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学生健康发展的主阵地.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93835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本课堂学生健康发展的主阵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本课堂学生健康发展的主阵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本课堂学生健康发展的主阵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本课堂学生健康发展的主阵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本课堂学生健康发展的主阵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本课堂学生健康发展的主阵地.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本”课堂,学生健康发展的主阵地保康县实验小学 杨先英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我想,他的这种理想应该就是当今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打造“生本”课堂,使教师的“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从而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师不教,学生会学呢?我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以生为本,把质疑问难的权利还给学生“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自主质疑的空间,让他们在质疑问难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表面上也重视学生自主质疑,如“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但

2、这样的质疑往往流于形式,真正的问题还是老师提出的,然后学生的读书、交流都是围绕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我曾听过一位老师上富饶的西沙群岛: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老师让学生自选伙伴组成海面风光考察队,海底、海岛生物考察队。考察什么呢?老师出示以下问题:西沙群岛的海面为什么会五光十色?海底、海岛各有哪些生物?接着学生接二连三汇报考察结果。课堂气氛很热烈,效果似乎很好。课末老师随便问一句:学了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想到一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很想知道为什么海水有深有浅海面的颜色就不同?西沙群岛的海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鱼?海岛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鸟?”那位老师一愣,显然这是他没有考虑到的,只有随即敷衍道:“这

3、些问题我们课后再讨论吧。”书中明白如话的内容让学生煞有介事地去探究,而真正来自学生的问题却被忽略了。这样的课堂无疑是“赤裸裸的教育假象”。而“生本”课堂要求我们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以学生的问题为教学的主线,要求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打破思维的平衡状态,出现活跃的不平衡,从而激发学生寻求一种新的平衡。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内在的需求。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实践证明,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要比我们告诉他们一个真理还有价值。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质疑空间,让学生

4、主动思考,才能显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二、 以生为本,把默读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生本”课堂要求教师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已“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这是“生本”课堂教学生成的重要标志。但是在阅读教学中,不少老师片面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把阅读简单地与朗读划上了等号,读得热闹非凡,却忽视了课堂上给足学生默读思考的时间。或者刚刚让学生默读思考,还没安静几分钟,就被老师迫不及待地打断,开始了此起彼伏的讨论和纷纷嚷嚷的朗读。刚刚启动的默读思考就这样灰飞烟灭了,变得“热闹”了,变得“生动”了。教师截断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牵着学生

5、的鼻子直奔“标准答案”。这样的默读只贴上了一个“讨论”的标签,却抛弃了课堂默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需要书声琅琅,需要热烈讨论,更需要潜心的默读思考,需要教师“耐得住寂寞”,积极营造静谧的默读思考空间,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静静地读,静静地想,静静地圈划批注,让学生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文本信息。三、以生为本,把平等对话的舞台留给学生“生本课堂”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平等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这就必须打破教师的话语“霸权”,以学生为起点,以儿童的审美与体验走进文本。毕竟文本解读,

6、最终是为学生服务。我曾听过一位老师讲的童话故事丑小鸭一课。课堂教学流程十分顺畅,然而最后的一个环节却让在场的听课老师大跌眼镜、如梗在喉。在课即将结束时,老师为了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师:小朋友们, 你们知道丑小鸭最后为什么能够变美吗?这时学生有点茫然。有的学生回答:丑小鸭本来就可以变美的;也有学生说:很丑的小鸭子到了第二年春天就可以变美学生的答案几乎一致。这时,教师郑重总结:丑小鸭之所以能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那是因为它经历了许多磨难,可是它还是没有放弃,因为它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板书:经历磨难 热爱生命)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像丑小鸭那样热爱生命、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们也一定能成功。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用“热爱生命”这一看似很经典的结课进行了提升。一厢情愿地把自己“深入”解读文本后的感悟强压给学生。表面上看似解决了学生阅读肤浅的问题,实际上却是犯了“拔苗助长”的错误。 “生本”课堂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主阵地,让我们积极营造这样的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新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