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17511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 7000 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 我国地域广阔, 存在着多处经济文化区域, 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两个最主要的区域, 半坡反映了黄河流域的状况, 河姆渡又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代表,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 可以让同学们明白我国南北共同发展, 共同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的历史事实。二、课程标准了解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阶段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通过本课学习,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 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 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 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 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悯农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 。教师:这首熟悉

3、的诗歌给了你什么启示?学生:诗歌体现了农民的辛苦劳作,告诫我们要珍惜粮食、 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教师:原始居民仅靠“采集”、渔猎为生,食物来源不充足,为了拥有固定的食物,于是人们开始了农耕生活。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耒耜,教人们种植谷物。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神话毕竟是远古人类对自然第 1页社会的天真理解和美好想象。 我国早期的农耕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来了解。(设计意图:以学生们熟悉的诗歌悯农导入农耕的出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黄河流域 :半坡

4、居民的生活教师:在距今约6000 年的时候,在我国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生活着一群原始人类,我们把他们称为半坡人。教师: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提示:学会了种植什么 ?饲养什么 ?制作什么 ?学会了使用什么 ?)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半坡人的生活概况。 )教师:半坡原始居民使用什么生产工具?展示: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渔叉和渔钩学生: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教师: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学生: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教师:半坡原始居民也饲养牲畜,还用骨制箭头、鱼叉

5、、鱼钩打猎捕鱼,食物种类大大丰富。半坡居民的食物来源有了可靠的保证后,就要求生活能够想对的安定。于是,他们开始造房子,过定居的生活。他们建造什么样的房子?学生: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展示: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过渡:在南方,生活着这样一群原始居民:二、长江流域 :河姆渡原始居民展示: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教师: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流域、农耕的工具、种植的作物、居住的房屋是怎样的状况?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推荐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河姆渡展示的是什么时候、哪一流域的农耕生活呢?学生一: 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一带。教师:

6、河姆渡居民使用什么生产工具?第 2页学生二: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教师:他们种植什么作物?学生三: 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水稻,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对野生稻进行培育、种植的国家。教师: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产要求他们过定居的生活。他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屋里?学生四: 河姆渡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展示:干栏式房屋教师: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这是建筑学上一个重大成就。另外,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挖掘水井,制造陶器,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思维拓展: 根据以上对河姆渡人的了解,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为我们勾勒一幅河姆渡人农耕生活的画卷。

7、学生:(以文中史料为依据发挥想象,描绘河姆渡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河姆渡人生活场景的构思,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加深了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的理解。 )教师: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却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学生: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长 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而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我们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展示: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教师:半坡原始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也烧制陶器,与河姆渡人制造的陶器相比有哪些差异?学生:他们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

8、丽图案,有奔鹿、飞鸟、游鱼等形象,鱼儿的嘴有张有合,栩栩如生。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教师:除此之外,在半坡还出土了纺轮, 说明那时的居民已会防线、 织布、制衣。(设计意图: 通过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居住房屋、烧制陶器等方面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南北方原始农耕的差异。)三、原始农业的发展第 3页展示问题:1、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约多少年?2、中国国原始农业兴起于哪些地区?3、中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指导学生看书地10 页,最后一段,归纳概括)(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展示:原始居民时间地区种植作物居住房屋手工业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 我们看到了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 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生动图景。生产工具的出现,带动了原始农耕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而原始农耕的发展,又带动了原始饲养、制陶和纺织的出现。定居式的生活也推动了古代房屋建筑技术的提高。这些成就为我国后来农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第 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