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板块构造运动.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02592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板块构造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板块构造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板块构造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板块构造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板块构造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板块构造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板块构造运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板块构造运动1.读图,若图中某地质构造是板块构造的分界线,其位置可能是()A M 、P B N、 Q C P、Q D M 、N2.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M、 N 两处板块边界类型的图示依次是()A B C D 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以下三题。3.图中 板块的名称分别是()A 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B 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C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 美洲板块、非洲板块4.图中 示意的是 ()A 大西洋中脊B 板块的消亡边界C 太平洋中脊D 印度洋中脊5.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第 1页A 大分水岭B 安第斯山脉C 海岸山脉D 阿巴拉契亚山脉下图为 “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

2、据图回答以下两题。6.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 半岛位于 ()A 欧亚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非洲板块D 印度洋板块7.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 陆地区域边界B 板块生长边界C 海洋区域边界D 板块消亡边界读图,回答以下两题。8.在板块运动影响下,和 所处板块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A 山地B 平原C 裂谷D 盆地9.关于 、 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地位于非洲板块B 地位于印度洋板块第 2页C 、 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D 、 两地靠近海沟、裂谷,地壳不稳读“某区域地层年龄示意图”,回答问题。10.图示区域的板块共有()A 3个B 4个C 5个D 6个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A 之间地震发生概率高于 之间B 板块挤压处 的地层年龄较轻C 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地多石灰岩矿D 附近的海域有岛弧链读“全球六大板块 (局部 )分布图 ”,回答以下两题。12.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A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B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C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13.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图中四个箭头与所示板块边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A B C D 第 3页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 ) 。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以下两题。14.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

4、别为()碰撞挤压 张裂作用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A B C D 15.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A 渭河谷地的形成B 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C 青藏高原的隆起D 东非裂谷带的形成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 板块为非洲板块,读图回答以下两题。16. 板块是 ()A 亚欧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南极洲板块D 美洲板块17.根据板块构造理论, 、 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安第斯山脉C 落基山脉D 阿尔卑斯山脉第 4页18.读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数码 代表 _ 板块,数码 代表 _ 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板块 与_( 板块名

5、称 )相撞形成的。(2) 图中字母A 处与 B 处相比,地壳较稳定的是_处,因为_ 。(3) 下列各组城市之间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而正在变短的是()A. 东京、北京B.纽约、巴西利亚C.伦敦、华盛顿D.开罗、罗马答案解析1.C【解析】 P 处为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形成的,海沟为板块的分界线。Q 处为海岭,为板块的生长边界。2.D【解析】根据板块分布规律可知,甲为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板块。图中M 为生长边界, N 为消亡边界。3.D【解析】 两板块张裂,生长边界位于海洋,是海岭。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都是碰撞、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虽然是生长

6、边界,但海岭两侧地理事物排列与题中信息不符,只有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符合题意。4.A【解析】结合上题可知, 就是大西洋中脊(海岭 ),图中 的左侧就是南美洲,右侧就是非洲。5.B第 5页【解析】位于非洲和南美洲纵列分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6.D【解析】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上,M 半岛位于该分界线东侧。故M 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上。7.B【解析】图中所示边界为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红海面积逐渐扩大。8.A【解析】 位于两个大陆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挤压碰撞处,形成高大山脉。9.C【解析】 地位于美洲板块、 地位于非洲板块; 、 两地之间存在生长边界,因此两地之

7、间的距离不断扩大;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才会形成海沟。10.B【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新西兰南北二岛可以判断出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该区域有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11.A【解析】 之间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 之间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地震发生概率低。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处。 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多岩浆岩。处为安第斯山脉,直逼海岸,附近海域无岛弧链。12.C【解析】甲为澳大利亚大陆,该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大陆,该大陆位于非洲板块。13.B【解析】 之间为板块的生长边界,处的箭头应向右。14.D【解析】实验中发现

8、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说明板块相分离,板块运动形式为张裂,板块边界为生长边界,故本题选D。15.D【解析】渭河谷地是地堑;日本福岛地震和青藏高原的隆起是板块挤压形成的;东非裂谷带是由第 6页于板块张裂形成的,故本题选D。16.D【解析】根据 板块为非洲板块,可知 为印度洋板块, 为亚欧板块, 为太平洋板块, 为南极洲板块, 为美洲板块。17.A【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 为印度洋板块, 为亚欧板块, 、 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选A。18. (1) 美洲 太平洋 印度洋板块(2)AA 位于板块内部,B 位于板块交界处(3)D【解析】本题侧重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以及板块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应注意以下几点:(1)六大板块名称、分布及相对位置。(2)板块不断运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3) 生长边界,距离越来越远;消亡边界,距离越来越近。第 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