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49190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理应而且能够和谐统一。小学“品德与生活”及“品德与社会”课,犹如开辟了一条连接学生生活的通道,使他们在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发展,以达到课堂内外、教材内外的和谐统一,特别有利于他们品德的健康发展。1、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小学品德课注重儿童的现实生活,内容贴近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在教材的编排上,已经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师资状况、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同时为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出了空间。所以,教师在实行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尽力缩小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与教材内容、要求的差别,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有

2、目的地选择、增减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搭起认知、情感上的桥梁,使他们能通过桥梁自觉走近课文、学好课文。小学品德教材,大多选有一个主故事,这些故事比较注重典型性,但是反映大人物的事、过去的事比较多,所以往往距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较远。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虽然刘爷爷的故事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也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考虑到学生偏食,挑食的现象比较常见,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补充了一个童话故事胃的诉说,即时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胃对大家的劝说,让学生明白挑食、偏食的危害,注意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教师即时引导学生将各自的理想和做法,作为课文内容的一个部分补充进去。这种课文与自身实际的密切结合,

3、进一步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2、教学方式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丰富学生认知世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是品德课的灵魂。但呆板枯燥的说教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去理解、消化、巩固道德理解,才有利于丰富学生认知世界。新课程已破除了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唯一资源的观点,建立多元教育资源的理念。特别是针对一些科普性的课文信息不限于教师,学生更是信息的拥有者。他们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获得的将是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旋律奉献给课堂、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理解水平,协助学生辨别是非,

4、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所以,教师应该摆脱课程教材内容的束缚,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解放学生的口与手,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如科学技术神通广大一课教学中围绕“难道科学技术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或网上浏览到信息,组织学生展开同学间辩论、小组内讨论、班级内交流。这样的讨论学习,学生得到的理解是深刻的,教育效果是明显的。因为每个学生都通过了动嘴交流、动手查阅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原有的课文内容,扩充了学生的信息量。二、和谐之翼: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道德情感和谐统一1、情感激发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课堂情景从生活中来。人的某种情感往往会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当中

5、被激发出来,但虚无缥缈的描述、远隔生活的故事、平淡无味的说教,是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的。情感的激发,必须建立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并且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是从鲜活的生活中引导提炼出来的。如走进大自然一课,教师在课前让孩子到大自然走一走,然后把找到的大自然的朋友带到课堂上。因为是学生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所以他们所带的大自然朋友丰富多彩:有蚯蚓、有枯草、有果实、还有几位孩子用尼龙袋装了空气回来。因为这些都来自孩子的现实生活,孩子对这堂课一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充满了兴趣,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且有些新奇的发现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能够想见,这堂课上得非常成功。又如我的一家人一课,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你家里几口

6、人?都有谁?他们都是做什么的?你的家里人喜欢你吗?他们都为你做了些什么?准备一张自己的全家福,课堂交流。交流的时候,学生们对自己的长辈都倾注着浓浓的亲情。学完这个课后,教师再让学生了解一个同学或一个邻居的一家,让他们明白社会(一个国家)就是由这样一个一个的家庭组成的,家人爱我,我爱全家,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爱的种子:从爱父母,爱家人到爱同学、爱他人、爱祖国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到品德课堂,再从品德课堂回归学生生活,提升了教学实效。2、情感延伸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带着新情感到生活中去。学生在学习知识、接触社会后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其中有本质的,也有非本质的,有准确的,也有错误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自我表述

7、才能暴露其内在的思想理解,教师只有因势利导,引起他们情绪上的共鸣,才能达到深化道德理解的目的。如教勤劳节俭时,学生学文后表现出明显的知行矛盾,这种模糊理解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双重道德标准,即一套是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一套是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于是教师首先引导:“如今社会上就有一些丑恶现象和我们格格不入,比如”如此情感氛围,促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一吐为快:“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请客送礼”、“大操大办”、“大手大脚”在学生全部“吐”完后,教师引导、辨析,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道德观念激发道德情感,使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识的提高而提高。三、和谐之本: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的道德行

8、为和谐统一1、基础:必须对学生课外行为表现有正确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师只有在课前作适当的调查了解,在课堂上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困惑,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提高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如心灵美最可贵一课,课前,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外表不漂亮(有的过于肥胖,有的长得太黑),学生产生了一些烦恼,还有的对于穿着打扮也有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觉得穿得太朴素,没面子,要穿名牌。同时,也应看到,有部分同学思想比较成熟,已经能够比较正确地看待外表美与心灵美的关系。这

9、样,在教学过程中我知道了哪些是学生需要解决的困惑,哪些是需要辨别的是非,基本上做到了有的放矢。2、目标:必须指导学生的课外行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要求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它们在教育目的中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其统一的基础就是教育实践。杜威也指出:“最好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而得来的。”因此,一个人仅有正确的道德信念,良好的愿望与热情,而不能针对情景条件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或不具备必要的行为技能,则不能取得良好的行为效果。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最终都落实在其行为上。例如教完孝心送老人一文后,教师针对行为实践的内容及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检测标准,引导学生孝敬家中的老人,并成立“爱心”小队,常到社区的敬老院为老人们讲故事、扫地、擦窗等给老人送温暖、送爱心。请同学、老师及社区负责人定期评价、定期反馈,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正如整个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其中各种形式、各个环节之间是统一和谐、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裂、冲突和相互抵消,让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应该是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塑造的基本条件,必须成为每一堂品德课的共同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