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表现手法.ppt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9421091 上传时间:2021-02-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表现手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鉴赏表现手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鉴赏表现手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鉴赏表现手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鉴赏表现手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表现手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表现手法.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分析体裁的基本特征,鉴赏表现手法,一、叙述人称的选择: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记叙,人称类题型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 1、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

2、成两种人称的相互交叉。 2、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10年全国卷1.15 灯火),高考真题体验,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2011(浙江卷)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答案:第三人称叙述。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二、叙述方式/顺序的安排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使文章眉目清晰。 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使情节

3、波澜起伏。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人物描写手法: 正面描写: 1、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描写 2、细节描写、白描 侧面描写: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烘托人物,描写,人物描写作用: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环境描写分类 1.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2.环

4、境、场面描写: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某种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2)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3)为后边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 (4)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5)推动情节发展。 (6)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境,烘托人物心情 。(有时作者选取与人物心境色调一致的景物,烘托人物心情。有进描绘与人物心理的色调截然相反的景物,从反面烘托人物的心情。以“乐景”写“哀”。) 暗示人物命运。 (7)深化作品主题 。,2011(广东卷)严冬海猎 陈秉汗 开头段: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比的冰块银晃

5、晃闪着寒光。严寒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结尾段: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回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高考真题体验,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4分),答案:开头:(1)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海面、海肚天

6、交待了故事的地点海边。夕阳、暮霭交待了时间。(2)渲染冷寂的气氛,为故事的开展做好铺垫。“硕大无比的冰块”“严寒的海面”“怕冷的夕阳”“几十年未遇的寒流”“冷冷清清”渲染了一种冷寂的气氛,为人物的出场做好铺垫。暗示少年正是因为生活所逼不得不下海,烘托出少年坚强的性格。 结尾:深化小说的主题。结尾用“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来衬托少年完成海猎之后家庭的宁静快乐,揭示出这一家庭备受生活苦难折磨的生存现状,同时也衬托出少年坚强、懂事、富有责任感的性格,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抒情手段: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

7、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含蓄委婉),抒情,抒情的作用:表达情感,深化主题,议论,议论的作用:表明观点,点明中心,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比喻、夸张、比拟、借代,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反问、设问、引用,引用: 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引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要点) 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对全文的内容作用,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鉴赏艺术

8、手法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解题分析:要从三个角度切人加以思考:一是运用了什么手法;二是这种手法是怎样运用的,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作答;三是有什么表达效果或作用。注意用自己的话评价鉴赏。 规范答题:1.指认手法,就是说要说出这段话(文章)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2,具体解释,就是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3.简述好处,就是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

9、好处。4.组织答案。,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课 堂 练 习,答案: 运用衬托手法。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童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18. 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2008年江西卷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高考真题体验,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

10、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

11、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16.文章的第、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 1、雾的主要特点:模糊性和遮蔽性; 2、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 为了突出雾的特点; 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母亲依然走在前面

12、。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9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段作赏析。 答案: 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句子的表达效果 提问方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作者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 答题格式:描写(表现)对象(内容) +手法(修辞格)+分析 +表达(艺术)效果(情感、语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