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说课镐方丽.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93816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猴王出世说课镐方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猴王出世说课镐方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猴王出世说课镐方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猴王出世说课镐方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猴王出世说课镐方丽.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猴王出世说课稿涌泉完小 方丽 本单元文化主题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跃动的文字欣赏到一幅幅绚丽多姿的中外文化画卷有韵律和谐的宋词名作,有如山水画般的水墨徽州,有神秘、令人向往的布达拉宫。虽然只是冰山一脚,但也足以陶醉孩子们的心灵。猴王出世是根据我们非常熟悉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改编而成,作者用凝练的古白话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早已家喻户晓的故事: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石猴的形象,孩子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他们大多是从影视或者图画书上看到的,所以本课不是通过解读文本建立形象,而是通过解读文本,来实现头脑中原有形

2、象与文字的融合。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2、了解石猴是怎样出世的以及它成王的经历。3、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吟诵、感悟、探究等教学策略,让孩子们品词析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和兴趣。教学重、难点: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下面我将教法、学法融合起来进行说课。在第一课时里,我和孩子们初读了课文,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

3、、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解决了课文中难懂的字词。例如:“瞑目、甲子、洞天、滔滔不竭”等。在此基础上,还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成了两部分,理清了文章脉络。第一课时完成的扎实有效,才能为后面深读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重点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整体回顾课文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对课文的整体回顾,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很快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文做好准备。二、品读感悟课文,解读人物形象本节课我设计的中心话题是: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在课文中划出相关字、词、句,并做出批注。再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一读。让孩子

4、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赏析以下几点:(一)品味“神奇、快活”的石猴石猴奇异的出生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们感到它的神奇、与众不同。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再通过反复吟诵下面的段落,感受石猴的活泼、勇敢、自由自在。“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ng)鹿为友,猕(m)猿(yu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教学这段时,我问孩子:“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借助想像,让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到石猴的快乐和自由。光体会到这些还不够,我追问孩子: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点?从而

5、让孩子们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感受古白话文的特点,激发孩子们阅读经典的兴趣。同时从这段文字中,引导孩子们感受到猴王出世后,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他已经练就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生活与生存方式,为他成为“猴王”奠定了基础。(二)感受“勇敢、本领高强”的石猴当众猴希望有人能入水探源的时候,石猴站了出来,勇敢地担当起了探险的责任。这里我让孩子们想像着当时的情景,朗读“我进去,我进去!”石猴的英雄性格已经初显。接着抓住“瞑、蹲、纵、跳”等一系列动词,感受石猴敏捷的身手以及过人的本领。(三)品读“善良无私”的石猴 这里我声情并茂的朗读这段文字: “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

6、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多美的世界,多么幸福的一群猴子。“这段话里,哪一些词扣动了你的心弦?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石猴?”并追问孩子们:“如果你是一只小猴,你听到这样的话,你是什么感觉?”学生会想到这些词语:“自由,智慧,勇敢 ,善良”等,然后我顺势总结:“这就是石猴,后来的美猴王,自由的精魂,还有博大的爱。这些都是石猴成王的重要条件。”(四)体悟“敢作敢当”的石猴进入水帘洞后,众猴顽劣的本性大发。“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这里我让孩子们比较石猴和众猴的不同之处,从而感受到石猴的冷静与清醒。并体会石猴的语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感悟到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至此,一个天设地造的神猴就走完了从石猴到猴王的过程。本节课,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像画面、巧设疑问等方法,力图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以激发孩子阅读经典的兴趣。让经典名著走入孩子们中间,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