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75721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听过很多专家的讲座,都大力提倡自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我们必须在教学生“学会”的同时,还要教学生“会学”,教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之成为有学习能力的人,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到底怎么去做才能提高自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谈谈。一、相信学生能自学有的教师既不放心学生,更不敢放手,怕学生的思维发散后难以收拾,怕课堂时间不够用

2、,故“越俎代庖”,严重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能学习”的关键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要为他们营造一个独立探究的空间。教学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并在他们独立探究的过程中,附之教师的点拨、指导和同学们之间的讨论交流,从而深化理解新知,掌握规律,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二、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 在数学自信而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预习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

3、法,引导学生学会预习。1、会阅读。间读和复读是自学读书的好方法。 间读即间断而不是持续地读,读一句、想一想,领会了,再继续读下去。间读适合于对书本的初次阅读。复读即对一句话带着思考性地读,翻来复去数遍地读,直到读懂为止。它比较适合于对重难点的理解性阅读。 2、会思考。能根据学习内容以及要求边观察边思考,边操作边思考.积极思考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想一想: 我能不能把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旧知识;我能不能用画图或其他的方式表示出这节课的内容来;我能不能提出疑问或独特的见解;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一些公式定义、定律等。 3、会查找: 如果遇到概念性的新课,能主动查找工具书或通过上网查找、搜集相关资料,达到

4、初步理解新概念的目的。4、会批注。在看书思考时,注意在重点及疑难处做上标注。如:重点词用“”;公式、方法、概念等关键内容用红笔画出“”;疑难处打上“?”。5、多练习。掌握知识与方法后,要让学生能主动大胆地进行各种习题的练习。在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都是为巩固学过的知识而出的,自学中可以试做那些习题,用来检验自已自学的效果。然后想一想这样行不行,还有什么不足,应怎样调整和改进,使数学课上的自学做得更好。如果做题时遇到疑难要重新看书或请教同学或及时记录下来。6、会讨论 。把知识的重点、难点、解题的方法、步骤,遇到的困难在小组中说出来,敢于和小组成员辩论。敢于大声说出自己的见解。 注意倾听别人的见解,理解

5、别人的意思,必要时提出修改的建议。7、会归纳。探索知识的规律,是学习的归宿。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回忆和概括所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成为学生新的认知结构。三、运用各种途径,激励学生乐学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过程,学习的本身就包括情感、兴趣两方面。教学注意到情趣、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就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探究知识的原动力。1.以情乐学。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朝气勃勃、积极向上地学习,才能在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愉快地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其次,教

6、师的语言要和蔼可亲、自然幽默,如“谁来做一回老师”、“谁最聪明”等,适当增添幽默感有利于对学生情感的调动。第三,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喜欢表扬等特点,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尽可能做到“多表扬,多鼓励”。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经常提出以下评价:“讲得好!”“好极了!”这就是教学情感过程中的一种交流,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2.以趣乐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预习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

7、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四、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合作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

8、致,又要数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教授统计图表时,有的统计图表在正面,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励学生合作的兴趣。 2、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3、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总之,教学之道,贵在引导。只有教师引导得法,学生才能积极地自主学习,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