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默写错误的说明书.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08382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00字默写错误的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500字默写错误的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500字默写错误的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500字默写错误的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500字默写错误的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00字默写错误的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00字默写错误的说明书.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500字默写错误的说明书(文章一):如何应对古诗文的默写错误 如何应对古诗文的默写错误 陈加明 张 艳 周正国 地址:xx省枣阳市刘升镇中学 邮编:44121 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背诵、默写,但结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错字。错字大多出现在一些生难字上,例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壑”“嫠”,“无案牍之劳形”中的“牍”,这类字本身比较难,平时写得较少,所以掌握不牢固。 别字。学生在默写中出现的别字远远多于错字。主要是同音字代替和形近字的误用。多数学生平日背诵马虎,只知道死记硬背,没有口

2、、脑、手并用,只会背不会写。 通假字。古诗文名句中有很多通假字,学生常常会因记忆不牢,将通假字和本字用反。 书写习惯不好。有部分学生在写字时不够严谨,总是喜欢多一点或少一画。 对上述种种错误现象,笔者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勤 要让学生记忆,必须先让他理解。有的学生喜欢提问,这本无可非议。但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不会回答,而是要他自己去,等学生查完后再与之交流,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做好指导 将一些易错的字讲清、讲透,把学生的错别字“扼杀”在萌芽状态。以劝学为例,学生常把“跬步”写成“硅步”,“驾”写成“架”。古人跨出一脚为跬,再跨出一脚为步,所以跬步就是半步,当然跟“足”有关,而跟“石”无关

3、。“驾指马拉着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当然与“马”有关,而与“木”无关。特别是“致”和“至”,课文里的解释都是“达到”,这让学生很是困惑。其实“致”本有“引起,使达到”的意思。因此“致”解释成“使?达到”应更为准确。“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是说: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跑得快,但是,车马使他达到千里之外。“无以至千里”不是借助车马使他达到,而是说靠自身积累“跬步”达到的结果。这样分析清楚后,学生自然不会再混淆。 再如师说中最典型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是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足挂齿,不屑提起,当然跟牙有关。反之如果写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就变成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以为

4、耻,根本就说不通了。说清楚其中的道理,这种低级错误就会大大减少。 让学生去批默写本。所谓旁观者清,教师只要把好关,对平时常写错别字的学生,跟他讲清错别字的缘由后就让他去批其他学生的默写本,找别人的错别字,在无形中这类学生会进步很快。(文章二):默写题高频错误点辨析 默写题高频错误点辨析 在语文考试中,由于学生对诗句中的难字、生僻字、同音异义字、同义异形字、音近形似字等不能辨别。加上记得不熟悉,把某些诗句的先后顺序记反了,导致默写错误。考生在名句默写题目上失分很严重。在近几年高考语文默写题目中,出错频率较高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常见错别字情形 (1)、才/材 如:“人生得意须尽欢,xx。”

5、(“材”易误写成“才”。“材”指材料,如“原材料”“大材小用”;“才”指才能,如“才华横溢”“人尽其才”。此处“材”指诗人把自己比作天生的一块栋梁之材,故不能用“才”。注意“人才”可写作“人材”。) (2)、消/销 如:“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易误写成“消”。“销”一般指解除或除去,“流言”“愁绪”“感伤”等事物只能减轻,不能消失的,故不能写成“消”)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句中“消”不能写成“销”,这里的“消得”是“值得”的意思。 (3)、沧/苍 如:“渺沧海之一粟”,“沧海月明珠有泪”“曾经沧海难为

6、水”。(“沧”易误写成“苍”。“沧”指青绿色,多指水因深呈青绿色,因此“沧海”一般指大海。“苍”也指颜色,但多指陆上景物或人的脸色。如“苍松翠柏”“脸色苍白”。) (4)、长/常 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愿得以身常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前句中的“长”易误写成“常”,后二句中的“常”字易误写成”长”。“长”在前句中指长时间的意思,形容影响力久远,而“常”是常常,经常之意,强调频率之高,二者不能通用。) (5)、宵/霄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前句中的“宵”字和后句中“霄”字易于混淆。“宵”指的是夜

7、晚,如“通宵达旦”“夜宵”;而“霄”指的是云层,代指天空,如“九霄云外”。) (6)、鹜/骛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鹜”易写成“骛”,“鹜”指的是野鸭,如“趋之若鹜”;“骛”是追求之意,是一个动词,如成语“好高骛远”“心驰旁骛”) (7)、世/事 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句中的“世”字和句中的“事”字易于混淆。前句中的“世”字指世间、世人,而“事”指事情(战事)。) (8)、涯/崖 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涯”易误写成“崖”,“涯”指水边,泛指边际,如“一望无涯”“天涯海角”。“崖”指山

8、石或高地的陡峭的侧面,如“悬崖峭壁”。) (9)、鹊/雀 如:“明月别枝惊鹊”“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前句中的“鹊”字容易和后一句中“雀”字混淆。“鹊”一般指喜鹊、乌鹊;“雀”是指形体较小,发音器官较发达的一种鸟类,如燕子、麻雀等。) 10 、功夫/工夫 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两句中的“工夫”和“功夫”易于混淆。“工夫”多指占用的空闲或时间;而“功夫”指耗费的时间或精力,也指本领和武术,用法上多倾向于本领或造诣。)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诗句中的多音形近字也经常误写。如: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易

9、写成“惘”、“殆”易写成“贻、怠”)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兴、带”易写成“星、戴”)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易写成“生”)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恋”易写成“念”)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孺”易写成“儒、濡”) (6)、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副”易写成“负、付”)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尽”易写成“进”) (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易写成“饮”) (9)、气蒸云梦泽,波撼xx楼。(“气、撼”易写成“汽、憾“) 另外,还有一些常用字的偏旁的笔画没有写到位,如:“兮”字上面部首是“八

10、”字,易写成“人”;“直”“真”“具”“俱”字的方框内是三横,易写成两横; “虑”“虚”“虎”“虐”等字中的“虍”旁易写错。 (二)、诗句顺序颠倒(下列句子或句子画线部分是学生最易记反的地方)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是故弟子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5)、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 (6)、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

11、得。(晏子春秋) (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己而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谋攻) (8)、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 1(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1(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12、游园不值) 1(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题竹石) 1(9)、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抺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2(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2)、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2(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2(4)、高山仰之,景行行之。 2(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章三):如何纠正学生古文默写的错误 如何纠正学生古文默写的错误 习文才 徐练玉 周正国 地址:枣阳市刘升镇中心学校 邮编:441219 古诗文默写是语文考试中的必

13、考题之一。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背诵、默写,但结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卷面,笔者发现学生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错字。错字大多出现在一些生难字上,例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壑”“嫠”,“无案牍之劳形”中的“牍”,这类字本身比较难,平时写得较少,所以掌握不牢固。 别字。学生在默写中出现的别字远远多于错字。主要是同音字代替和形近字的误用。多数学生平日背诵马虎,只知道死记硬背,没有口、脑、手并用,只会背不会写。 通假字。古诗文名句中有很多通假字,学生常常会因记忆不牢,将通假字和本字用反。 书写习惯不好。有部分学生

14、在写字时不够严谨,总是喜欢多一点或少一画。 对上述种种错误现象,笔者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养成勤的好习惯。要让学生记忆,必须先让他理解。有的学生喜欢提问,这本无可非议。但在语文学习中一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就去问同学,问老师的话,就很不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不会回答,而是要他自己去,等学生查完后再与之交流,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在背诵默写之前,做好预见性指导,将一些易错的字讲清、讲透,把学生的错别字“扼杀”在萌芽状态。以劝学为例,学生常把“跬步”写成“硅步”,“驾”写成“架”。古人跨出一脚为跬,再跨出一脚为步,所以跬步就是半步,当然跟“足”有关,而跟“石”无关。“驾指马拉着车一天所走的

15、路程,当然与“马”有关,而与“木”无关。特别是“致”和“至”,课文里的解释都是“达到”,这让学生很是困惑。其实“致”本有“引起,使达到”的意思。因此“致”解释成“使?达到”应更为准确。“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是说: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跑得快,但是,车马使他达到千里之外。“无以至千里”不是借助车马使他达到,而是说靠自身积累“跬步”达到的结果。这样分析清楚后,学生自然不会再混淆。 再如 师说中最典型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是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足挂齿,不屑提起,当然跟牙有关。反之如果写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就变成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以为耻,根本就说不通了。说清楚其中的道理,这种低级错误就会大大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