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吃粽子、话端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43797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吃粽子、话端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吃粽子、话端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吃粽子、话端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吃粽子、话端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吃粽子、话端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吃粽子、话端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吃粽子、话端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吃粽子、话端午 “柳叶青,梅子黄,家家户户过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都要亲自动手包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基 本 活 动个人搜集资料。(可以从网上搜集,也可以查询书籍。)1. 为什么叫端午?还有其他的名字吗?2. 端午的意义。3. 粽子的形状及口味。4. 关于屈原的资料。拓 展 活 动 内 容一、小组活动:每个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材料交流。要 求:1.个人在组内交流时,口齿要清楚,其他人要认真倾听。2.记录员要做好记录,填写好记录单。3.交流完后,要选出搜集材料较好的同学,准备在班内进行交流。交流时大家一定要认真倾听哟!二、 班内展示交流

2、材料1.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2.屈原与端午节3.粽子由来花样多4.交流后,谈谈你的收获 活 动 延 伸 关于端午的资料还很多,大家还可以继续搜索了解。活活动资源支持端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开展吃粽子话端午主题活动,在此项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传承端午文化,弘扬屈原精神。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运用知识的平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从多种渠道,利用各种手段寻找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1、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连齐抗秦,遇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

3、阮、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叫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民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

4、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因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无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次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 粽子由来久、花样多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世界各地的华人,无论是本地、中国、台湾、香港,还是海外的唐人街,都会按传统在农历五月初五做各式粽子应节。但你知道吗,粽子的由来已久,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已有“粽子”的记载,是一种用芦叶裹米的食品。不过,在古代,粽子可是称为角黍。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因地区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

5、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牛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而粽子的口味,也依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唐代时,长安街有许多粽子铺,有多种果仁馅。西晋周处风土记说,端午节用菰叶裹黍米栗枣,叫做筒粽,也叫角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3 、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由来,一定会让大家联想到的传说之一,是诗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他提倡要团结其他国家,来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国,但是偏偏楚怀王听信了小人的坏话,不肯听从屈原的劝告,结果被骗到秦国,关了起来,最后

6、病死在泰国。继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误信屈原有很多坏处,不但没有听从屈原明智的劝告,还把他从楚国放逐了。心怀大志,一直为国家大事担心的屈原,因为眼看着国家急难而无法拯救他的国家、无法实现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忧愁,常常独自在江边徘徊叹息。有一天,一位在江边钓鱼的渔夫问他为什么这么失意落魄,屈原叹气地说:举世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心中的感叹和无奈,在这两句话中都说的很明白了。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罗江自杀了。楚国的人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都不约而同的感到江边来,想寻找他们所敬爱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

7、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棕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这就是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屈原投汨罗江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日。大家为了怀念这位诗人、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并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与忠贞志士说的话:因此,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这一天,都会举行划龙舟、包粽子的活动。流传到今天,大家都还记得这样的传说故事呢! 4 、 端午节话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阳节,又称端午节,珠江三角洲地区俗称正月端午节,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在我国城乡,家家户户都有吃粽子的习惯。 端午节吃粽子,据说与纪念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系。拒史料记载,屈原是

8、战国时候的楚国人,一生正直无私,热爱祖国和人民,曾任楚怀王的左徒(相当于副宰相)。因他主张举贤授,立法富国,连齐抗秦,遭到奸的陷害,被无辜放逐,长期流浪于沅、湘流域。当秦兵攻破楚都郢以后,屈原含恨于公元前二七八年农历五月初五投入洞庭湖东南的汨罗江。人们为了不叫蛟龙伤害诗人的遗体,纷纷向江中投掷粽子。后来便相沿成习,把粽子当作吊奠屈原的祭品,表示对屈原的悼念。在我国古书中有过不少记载。不过,记载的最为具体的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粽子的形状、名称和由来等都做了详细记述。据书中记载,粽子是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因形状似棕榈叶心,故曰棕。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烹调技术的提高,粽子的制作也和

9、其他食品一样不断改进,由使用小而易破的菰芦叶改为宽大的箬竹叶;由黍米改为糯米;这样做的“糯米棕”,不论在色、香、味等个各方面,都要比“角黍”强得多了。到了唐代,人们开始在糯米中掺入少量果仁。这样的粽子其味道就更为香甜可口了。到了近代,人们进而用蜜糖、绿豆、猪肉、松仁、冬菇、虾米、枣子,胡桃等作为配料制作,于是,浑棕、素棕、甜棕、咸棕等都相继出现。现在粽子的花色品种就更为非常丰富多彩,制作也更讲究、更精巧,此外,有鲜肉棕、鸡肉棕、什锦棕、豆沙棕、果仁棕等等,真是品种繁多,风格各异。 总之,我国人民吃粽子的风俗,除了为纪念屈原这个缘故外,恐怕同粽子本身的优点也有很大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因为粽子制作

10、方法简单方便,味道又浓酥香甜可口,大人小孩子都喜欢吃。如今,粽子也已成为潮汕名小吃。 5、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 问:农历五月初五,为什么家家要吃粽子、赛龙舟?这风俗是怎么来的?在湖南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门上插艾,吃粽子,到江边湖畔参加或参观龙舟竞赛。是民间的重大节日。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是了两千二百年前的楚过三闾大夫、诗人,由于奸臣诽谤,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纳他连齐抗秦的主张,反而放逐了他。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一消息,非常悲痛,五月五日他怀石

11、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人们从四面八方划着船赶来抢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给鱼虾吃,免得伤害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传说。其实,早在屈原之前,就有类似的风俗了。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品德高尚,诗篇感人,人民呢敬重他,便把这些活动和救屈原联系起来。从此,这传说很快传遍南北各地。到了宋代,朝廷正式把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6、 屈原与端午节屈原是我国古代楚国的一位大臣,为了国家的兴盛,他主张改革,但被奸臣陷害而流放在外。后来楚国被秦国打败,百姓遭殃。屈原十分痛苦,写下了很多爱国诗词,表达他忧国忧民的心情。楚国国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忠告,反而继续对他进行陷害。屈原终于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怀着悲愤的心情,投江而死。当地的人民对他十分怀念,划着龙舟打捞他的尸体。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咬食尸体,人们用竹筒盛上米投入水中。以后人们又用苇叶等将糯米包好,用五色线捆牢,做成粽子投入水中,好让屈原也能吃到。从此,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