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07925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2节《农业》优质教案(2课时3页).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业教学设计(第1 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 在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

2、导学问题自学课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 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 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学生回答预设:农业。【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 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 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预设: 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劳动对象是生物; 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

3、林业、畜牧业、渔业。【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 、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 “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教师:展示“ 21 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 ,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设计意图:通过自己读图验

4、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让学生读“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里?第 1页2东部和西部各有哪些农业类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4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5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6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学生:读图思考回答。教师:让学生读“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地 区主要耕地制主要农作物熟类型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学生:读图讨论,

5、填写表格。【设计意图: 让学生读图得出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通过问题的引导一步步认识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接着结合地形、气候、河流等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完成活动“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设计意图:加强对地形、气候与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的关系的理解;了解在西部地区应当如何开展农业生产, 并认识我国西部地区种植业区的常见农作物;进一步理解我国东部南北方农业的差异,为今后高中学习农业规划打下基础。】农业教学设计(第2 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理

6、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通过阅读资料认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2教学难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地图、图片、阅读资料、活动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五、教学过程讲授新课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示意

7、图,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请你当农业设计师,如何合理布局农业。第 2页教师:图中四个地方: A 、B、C、D,选择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并说出原因。学生回答预设: A :山地,林业,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B:草地,畜牧业,牧草生长良好,可以饲养牛羊。C:平原,种植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D:河流沿岸,渔业,河湖较多,可以养殖水产。【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农业生产活动类型的选择, 复习前一节课学过的关于农业的经济部门的知识。 并通过对原因的分析, 回顾前面学过的关于中国地形、气候、河流等相关知识,培养学

8、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 】教师: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农业部门, 当我们进行具体生产时,又会考虑哪些因素呢?学生回答预设:交通、市场需求、技术水平。【设计意图:引出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过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可以说农业就是我们的生存之本, 依靠科学技术,我国农业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教师:介绍杂交水稻、温室大棚、机械化设备等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培养他们科技兴农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结合大家的生活体验,请再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总结: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多采用读图分析法,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 ,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 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第 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