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信达雅关系.ppt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387136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1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信达雅关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翻译信达雅关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翻译信达雅关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翻译信达雅关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翻译信达雅关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译信达雅关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信达雅关系.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追源求本“信达雅”的本意级三者的关系问题 对于“信达雅”学说的正确认识,首先应本清源。何谓“信达雅”?“信达雅”学说最早是由清末民初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严复首先提出的,其所译的天演论译例言开宗明义:“译事三难:信、达、雅”,同时明确了“信达雅”三字的根源。易曰:“修辞立诚”。论语中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由此可见,“信达雅”学说是以中国古典文论作为其理论依据,严复也正式从中国传统文章血悟得翻译标准的真谛。“信”是指“意义不倍本文”,“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衬,以显其意思。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

2、为信也。”这不仅解释了“达”的含义,同时阐明了“信”与“达”的关系问题。“达”并不仅仅指“通顺”,而且要“以显其意”,即译文要把原文的内容,精神,风格等很好的表达出来,使译文的读者能充分理解原文所传达的意义。做到了这样的“达”,才可谓“信”。“信矣不达,虽译尤不译也。”由此可见“达”是为“信”服务,“达”的目的是“信”,这也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信达雅的关系。严复做出了了明确的厘定:“顾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学,则求达雅。”雅的目的是为了“行远”和”求达”。上文已经阐明达是为了信,继而“为雅即所以为达,而为达又是

3、即所以为信,那么,为雅也就是即所以为信了。 由此可见,”达“雅”是实现信的方式并且都是为了实现“信”服务,信 是翻译活动的基本要求,他体现为译入语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与原语所携带的思想内容尽可能的一致。 达 是翻译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成功翻译活动的重要保证。 雅 则是翻译活动中的审美追求,是翻译活动的高级层次。 信达雅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他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信达雅说既反映了翻译活动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又反映了翻译活动不同层次的要求。,二 信达雅三者关系论,三、“信达雅”及其内部关系 严复在谈“信达雅”时,明显是对这三者的主次先后关系有明确的认识。他将“信”列与三原则之首,对其含义也有明确的说明。“

4、信”即忠实于原文的意义,所谓译文应“取明深义而意义不背本文”。在翻译之先,译者须“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就是在他“取足喻人,不论谨合原文与否”的名学浅说中,他也坚持承用原文义旨。反过来说,不合格的译文是译者对原作“浅尝、偏至,辨之者少”,即没有透彻理解原文的思想意义所致。由此可见,严复是始终把忠实于原文的思想意义作为“信”的要义的。,怎样才能忠实于原文的意义呢?“西人文法与中国迥殊,故不得不略为颠倒”,以传原文之神理,如仿西文句法(即保留原文形式)为译,“则必不可通”,如原文通而译文不通,则不信。在“信”与“达”这一对矛盾中,严复是把“信”即忠实与原作意义作为主要矛盾,

5、作为前提,而把“达”作为次要矛盾,作为实现“信”的必要条件。” 但严复其实对“达”的解释最详细。 为“达”,译者必须:1、在下笔抒词之前充分理解原文;2、由于原语与目的语的差异,译者须在译文中进行句法调整,必要时还须“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有评论家认为“信”与“达”互相冲突,他们指出,如果原文不达而译文达,这算“信”吗?这可能是对“达”的误解,以为“达”即通顺、流畅、明白或易解,其实严复说的很明确,“达”是如何理解原文,调整句法一忠实表达原文意旨的方法,而不是要求译文应无条件的通顺流畅。但严复的“达”并未包涵当原文不通顺流畅时该如何处理。 但我们认为,即使把“达”理解为通顺易懂,“达”作为一

6、条原则也是可行的,并不与“信”相悖,因为大多数值得翻译的作品都是通顺的,即使在文学作品中为刻画人物的需要而让人物说出不合文法的语句是也是如此,读者应当能从上下文看懂并理解作者的用意。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译文不达,也就是不信。,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中,对“雅”的解释过于简单和含糊。“雅”是什么?严复只说是“尔雅”,没有更多的解释。据说严复自己在翻译实践中追求译作语言的“古雅”,甚至力求采用“汉以前字法句法”,而反对“用近世利俗文字”,使译文同时成为上等的文言文,以登大雅之堂。他认为为了不伤“雅”,宁可“失真”即打消“信”。可见,他所追求的还不仅仅是要求保持原文的本来面目而做到“雅文雅译”,而是把所谓文雅和优美作为一般的原则提出来的。这样如果原作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不算高,译者片面追求译文的“雅”,实际上就很难保证对原文的忠实了。但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即他预设的读者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阶层,决定了他要“求其尔雅”,以迎合读者的口味。王佐良先生对此有过中肯的评价,“雅不是美化,不是把一篇原来不典雅的文章译得很典雅,而是指一种努力,要传达原作者的心智特点,原作的精神光泽。” 综上所述,“信达雅”三者的关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既互为条件,又各自独立的。正如许渊冲所说“信”是翻译的本体论,“达”是翻译的方法论,“雅”是翻译的目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