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隆中对(第二课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77012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隆中对(第二课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23课隆中对(第二课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23课隆中对(第二课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23课隆中对(第二课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23课隆中对(第二课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课隆中对(第二课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隆中对(第二课时).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隆中对,陈寿,第二课时,1.理解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精练的语言。 2.培养获得信息和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树立远大的抱负。 重点: 1.认识了解诸葛亮、刘备的形象。 2.学习本文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刻画人物的方法。,(1)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 。 (2)隆中对中成语“三顾茅庐”的出处是 。 (3)在诸葛亮看来,刘备是一个 “ ”的人。 (4)“ ”“ ”说明诸葛亮志向远大。,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1.理解填空。,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好为梁父吟 每自比于管仲、乐

2、毅,2.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3.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请你联系上下文,试用第一人称描写刘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太精彩了!孔明真是神人啊!真乃天助我也!有了孔明,不愁我大业不成!,4.为了刻画诸葛亮的形象,文中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方法,下面不属于这一描写的是( ),C,A.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B.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

3、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C.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D.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5.理清思路。,问题一:徐庶为什么说诸葛亮“可就见,不可屈致”?你是如何理解的?,(1)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自傲,你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 (2)刘备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出他思贤若渴,才能表现他对人才的尊重。,问题二:你对诸葛亮有着怎样的认识?请用 “从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说话。,示例一:从诸葛亮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的人。 示例二:从“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有

4、自信、有抱负的人。,问题三:文章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刘备、张飞、关羽等人?,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是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则是侧面烘托。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问题四:文中写诸葛亮,运用了两个比喻,请你赏析这两个比喻句的妙处。 1.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卧龙”一词,对诸葛亮做了很高而又形象的评价,一个“卧”

5、字,说明诸葛亮虽有卓绝的才干,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并且与上文“躬耕陇亩”形成照应。,2.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在这里,先主刘备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暗示了诸葛亮经天纬地的才干。,问题五:诸葛亮这位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形象在文中刻画得十分成功。你认为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他的?,1.用叙述的方式着重写诸葛亮非凡的志向和才能,特别是“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等句更是体现诸葛亮的与众不同。 2.用侧面烘托的方式来体现诸葛亮的才能。例如: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足见徐庶对诸葛亮的评价之高。文末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也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 3.对话描写是主要描写方式,通过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和提出的建议,规划“兴汉室,成霸业”的蓝图等语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问题六:请你作一个大胆的假想,假如诸葛亮辅佐曹操,会是怎样一种情形?,示例一:如果诸葛亮辅佐曹操,统一天下的夙愿可能会实现,他的政治才能会尽情施展,说不定又会有多少佳话流传于世呢。 示例二:这种假想不可能存在。曹操嫉贤妒能,诸葛亮岂会跟他合作?徐庶进了曹营,不也寸功未建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