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91689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1. 积累新鲜词语: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2. 了解化石展现的奇幻生物世界。( 二) 能力目标:1. 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2. 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三)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之美。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课文类型:讲读课文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第 1页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投影仪等。教学时

2、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 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1. 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骸骨乌有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2. 朗读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1) 各自练读。(2) 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3. 让 24 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3、第 2页三、品味探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1. 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第 1、 2 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 ; 第 3 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 否定造物主的存在 ; 第 4 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 ; 第 5 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 ; 第 6 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 第 7 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2. 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

4、”,“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 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3. 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4 个“你”字,其中三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 6 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四、拓展延伸第 3页1.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明确:诗歌的第3、4、5、6 节都是化石说的话。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5、。2.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有特色的图片,并作简要的解释。五、布置作业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 600 字以上。六、板书设计:化石吟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记录了生命潜行的轨迹展现了神秘的远古世界自然的神奇科学的力量人类的伟大七、教学后记: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第三,在教学过第 4页程中,让学生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第 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