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编辑.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86660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编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编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Word编辑.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时151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并熟练计算。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熟练计算。3.合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4.加深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5.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谈话揭示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从今天起

2、,我们要把这些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学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二、复习旧知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教材第101页第1题。(1) 指名读题。(2) 笔算两位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笔算两位数加、减法应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3) 指名板演,其余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结合习题复习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

3、除!362916 962836 100(382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使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简便。小结: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2.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指名学生完成第(1)问。交流、讨论解决第(2)问。 4.看图找出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结合教材练习题,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以及连续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4、。板书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48(个)口答:南瓜有8个。8513(个)口答:冬瓜有13个。教学反思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教学内容表内乘法课时152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部分名称。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3.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

5、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表内乘法的知识。二、整理复习1.复习乘法的意义。(1)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总复习点子图: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有几个圆点。(2)引导交流。竖着看,一共有3列,每列有2个圆点,用加法计算,222;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3.横着看,一共有2行,每行有3个圆点,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3;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2.(4) 引导明确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复习乘法口诀。(1)23和32等于多少,应用了哪句口诀? 通过对乘法的意义、口诀及应用的复习,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2)开火车背诵乘法口诀。3.复习用表内乘法口诀计算。99 22 32 41 84 43 44 33 63 39 68 92 87 64 79 4.复习用表内乘法解决问题。(1) 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五第8题。(2) 分析、解答。学生读题,然后解决问题。5.完成教材第101页第2题。出示题目:仔细观察,在空格里填上相应的积。6.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小组合作,观察、操作、找规律。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乘法表”的构建过程,体会数之间的关系。板书设

7、计表内乘法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匴。口诀应用: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教学内容认识时间 课时153教学目标1.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2.能解决简单的认识时间问题。3.在观察实物和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掌握认识时间的知识。4.在复习认识时间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复习理解1.结合教材习题,复习“认识时间”知识。(1)复习钟面知识及“时”与“分”的关系。出示钟面:(2)复习对钟

8、面的认识。(钟面上有细而长的分针和短而粗的时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3)复习“时”与“分”的关系。(1时60分 半小时30分)2.复习“几时几分”的认读及记录方法 结合练习题,全方位复习学过的时间知识,使学生从时间的认读、记录、应用等方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的时间的知识。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1)认读“几时几分”总结认读方法。(8时5分 7时10分 4时50分 11时20分 方法:先看时针在那两个数之间,经过数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钟位置确定几分)(2)记录钟面上的时刻,总结记录方法。(8:05 7:10 4:50

9、 11:20 方法:文字形式,如8时5分 电子表形式,如:8:05)(3)复习“经过几分”与分针走动之间的关系,根据已知时刻补充钟面上的分针。3.出示教材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2题:写出相应的时间,画出缺少的分针。记录时间。4.分析“经过几分”与分针走动的关系。 综合性较强,并渗透了对经过的一段时间的认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板书设计认识时间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1时60分 教学反思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教学内容长度单位 课时154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知道1米1

10、00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会量、画线段。教学难点会量、画线段。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概念复习。1.结合教材习题,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1)复习厘米、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A、出示:填一填。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 )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较长的距离时,用( )作单位。B、举例说明1厘米、1米各有多长。(用手指比画1厘米。用身体比画1米)C、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1米( )厘米2.复习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出示一支铅笔,提问:如何

11、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一段,再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3.复习线段知识。(1) 复习线段的含义。提问:线段的特点是什么?(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2)复习线段的测量方法。通过举例、示范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通过复习巩固线段的概念和有关知识。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说一说怎样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出示数学书第105页第10题:先估计下面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实际长多少厘米,填在括号里。(3)复习线段的画法。提问:怎样画规定长度的线段?操作:画一条长6厘米长的线段。二、巩固练习1.在(

12、)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本书厚1( ) 手掌的宽约8( )操场长约60( ) 课桌的高65( )一条跳绳长2( ) 哥哥的身高1( )28( )2.计算。30米8米( )米 12厘米7厘米( )厘米27厘米6厘米( )厘米 54米4米( )米 通过猜测、测量线段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对线段的含义的理解及掌握。板书设计长度单位线段特点:直的 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教学内容观察物体课时161教学目标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同一立体图形的形状。3.能

13、用推理法理解简单的问题。4.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整理复习1.结合教材习题,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1)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总复习第7题。(2)看图想象:4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分别是哪个图?(3)讨论、交流。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同一立体图形的形状。(1)课件出示: 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进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传播优秀Word版文

14、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2)讨论、交流(3)实际操作。(4)解决问题。3.复习用推理法解决简单的问题。(1)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结果。(2)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圆),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3)讨论、猜测(4)观察、验证。二、课堂练习。 他们看到的车是什么样子?连一连。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及操作,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联系,初步渗透了三视图的知识。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教学反思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

15、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教学内容数学广角课时162教学目标1.了解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2.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排列、组合思想。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4.使学生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让学生对排列、组合有更深的认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教 学 流 程二次备课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复习简单的“排列”。1.用数字卡片“6、2”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学生汇报:能摆出两个不同的两位数,是26和62.2.用3张数字卡片8、7、2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

16、数?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讨论、交流。(排列时,可以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然后把其余两个数字按顺序与它组合。)3.小刚、小丽和小清3名同学排队,有多少种排法? 通过复习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排列规律的技巧。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学生先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排的?叫小组代表全班汇报,全班订正。二、复习简单的组合1.提问:有3个数8、7、2,任意选取其中的2个数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讨论、交流。(把8和2相加:8210;把8和7相加:8715;把7和2相加:729.得数有3种可能。)2.玲玲从家去上学必须要经过一家医院,玲玲从家到学校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总结:用两个数组成两位数时,两个数的位置不同,组成的数的大小也不同;用两个数相加求和时,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也就是说,组成两位数的时候,数的大小与两个素的顺序有关系,求两个数的和时,和的大小与两个数的顺序没有关系。板书:两个数相加之和与数的位置无关。进一步探索简单组合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方法,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通过在对比复习中,进一步向学生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板书设计排列 组合相同:不重复、不遗漏,有序的思考方法不同:排列 要考虑顺序组合 不考虑顺序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