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18228 上传时间:2021-02-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宏巩镫济研 2012年第6期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 赵丽丹 綦良群 内容提要 本文以2009年的行业相关统计数 据为基础,对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主要成 就以及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产业发展中的主要 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提出了我国兽用 生物制品产业发展 的战略及措施 。 关键词 兽用生物制品 产业发展 主要 问 题 制约因素 战略 一、引言 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是指从事动物疫病防制基 础及应用研究 ,研制、开发 、生产和销售兽用生物 制品,为畜牧业和养殖业发展 、食品安全、公共卫 生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提供技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 活动。兽用生物制品产业

2、具有高技术 、高投入 、高 风险 、高收益 、长周期 、进入和退出壁垒相对较高 等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具 有重要意义。近年来,SARS、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 相继流行之后,兽用生物制品因其在减少药物残留 和动物疫病,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 全、进而保护国民健康 ,降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出口贸易壁垒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保障畜牧业和 养殖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产业的发展 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将其放在国家稳定、社会和谐 发展的政治高度给予重视。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是生 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较 大的发展空间 ,科技含量高 ,受宏观经济影响小 ,

3、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盈利水平高于社会平均利润 率,已经成为新经济时期极具吸引力的产业。 成就 二、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主要 (一)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在不同历史时期 ,我国都根据防疫需求研制出 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兽用疫苗,这些疫苗的应用 在我 国消灭了牛瘟和牛肺疫 ,控制了口蹄疫 、猪 瘟、禽流感和蓝耳病的爆发和流行 ,其中猪瘟兔化 弱毒疫苗、马传贫疫苗 、禽流感疫苗 、猪蓝耳病灭 活苗等出口国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对基 因工程疫苗等新一代高安全性疫苗进行了探索性 研究,有些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处于世界领先水 平,并已投入规模化生产。 截至 2009年底 ,我国涉及兽医药品研究

4、的专 业机构约有 l50家 ,专职兽用生物制品科研人员 2000人 ;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设立的研发部门 50余个,研发人员 1000人 。1988-2009年间,我国 共批准新兽用生物制品326个 ,共有 124个研发单 位获得新兽药证书。由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兽 用生物制品的品种不断丰富,由1986年的 129种增 加到2009年的417种 ,使用对象从禽类 、猪、马、牛、 羊发展到经济动物 、特种动物、水产养殖动物以及 宠物。随着兽药 GMP的实施,兽用生物制品内在质 量显著提高,生产企业产品检验合格率达99左 右,近几年监督抽检的产品合格率在90左右。 (二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截

5、至 2009年底 ,我国已有兽用生物制品生产 企业 78家 ,其 中正常生产企业69家,分布在 27个 省(市 、自治区),年产值7l亿元 、销售额64亿元 、 利税326亿元、出口额 6482万元、进 口额约6亿元。 企业性质由全部是国有企业发展为国有 、民营、中 外合资三种,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民营企业共计35 家已占到总数的507。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 22家 ,已有 8家企业上市。目前,全国共生产兽用生 物制品193种,产量 158亿毫升,1215亿头(羽)份 , 企业产能不仅能够满足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业需 求 ,而且平均利用率仅为4355。根据2009年我国 畜牧养殖量和实际用药情

6、况分析,我国兽用生物制 品市场需求约为 90亿元 ,随着水产养殖的规模化 87 宏观锃济研宏2012年第6期 进程 、宠物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兽用生物制品 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拓展,兽用生物制品市场存在巨 大潜力 ,预计行业增长速度可 以保持在 15一 2O,高于发达国家 10的水平。 (三)行业监管体系和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对兽用生物制品的监督管理实行统一的 归 口管理 ,在管理层级上 ,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 理。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兽用生物 制品监督管理,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 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兽用生物制品监督管理。在 机构设置上,监管体系包括行政管理机构、监察机

7、构(检验机构)和专业技术组织 ,按照各 自职责开展 工作。我国对兽用生物制品实行研制、生产、经营、 进出口、使用等的全面监管。 我国现行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监管的法规体系 主要由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三部分组 成。从1980年颁布兽药管理暂行条例开始,1987 年发布了兽药管理条例,并于2001年和2004年 进行了两次修订。根据条例农业部相继制定发布 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 范、进口兽药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规 范企业行为,加强国家监管。2006年 1月 1日起我 国强制实施兽药 GMP,所有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的 企业必须按照GMP要求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条件, 改善生

8、产环境,规范生产管理。同时,在兽用生物制 品标准化方面,制定、修改、完善兽用生物制品规 程、中国兽药典等国家标准,作为我国兽药研 制 、生产 、经营 、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共同遵循的 法定技术依据。 三、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差 距、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与国外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的差距 1、产业集中度的差距 2009年全球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市场规模 8398 亿美元 ,排名前 10名的企业 占624,企业难进难 退 ,产品科技含量和差异化程度较高,形成了垄断 竞争的市场格局。2009年我国69家生产企业总产 值71亿元,排在前10名的企业占总产值的523, 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只有22家,

9、企业规模普遍偏 88 小 ,产业集中度相对偏低 ,尚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大型龙头企业。 2、产业技术水平的差距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技术研发创新力量薄弱已 是业内的共识。长久以来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技术 多是跟踪国外研发的脚步 ,研发品种的数量似乎很 多,但 自主创新产品却是少之又少,多数是模仿创 新或工艺改进的成果。1988-2009年,我国共批准 新兽用生物制品326个 ,其 中一类新制品仅有 39 个,不足119。产业设备的整体对外依存度也相对较 高,引进国外生产技术与设备之潮此起彼伏,产业 发展速度与技术及设备创新升级的速度落差较大。 3、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差距 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我国

10、兽用生物制品企业 在资金投入、生产规模 、市场 占有率以及发展理念 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与 化学药品企业相对独立,不能分享销售渠道,与人 医药品企业分离,不能分享技术资源。在经营理念 上 ,普遍注重短期利益 ,乐于实施“短 、平 、快”项 目,多数没有长远发展规划,生意人多过企业家,经 验管理多过科学管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管 理基础还很薄弱。 4、产业地位的差距 发达国家的兽用生物制品管理体系与人药、食 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的管理体系交叉互容 ,而我 国兽药的管理体系仅有单一的兽药管理职能,与人 类健康安全在管理体系上相割裂,造成了我国兽用 生物制品产业在行业管理

11、上 尚未提升到应有的层 次,阻碍了产业地位的提升。 (二)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结构性问题 首先是生产要素结构问题。兽用生物制品产业 是建立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发、应用基础之 上的,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土地和劳动是基本的生 产要素 ,资金和设备等有形资产是必要的生产要 素,而核心的生产要素是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无 形资产具有不断创新、永不枯竭、重复利用等传统 物质生产资料所不能比拟的特性 ,是兽用生物制品 产业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但是,目前我国兽用 生物制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多,产能利用率严重 不足,同时企业又在不同程度地承受着产品研发 、 宏观锂济研 2012年第6

12、期 营销渠道建设、资金缺乏的巨大压力,产业发展停 留在依靠设施设备加简单生产劳动的劳动密集型 发展状态。 其次是产品结构问题。2009年69家企业实际 生产 193种产品,其中疫苗产品183种,诊断制品及 其他制品仅 1O种。产品中,禽用、猪用 、牛羊用疫苗 占855,马、犬、狐、鱼等养殖业发展需要的动物 用制品几乎没有企业生产。2009年,l0家以上企业 都在生产的产品有22种 ,其中生产企业最多的产 品鸡新城疫活疫苗,有 30家企业在生产销售。 这么多家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的现象在发达国家 十分鲜见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产品同质化严 重。 第三是市场结构问题。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市场 结构呈二

13、元性,其一是隶属于行政的,由国家建立 的覆盖全国省 、地、县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国家强制 免疫制品的销售网络;其二是非国家强制免疫制品 的市场销售渠道 。在这种市场结构中,政府管控 “有形 的手”和市场机制“无形的手”共 同发挥作 用,国家强制免疫用制品和非国家强制免疫用制品 的市场规模、销售模式和竞争状况都不同,其根本 区别在于政策,没有拿到国家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定 点生产资格的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极大挑战。 2、竞争性问题 一 是存在不正当竞争现象。目前我国兽用生物 制品产业违法成本较低,假 、劣、走私、自家生产等 疫苗产品时有发生,造成市场的低质无序,扰乱正 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影响兽用生物制品

14、的质量,同 时销售渠道紊乱,无证经营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恶性竞争。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产能严 重过剩 、产品同质化严重 ,企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原材料供应商和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 自动提高 ,生 产企业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不利于产业发展。同 时,兽用生物制品市场扩张缓慢,市场的增长主要 依赖国家对动物疫病免疫投入的增加,企业竞争围 绕着市场份额的“争夺”而不是“扩大”来进行 ,加 剧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 ,其结果是我国尚无市场占 有率和利润率双高的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在这种恶 性竞争的状况下,具有较高市场 占有率的企业也比 较脆弱 ,经不起竞争者的冲击。 (三)制约因素 1、产业发展环境 一 是资

15、金环境。尽管我国不断加大生物产业创 新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但是对于基础研究和应用 基础研究的支持明显高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美 、 日等发达国家用于生物技术实验室研究阶段、中试 放大阶段 、产业化 阶段 的投资 比例一般 为 1:10: 100,我国相应的投资比例为1:11:05(上海市,其 他城市更低)。同时,企业研发投入不足,2009年69 家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研发总投入占年度总销售额 的571,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基本在 15左 右。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下游技术开发明显落后于上 游技术 ,严重阻碍了产业化和商品化进程。国家在 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技术创新 的压力和风险,而社会资本的

16、大量进入和融资渠道 的拓宽也将加快产业成长。 二是市场环境。我国兽用生物制品市场最大的 问题就是规范的问题 ,目前行业市场表现为“宽 口 进 ,窄口出”,准入 门槛低 ,退出转型难 ,在注册资 本、GMP验收条件、产品文号审批、企业诚信度等 行业管理方面对市场秩序的规范还有很大的操作 空间。 三是政策环境。兽用生物制品产业作为一个独 立的产业部门,没有单独的产业政策,也没有相关 的国家优惠补贴 ,缺乏有力的产业政策的引导 、支 持、规范和约束,产业发展方向、目标 、措施和布局 还需要进一步予以明确。 2、成果转化机制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长期以来在计划 经济体制指导下组织生产和销售,科研单

17、位和大专 院校的研究成果无偿提供给生产企业 。尽管 2009 年有70的企业开展 自主研发,但普遍缺乏高素质 的科研人员和研究团队,总体研究水平较低 ,创新 能力弱,783的企业与研究单位联合研发,“产一 学一研”相结合的研发方式仍然是主要的研发方 式。但实际上在运行过程 中,科研 、教学和生产部 门互相脱节 ,技术市场不发达 ,政产学研金介的成 果转化体系有待完善 ,转化机制尚不能高效运作 , 成果转化率低,很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 为生产力 ,形成产业化 ,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状况 一 直困扰着产业发展。 3、企业发展能力 89 宏巩锃济研完2012年第6期 我罔兽用生物制品企业的发展

18、急功近利,普遍 缺乏既懂技术又擅长经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管理 者缺乏企业家精神。发展得好的企业都有局部优 势,却难以做大做强。而各自的局部优势又是不堪 一 击的,因为任何一种资源在孤立存在的时候,都 难以成为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和依靠 ,企业 只有把所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整合,形成核 心竞争力,才具有锐不可挡的发展能力。 四、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战略 及措施 (一)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在提高自 主创新 能力和技术转移能力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由企业、 政府、高校 、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组成,企业是技术 创新体系的主体,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高校和 科研院所是“两

19、翼”,是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 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中介机构是联接企 业 、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的桥梁,促进科技成果以 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生产力;政府是市 场的有力补充 ,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市场经济制度下 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体系的健康、顺利运行。目前 在体系中,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都 很弱,但是最薄弱的环节是技术转移。因此,加强体 系建设,需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针对兽用生物制品产业现状,加强 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 ,一方面是“开源”,即加大资金、人才等创 新要素投入,突出政府投资在产业共性技术、关键 技术方面的导向性,切实发挥政府投入“抛砖引玉” 的作用,要

20、使政府投入逐步转化为企业投入的有力 补充。制定技术创新的税收减免政策,激励企业加 大技术创新投入,适度强制要求企业提高科技开发 投入 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 ,加快风险投资机制的建 立,发挥风险投资的“助推器”作用,加快技术创新 步伐。合理分配各类资金投入比例,避免重复立项、 重复研究 ,提高产业化投入比例 ,促进下游技术迅 速提升。另一方面是“节流”,即提高新兽药证书、 产品文号等申报和审批标准,控制成果产出数量 , 提高成果质量,解决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以仿制 为主的问题。 在技术转移环节,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 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的R&

21、D联盟。鼓励企业、高 校和科研院所根据不同需求建立不同形式的R&D 联盟 ,对于拓展新技术领域 ,保持强势地位的企业 基于项 目建立强强联合的开发联盟;对需要用最少 的成本与时间完成既定技术研发任务的企业基于 项目建立独立承担子模块式的联盟;解决共性技术 问题 ,产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的企 业基于项 目建立合作开发联盟;以技术知识创新为 目标的企业建立共建实验室的联盟;以适用技术或 领先技术开发及新产品开发为目标的企业建立共 建研发中心的联盟;创建技术标准,从中获得收益 的企业建立技术标准研发联盟。各类R&D联盟是 兽用生物制品产业降低创新成本 、提高创新效率 、

22、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 (二)加强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重在加强政 府管控和提高中介服务能力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加强指导,引领方向,优化 结构。针对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自由发展造成的 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愈演愈烈等 问题 ,尽快出台产业发展规划,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建立退出机制,指导不同区域的企业结合 自身和所 在区域的资源与市场的特点 ,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业环节做精做细、做强做大 ,使全国产业布局合 理,产业链上中下游环节相互协调 ,区域问、企业问 优势互补。 制定产业政策 ,加强扶持 ,鼓励科技创新和产 品出口,扩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兽用生物制品行 业是关系“三农”

23、问题的支撑保障行业 ,行业发展需 要加大政策扶持 ,对企业的科技创新以及国际市场 的拓展实施减免税、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进一步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非法企业和行业内 部违法违纪、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 保护创新者的权益 ,使行业内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 改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加快建设技术市场。针对成果转化比例低 、技 术转移环节薄弱的问题 ,建立专业化、规模化、规范 化的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专业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开 展咨询、经纪 、技术评估、知识产权等的交易服务活 动,促进产学研之问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建立 宏观锃济研宏2012年第6期 网上技术市场,吸引成果 、技术 、人才

24、 、资本等关键 要素聚集,实现互联互通 ,形成技术交易网络,搭 建产业技术交易平台。 (三)加快产业重组步伐,重在打造旗舰型企业 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企业的发展 ,打造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旗舰型领军企业是一个国家产业发展 的必然要求 ,也是解决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 中的结构性问题和竞争性问题的必然要求。从近年 来的发展状况来看,为了更好地适应 日益激烈的市 场竞争,世界上大多数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的企业把 企业间的购并、重组作为节省成本、拓展市场、提高 效益、共享资源的战略举措。2005年世界十大兽用生 物制品厂商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英特威、梅里亚和 辉瑞,无不走过并购重组进而发展壮大的道路。 我

25、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可归纳为三类 :一类是 成果转化型企业,这类企业因大学、科研机构或专 家个人将有市场前景的成果进行产业化开发而形 成和发展;第二类是传统改造型企业 ,顾名思义, 是传统企业经过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和按照GMP生 产要求改造而来;还有一类是投资创办型企业,即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高利润吸引投资者创办的企 业。成果转化型企业科研能力较强,但受到运行机 制的制约,在资金的获取和市场的开拓方面竞争力 较弱 ;传统改造型企业规模较大 ,但产品研发、管 理手段、经营理念跟不上市场需求,明显的缺陷是 “发动机”、“生命线”问题 ;投资创办型企业体制 新、硬件设施好,但缺少品牌、缺少市场。三类企业

26、 各有其优势、劣势,因此 ,从产业发展角度,通过强 强联合、收购、兼并等形式对这些企业进行有机组 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动保十强企业中会见到 我国企业的身影。 参考文献 : 赵金旺:兽药后GMP时代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发展 趋势与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中国禽业导)2oo8年第7 期 。 胡启毅:兽用生物制品企业面临的困惑及出路, 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6月1日。 谷成龙 :我国兽 医生物制品企业所面临问题与发 展策略探讨,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王革新 :我 国兽用生物制 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 l4期 。 高艳春、赵德明: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现状分析 与发展

27、建议,中国畜牧杂志)2011年第2期。 景志忠等:我国动物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现状与 趋势,生物产业技术)2008年第2期。 环球汇智(北京)有限公司:(2010-2013中国动物 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报告,视点行业调研 2011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兽用生物制品及兽药产业 调研分析报告,2006年。 农业部:兽药产业发展报告(2009年度),2010年。 杨益其: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关键问题及其对 策,重庆大学,2006年。 武学超: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研究,西 南大学,2009年。 蒋兴华等:区域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及运 行机制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年第2期。 王

28、雪原、王宏起:R&D联盟模式及其关键创新资源 分析,软科学12009年第9期。 (作者单位:哈 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国兽 医药品监察所,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 徐敬东 (上接第82页)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4(73) Martins P SIndustry Wage Premia:Evidence from the Wage DistributionEconomics Letter,2004(83) 李雪辉、许罗丹:(FDI对外资集中地区工资水平影响 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12002年第2期。 杨泽文、杨全发:FDI对中国实际工资水平的影响, 世界经济)2004年第12期。 宣烨、赵曙东: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分析:以江 苏为对象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12005年第1期。 童聿忻: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工资效应:长江和珠江 三角洲外资集中地区比较分析,复旦大学,2008年。 陈利敏、谢怀筑: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资水平的影 响分析,山东经济)2004年第6期。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 王晓红 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