更可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提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可怜可爱;真珠珍珠)思考:这句话在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初秋夜晚美景的赞美和热爱。 )(4)教师小结: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 822 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诗人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 故作此诗。诗人借赞美秋夜美景, 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畅快喜悦之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前

15、面学到的方法学习古诗,通过“读、思、想、谈”的方式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并体会诗人喜悦、兴奋的心情。四、课堂小结。1.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两首古诗,体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并借此表现内心的情感。 通过这几首古诗的欣赏, 我们领略了古诗的魅力,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希望同学们课后多搜集一些古诗来读,第 7页以加深对我国灿烂文化的了解。2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山行 暮江吟两首古诗,同桌互背互查。五、板书设计6古诗三首天门、楚江寒山、石径、白云、望天门山孝水、青山、孤帆山存人家、枫林赞美霜叶、二月花生机勃勃瑟瑟、红、真珠、弓暮江吟可怜喜悦、赞美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先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答案: 1坐: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 所以特地停车观赏。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2可怜:可爱。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 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古诗山行的作者是(),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暮江吟作者是()代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写景的古诗,如()。答案:杜牧秋对深秋枫叶的赞美唐白居易草(答案不唯一)第 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