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03018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七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七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课程纲要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课时:4课时课程类型:必修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者: 韩颖慧背景充分利用歌曲范唱录音,一般学生平时曾经听过这首歌曲,对这首歌曲比较熟悉。在学习歌曲前,先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以便确定教学方法。如果多数学生比较熟悉,可以采用听范唱录音、让学生直接轻声随着歌唱的方法,也可以用“先哼唱、后唱词”的方法。发现学生在随唱中有错误或困难的地方,提出来专门订正、练习,然后再听录音或随伴奏唱。目标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

2、们的美好意境。2、在音月实践活动中掌握 “连线”、 “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3、进入学习“开始吹竖笛”的实践活动TU的口轻动作。内容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1、聆 听:月亮月光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无伴奏合唱梦幻曲2、 表 演:歌曲愉快的梦3、 创编活动4实施:(一)教学方式1、以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收益,而其终身受益,从音乐中陶冶学生的情感。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把单纯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石素质教育的需要,强调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与大自然的联系。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教材通过

3、各个单元由浅入深的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二)学习方式1、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2小组内的音乐实践活动要积极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交流。3、个人歌唱,表演活动,创编小音乐作品。(三)实施对策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听

4、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一)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

5、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本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例如感受与鉴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同理,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

6、校和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音乐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学习。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7、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6因地制宜实施标准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评价(一)学习过程的评价1、过程性评价:课堂学习状态(倾听、表达、合作等)预习情况,课内外作业情况,课外音乐小游戏,四项均根据情况在音乐课程评价中计入期末总评。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歌唱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掌握不同风格的歌曲。表演比赛:了解不同的合唱作品的音乐风格,掌握不同旋律的合唱、和声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