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通感之妙》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01528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味通感之妙》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品味通感之妙》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品味通感之妙》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味通感之妙》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味通感之妙》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品味通感之妙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 了解什么是通感2. 学会判断并学会分析通感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学会分析通感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 问题导入同学,你好!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句子:“今天妈妈给我换了一盏新台灯,好漂亮。灯光很透明,很温柔,开了灯,像闻到花香的感觉。”这句话是否存有逻辑错误呢?(明确:不是。引出通感这种修辞手法。)二 、知识讲授(一) 什么是通感 通感,就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沟通、交错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二) 品味通感之妙1.比较两个句子:(1)这里除了紫藤萝花的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扑鼻。 (2)这里除了紫藤萝花的光彩,

2、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的笼罩着我。 (明确:2句将嗅觉化成视觉,化抽象为具体,此为通感之一妙。)2.分析此句的妙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明确:此句将嗅觉化成听觉,创造优美意境,启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感情波澜,得到美的享受。此为通感之又一妙。)3.品味通感妙处的答题方法:“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手法+将*觉化为*觉+借*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的*+(*) 这句话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点手法) 将嗅觉化为听觉,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形象具体地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但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 三、活学活用(一)下列短语包含那些感觉秀色可餐、清晰甜润、色香味俱全(明确,略)(二)说说这个句子的妙处“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明确:这句话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化为视觉,借可见的“浅紫色”写无形的“香气”,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花香给作者带来梦幻般的感受。)四、课堂小结物有所通,心有所感。正是因为赏者有情,才会对环境有独特的感悟。同学们只要善于细心观察,用心体会,你们同样也能将通感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