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78037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中国石拱桥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文体知识。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3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4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过程与方法:1默读,圈点勾画。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2体会说明文的准确严谨和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治学严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第 1页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本文由一般到特殊、 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以及从先到后的时间顺序,体会作者的说明技巧。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圈点勾画法和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师在关键处和难点要给予及时点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学生刚刚学习说明文,所以本文的学习贵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逐步体会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而不是教师强行灌输。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重视总结提升。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几个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两段针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的文

3、字表述(一为描写,一为说明) ,请同学体会、比较,谈差异。2教师小结,引出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设计意图】为后面说明文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文体差异。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侧重于抒发作者感情,语言比较生动而形象,而第 2页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目的是介绍知识,语言往往比较平实、简洁。(二)说明文文体知识简介简要介绍说明文文本知识。(见 PPT课件)【设计意图】本单元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初次正式介绍说明文,本文也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所以,在开始学习时要给一些必要的补充知识。(三)整体感知1明确文章说明对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否可以把题目改为以下之

4、一?为什么?候选题目:石拱桥、中国古代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 2)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3)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行文由拱桥,然后到石拱桥,第三段开始进入文章正题中国石拱桥的介绍;文章只是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突出特点,目的并不是为了介绍这两座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这是个名词性偏正短语,其核心词语是“桥”,它的基本作用是“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桥”字前面有三个修饰语。“中国”明确了区域,“石”限定了其材质,“拱”明确了桥的形态。第 3页小结全文框架结构,如下:石拱桥:( 12)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 9)当代发展( 10

5、)【设计意图】本文内容丰富,通过题目改换和拆解这两种形式,首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顺便复习之前学过的短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其次,在明确说明对象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全文内容,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各段之间关系,这就完成了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框架结构的工作。2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1)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出的结论?(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交流。( 3)教师点拨、小结。明确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三段和赵州桥的相关段落(特点、说明顺序等),学生举一反三自己分析卢沟桥部分。最终总结概括提取信息的方法:分清结论句和支

6、撑句,抓住结论句。 如:第三段 1、3、4 句。理清文章层次,根据文章层次概括。如:第五段,大体是总分总的结构。第 4页根据内容和层次自己提炼概括。如:第四段。根据语言标志。如:不但、而且、同时(第五段);首先、其次、再其次(第九段);设问句(第九段) 。【设计意图】在帮助学生关注第三段对中国石拱桥整体性的介绍后,请学生举一反三,继续概括其他段落,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对赵州桥的分析是重点,在相关段落的分析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作者是通过赵州桥这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的。(四)学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第三段如果压缩到最精简,应保留哪些句子?其余的语句又

7、起到什么作用呢?2请再在文中找到几处运用了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特点的地方。3教师总结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设计意图】通过第一问让学生明白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往往出现在“特点”之后,起到支撑作用,是为了更充分具体地说明这一特点。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式,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同时了解更多的说明方法。(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1你觉得下面语句中哪些词语的运用格外严谨、准确,为什么?第 5页(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 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 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

8、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2小结引导。修饰语和中心语都可以使行文表述更严谨准确。修饰语,如“比较”修饰形容词“早”,“大约”修饰谓语动词,“一直使用到现在”修饰名词性短语“最古的石桥”。中心语如“横跨”,也很准确而形象地展现出赵州桥的宏伟壮观。3总结说明顺序(段落内、段落间)。【设计意图】在给出的句子中寻找,既节约时间,又可以选择几种类型的典型例句,方便归纳汇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词语的准确体现了语句表达的精准,说明顺序体现的是句间、段落间关系的逻辑性、严谨性。(六)介绍作者【设计意图】介绍作者不一定非要选在课程开始。此次选在最后是因为本文语言朴素平实,貌似读来没有什么,但是通过文章的分析,会发现本文语句的表达非常准确严谨,行文的思路,说明时的顺序又格外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在有了这些深入体会后,再引入作者介绍,会使学生对这位科学家充满敬意。第 6页(七)作业学习本文的写法,至少运用2 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个具体的事物,不少于400 字。第 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