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75252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一、学生分析:本班是本级其中两个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较明确,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基础较扎实,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具有肯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气氛。二、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是本单元角的第三节,从知识结构来看,在学这节课前他们对角图形和角度数已具备一定认识和计算能力。2.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来看,对以后学习平行线和直角三角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学习抽象图形里的开始。所以这一节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

2、,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 (3)关键:了解推理的意义和推理过程,是掌握性质的关键。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与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2)会利用互余、互补关系求出角的度数。(3)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2过程与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对图形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结合互余与互补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四:教学

3、策略:1、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概括明晰”的教学思路。2、教学中,利用图片可以活动的特点,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采用直观导人的方法,借助直观形象,让学生能够理解概念并初步学会应用。3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 景 创 设打开多媒体,出示问题:1)在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那么其余两个角的和是多少?2)已知1=36,2=54,那么1+2=?2提出问题:(1)观察方格如右图中的两个角,你能猜想1+2等于多少度? (2)如果1=144,2=36,那么1+2=?操作多媒体,移动2,使1、2顶点和一边重合,引导学

4、生观察1,2的另一条边,观察到两角的另一条边成一条直线,验证学生的结论学生讨论,教师适时点拨:30,60,45,45。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并用三角尺进行交流验证得出结论:都是90。学生观察方格图,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得出结论:都是180通过学生手中的三角板引入互余关系 ,使得学生更真实性地知道二个互余与互补的角存在性,并应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清晰对互余与互补关系认识。导入新知余角与补角:30,60,90,45,45,9030+60=90,45+45=90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

5、个角的补角。观察三角尺和图形并进行计算,理解定义。培养学生对定义的敏锐的理解能力以及迅速抓住关键词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查缺补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巩固反思出示练习:1填空:1)一个角是7039,求它的余角和补角。 2)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3倍,求这个角是多少度?巡视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操作多媒体,演示方格图:2问题:例3:如图( 1 )1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图(1)移动图中各角,对学生观察的结果进行验证,进一步提出问题:2与4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分析题意,并写出说理过程,归纳性质。板书:等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的余角相等1

6、)、2)独立完成,并由三个学生进行板书,其余同学进行小组交流并进行小组评价。观察图形,小组交流观察的结果:1=3,1+2=180,3+4=180观察思考后得出2=4。完成课本分析中的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余角、补角的性质。培养学生用几何语言进行推理的习惯与素养。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培养他们应用几何语言逻辑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体会几何语言的简洁与优美。应用认识方位角: 提出问题:课本第143页例2如下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

7、,画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图(2)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课本图(2)讲解方位角和表示方位的射线,在学生完成题中的问题后操作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关注学生小结出互余、互补只与数量有关,与位置无关.同时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两名学生用手指出对应方位,其他学生比较他们所指的相同方向所在的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其余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尝试画出货轮的方位,教师关注学生的作图,适时指导。画法:以点O为顶点,表示正北方向的射线为角的一边,画40的角,使它的另一边OB落在东与北之间,射线OB的方向就是北偏东40,即客轮B所在的方向。让学生们明白在不同的位置,每个位置都有方位,并且相同的方向是相互

8、平行的关系.也为下面的例题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给学生一个规范的作图语言,让他们体会几何语言的简洁美,并训练尝试用几何语言思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余角和补角,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学会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学生回忆,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培养学生总结的学习习惯。布置作业1课本第143页习题43;复习巩固8、9。板书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3.两个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的余角相等课后反思1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观察、讨论、操作等方法,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充分暴露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是大自然结合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3本节内容较抽象操作性难度较高、效果不十分明显,还需要课后加予练习来巩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