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文:引导探索激发创新.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40179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论文:引导探索激发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论文:引导探索激发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论文:引导探索激发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论文:引导探索激发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论文:引导探索激发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论文:引导探索激发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论文:引导探索激发创新.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摘要:探索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学会探索,才能不断创新。本文通过突破教材束缚、开放教学内容、培养逆向思维,不断引导学生学会探索,深化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词:探索 创新 突破 开放 激活 深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中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怎样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创新呢?一、

2、 勇于突破,激活创新突破是指打破教材内容的束缚,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标新立异。小学数学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例题、计算法则、习题等材料,但它不能完善地把大纲要求、编者意图全部反映出来,存在着脱离实际,形式单一,呆板封闭的弊端,致使教学内容本身缺乏探索性、创造性。我们不少教师非常终于教材,书上有什么教什么,一课一例,一课一仿,甚至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概括出书上的法则,一个词一个词地从学生嘴里往外抠。不是让学生经过探索发现规律,悟出方法,而是为引出法则而教法则。这很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培养。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由学生自己把知识发现、归纳、总结或创造出来。我们教师

3、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这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教师应该在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依据大纲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突破性探索,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只有全新的独立探索,才能流露出自己的见解,创建自己的新方法、新理论、新观点,从而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 如:2.40.3这是一个数乘小数的运算,前面学过一个数乘整数的计算,如:2.43这道题,学生已经明确了把2.4扩大10倍转化成整数,然后再去乘3,为了使积不变,再把积缩小10倍的算理。教学中,我没有拽着法则去引导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经验,学生是完全可以探索出来的。结果,学生不仅探

4、索出来了,还出现了两种解法:1、是把两个因数都转化成整数计算,再从积里缩小相同的倍数。2、是把乘数扩大10倍,再把被乘数缩小10倍,变成0.243,再按学过的方法解答。第二种解法是书上没有的,这完全是学生的创造,是探索中激发出来的标新立异。二、善于开放,锻炼创新开放是指开辟广阔的思维时空,为学生创设广泛的情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思维的时空广阔,学生才能捕捉更多的知识信息,开展多方位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锻炼。开放性探索,无论在学习方法上,还是在技能训练上都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应善于为学生营造开放性探索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1、

5、 学法开放根据教材特点,我经常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1)自学自研:教材中的知识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学。如:“求积的近似值”,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和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知识学生通过看书完全可以理解和掌握。教师只需检查纠误就可以了。(2)生生相研:学生独立完成不了的,通过学生之间探讨能解决的,就让学生在小组里合作探讨解决。学生之间交谈,直言不讳,容易展开争辩、交流,争辩使人聪慧,交流使人提高,给人以启迪,可以使学生潜在的求知欲迸发出来,活跃起来,从而产生探索的渴望和热情,促使学习方法的正确筛选和创造。如:“找百以内的质数”学生独立的找,很不容易找准,又耽误时间

6、。我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大家积极性很高,纷纷出点子,想妙法。结果,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找全了质数。其中,有个小组独出一枝,很有创新,一个学生说:先从一百以内的数字中消去所有的偶数。又有一个学生说:再消去5的倍数。这样一来提醒了其他成员,于是,大家有的消去3的倍数,有的消去7、11的倍数,聪明一点的学生很快消去了13、17、19的倍数,最后,把质数全部找对。这种找法既严谨,又迅速。(3)师生互研:如果遇到学生不好解决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共同探索,但不是注入式。在师生互研中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尤其后者更应该提倡,因为现代的教学模式是师生互动,是在师生民主、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师生

7、之间只有有了和谐的气氛,学生才能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才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正向引导,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才能得到锻炼。2、 练法开放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开放性练习题,或条件多,或答案不唯一,选择性很强,有易有难。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能或多或少地想出一些答案,学生尝到一些成功的甜头,也就激活了学习兴趣。学生越有兴趣,越愿意探索,越能锻炼创新意识,这样的探索氛围,会烘托出教学中的闪光点。如:学习整数范围内求近似值时,出了一道这样的题:( )70万,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说出了许多答案,这时,一个学生

8、干脆地说:“有无数个!”然而却有个学生反驳到:“不对,是有限的,它有4999个答案。”“不,有9998个,因为”在这激烈的探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次一次地得到锻炼。三、 妙于逆向,深化创新逆向是指突破思维走势,从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来探索问题。逆向探索是创造思维的方法之一。科学家法拉弟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发现了震惊当时科学界的“转磁为电”的方法。而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往往只习惯于常规的正向思维,实际上教材中能够进行逆向思维探索的内容很多,教师应当分析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巧妙地设计一些逆向思维方式或训练形式。1、理解中逆向。教材中有许多概念、定律、性质等知识是可逆的。如:乘法分配律、比例的性质等。如

9、果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的逆向理解,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扩大学生思维空间,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创新。如:教学比例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正向、逆向理解后,学生不仅可以运用4个数组比例,还可会用乘法等式组比例,如:若27=ab,则=,还可以运用加减法算式组比例,如:=,逆推理解,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知识的内涵。2、练习中逆向。在巩固练习时,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探索,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且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如:选择题:某校舞蹈队有24人,合唱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美术队比舞蹈队的2倍还多4人,美术队有多少人? A、243 B、242+4 C、242

10、-4 D、24+243当学生选对时,问他为什么这样选?这是正向探索,但这不能算总结,还要问学生,其他几种答案为什么是错的?要想使这些答案正确,这题应怎样改?这样的探索练习,学生可以创设出许多系列题。其中会有学过的,也会有没学过的。深化一步的,这样培养学生正反,新旧联系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教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知识的方法,就一定能浇灌出朵朵创新的花蕾。工作单位: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第一小学邮政编码:300350电话:022- 85988788或022- 88659053电子邮件: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作者:王凯单位: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第一小学邮编:3003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