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评课稿.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98461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花魂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梅花魂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梅花魂评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梅花魂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花魂评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满腔激情,打造“有温度”的课堂梅花魂第二课时评课稿讲课教师:尚玲 评课教师:杨先英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牵魂绕的地方。编写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位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的好教材,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五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五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外祖父的爱国心。本课的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

3、爱祖国是统一的。因此,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对小学生来讲,本课的难点较多: 1、是对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读的一些古诗词的理解。2、是对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的理解。3、是对课题梅

4、花魂中的“魂”的理解。 听了尚玲老师的这节课,我被她满腔的激情所震撼。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尚玲老师就是这方面的楷模:一是善于激活自身的情感温度,二是善于触碰教材的情感温度,三是善于唤醒学生的情感温度,四是善于创设交流的情

5、感温度。整节课,教师激情满怀,学生热情高涨。这应该就是著名特级教师张德兰所欣赏的、也是语文教师应努力追求的“有温度”的课堂吧。她的这节课中表现出来的亮点很多,听后,我获益匪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善于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和主动释疑的能力。当前的新课程教学改革鼓励学生质疑,注重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开课伊始,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回顾了课文所讲的五件事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这时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教师顺势指出:其实这些问题的归结都藏在课题中的一个魂字,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有关梅花魂的语句。这样一开课就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疑问,使他

6、们产生了学习动机,明确了学习目的,从而使教学变的更有针对性,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质疑的意识与习惯。二是:充分重视朗读,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语文课应做到书声琅琅。对一些重点句段应读到滚瓜烂熟,读到会背为止。课文写的第四件事是文本的精髓,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文本的语言、内容、情感成为学生自己的特征,“学生能品梅花秉性,悟爱国之心,学做有民族气节的人”这是这一节课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直奔第四件事,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揣摩感情。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教师让学生默读,用笔画出描写梅花的语句。学生交流之后,

7、教师指名读有关句段思考梅花有怎样的精神,然后让学生试读该句段,读出感情。再指名读,师生点评朗读效果,及时纠正朗读中的不足,并通过教师激情满怀的示范朗读来逐步优化朗读效果。朗读形式灵活多样,有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放声读、默读、学生试读、教师范读、纠正之后再读。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独到的朗读技巧,方法科学有效,指导细致耐心。读前有要求、读中有评价、读后有纠正。目标清晰、层次分明、策略精当。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又一个来回,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在读中领悟人物情感。在读中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品读文本,感悟文情。激起读者在情感上的

8、共鸣。三是:善于借助媒体,辅助教学,服务教学。例如: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教师适时地出示图片: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竞相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品读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欣赏富有震撼力的画面,得到视觉上的冲击,直观、形象地领略到梅花的清高品格,促进了对梅花秉性的认识。在学“赞誉有梅花一样气节的中国人”这个内容时,教师相机播放一段图、声、乐并茂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红梅赞歌曲中歌颂的江姐的英雄事迹,使学生进入了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在引导学生交流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后,教师通过大屏幕补充文天祥、杨靖宇等有气节的人的图片资料,让学生

9、知道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不胜枚举,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心。结课之时,教师又利用“我的中国心”歌曲巩固、升华教学重难点,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后,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便水到渠成。总之,尚玲老师的这节课成功之处还有很多。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这门艺术的挖掘是永无止境的。在这里我也有几点思考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商榷:一是:虽然教学中很重视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很多,老师也采用了很多朗读策略,但是,效果却不很明显。因此,进一步优化朗读的指导艺术,提高朗读水平仍是所有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否则,朗读会仅仅流于形式,二是: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我们这些教育者永恒的话题。我感觉整节课教师比较忙,节奏比较快,我们应该考虑到我们的服务对象还是孩子,我们更应该考虑到中下等生是否能跟上我们的步伐。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想法。让我在这里评很优秀的尚玲老师的课真可以说是班门弄斧,我毕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时间太短,在这里根本没有说话的资格。所以,说的不妥之处请尚玲老师和在座的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我一定会诚恳接受、虚心学习,并将大家的宝贵经验借鉴到我今后的教学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