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设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81090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设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4设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4设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4设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设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设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自评教学一、说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2、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3、教学重难点: 重点

2、是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把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二、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什么是四边形?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设计意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 这幅校园情景图中, 哪儿用到了四边形呢?(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三)认识特征,明确关系。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1、画四边形。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图中观察到很多四边形。在你们的生活中观察到的可能不只是这些, 下面请同学们把刚才观察到的四边形或在其他地方观察到的四边形,画在你们的图画纸上,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2、作品展示。(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享受成功的喜悦, 激起探究新知的欲望。3、观察图形。( 1)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 2)交流小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

4、四边形。一般的四边形:没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 观察、思考、探究、质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验证结论。( 1)验证结论(出示课件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2)练习。(出示课件: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既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 内化新知,体验成功之乐, 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 调控教学进度, 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 生活中的应用。( 1)说一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联系身边的实物认识平

5、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时时为生活服务,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6、通过练习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的练习过渡到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老师和学生讨论并交流结果。( 2)教师归纳: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 )请学生说一说图示的含7 练习、(1)填空,( 2)判断,(3)猜图形(五)总结反思,评价体验。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2、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三、课堂评价: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 使学生主动学数学, 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四、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浓。2、上课的语言不够精炼。3、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