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52281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学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学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化学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_九年级化学教案 _模板初三化学教案:第三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纯,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及应用。3、了解原子团的概念,知道 SO42-、 CO32- 、 NO3- 、 OH-教学重点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原理和操作2、学会氢气检验和验纯教学难点复习提问: 1、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氧气和氢气的检验方法。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程序。我们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顺序,本节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也按着这个顺序进行。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一、制取氢气的药品:(实验)镁铁锌都跟稀硫酸

2、反应生成是氢气,但反应的速度不同、镁最快、铁最慢、只有锌反就应适中:化学反应方程式:Mg+H2SO4 =MgSO4+H2 Fe+H2SO4 =FeSO4+H2 Zn+H2SO4 =ZnSO4+H2强调反应的速度和制取氢气的药品:以上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属于哪种化合反应类型。 这也是我们今天又要学习的另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原子团: SO42-、CO32- 、 NO3- 、 OH-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当作一个整体。置换反应:定义:注意: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都有单质存在。二、反应原理Zn+H2SO4 =ZnSO4+H2三、仪器装置见课本:适用于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且不需要加热(与氧气相比)四、收集方

3、法: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五、检验及操作: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六、验纯:七、注意事项: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双手握住容器的外壁)2 导气管稍露出橡皮塞。3 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 (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4、点燃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小结: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纯,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置换反应。原子团: SO42-、 CO32-、 NO3- 、 OH-1 2 3 4下一页第一单元课题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与人类进步

4、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2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课题分析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5、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 导出了 “什么是化学 ”“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 属于非知识性教学, 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做趣

6、味学生看书上的彩图,学生看录像带,性实验,激发学生学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初步感知化学的习化学的兴趣。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假设 “没有化学 ”,知道什么是化学,化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学与人类的关系。初步感知 “观察 ”在学成什么样子,进一步习化学中的重要性。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课前在一张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 “化学 ”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 ”两字。导入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19 及 110看图片思考 讲解 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都

7、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 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 插放录像 :走进化学世界(或幻灯片) 欣赏 :走进化学世界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 什么是化学? 2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介绍 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认识。 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深入探究 假设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会怎样变化?小

8、组讨论,提交结论。归纳总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习方法 1 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实。活动与作业1 阅读 “绿色化学 ”。2预习课题2。板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 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过滤是使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常用方法,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

9、一种方法。2了解过滤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操作,了解利用结晶方法,在提纯物质时的简单应用。能力目标:1学习过滤操作和结晶操作;2溶解度曲线与结晶的关系讨论。情感目标:通过粗盐提纯和硝酸钾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渗透科学素质和事实求事精神的培养。教学建议知识讲解指导1.注意区分过滤和结晶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不要混淆2.在讲过滤的操作方法时,注意强调:( 1)主要仪器包括哪些( 2)操作注意事项3.应明确在操作的各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4.对于学生素质较好的学校,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后,可结合上节所学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适当补充在温度改变时,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另加一课时)( 1)高温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

10、有晶体析出。例:71时的溶解度是 140g,9时是 20g,将 71时的饱和溶液 200g 降温至 9时, 问能析出多少 g 晶体?( 100g)( 2)低温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 需加入一定量的固体溶质,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例:将 20时 250g 饱和溶液,加热至 8时,需加入多少 g 晶体才可使溶液再次达到饱和?(已知20时的溶解度11.1g, 80时为 21.4g)关于过滤和结晶的教学建议1本节教材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两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除应用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知识外, 并不做深入的分析和更多的要求。 重结晶属选学内容,可根据当地化工生产情况作适当处理。

11、在学法上, 从如何得到粗盐, 又如何精制为精盐这样的问题引入课题, 提出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方法。接着教材分两段,分别介绍过滤法分离固态物质和结晶法分离可溶性固体的道理。2为了使学生了解结晶法,可以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利用热饱和溶液冷却的方法,使硝酸钾从它与氯化钠的混合液中结晶出来, 经过滤达到使硝酸钾晶体与氯化钠母液分离的目的。从而进一步从温度变化对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的不同,讲解应用这种方法的道理,以加深学生的理解。3本节内容不但要以前面学习的溶液、溶解度及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等相应知识为基础,还与过滤等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相联

12、系,如过滤法要跟物质的溶解性及过滤实验操作相联系,结晶法(或重结晶法)跟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知识相联系。总结分离、提纯物质的两种方法,可用下表表示:方法过滤结晶适用范围除去液体中固体杂质,或使纯净结晶与母液分离。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依据原理固体颗粒大,不能通过滤纸或过滤层,而滤液可以通过滤纸或过滤层。利用固体物质溶解性不同, 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不同, 使一种物质先结晶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主要操作制过滤器、过滤浓缩结晶,降温结晶课堂引入指导在生产生活中, 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 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 得到较纯净的物质, 这叫做混合

13、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课堂结束指导列表对比过滤法和结晶法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教学过程:引言:在生产生活中, 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 得到较纯净的物质, 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板书) 第四节一、过滤过滤和结晶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3操作方法:例如:

14、粗盐提纯 (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 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演示实验)粗盐提纯归纳出:( 1)步骤:在烧杯中溶解粗盐过滤( 2)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溶解 加速溶解过滤 引流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设问过渡: 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二结晶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

15、过程叫做结晶。想一想能用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 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 和 NaCl 混合物,注入15mL 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 溶解在滤液中。(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

16、20时为 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 NaCl 的溶解度是38.4g, 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 NaCl 仍溶解在溶液里。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Cl 仍留在滤液里(这种滤液叫做母液) 。小结:作业:课本142 页习题 1、2、 3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铁环、滤纸、酒精灯、药匙。药品:硝酸钾、氯化钠、明矾、胆矾。其它:投影仪、火柴、粗盐、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日常接触的物质很多是混合物,请同学们

17、举出几个混合物。从混合物中得到纯净物,需要把混合物分离。今天我们学习两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板书】第四节过滤和结晶一、过滤【提问】怎样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引导学生根据做过的粗盐提纯实验进行讨论。【演示】粗盐提纯实验由学生分步操作讲台上摆放几种仪器请选择过滤实验所需仪器。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组装过滤装置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做过滤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粗盐提纯的步骤。引导学生观察澄清滤液,比较过滤前的粗盐溶液。指出:泥沙不溶于水,留在滤纸上,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达到了提纯的目的。组织学生讲评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小节【提问】思考题:能否用其他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分离出氯化钠来?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分离混合

18、物的方法【讲述】把氯化钠溶液加热蒸发,溶液达饱和后继续蒸发就得到了氯化钠。固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板书】二、结晶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展示】几种晶体标本:明矾、胆矾、食盐晶体。1 2 下一页【目的要求】 : 1. 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掌握验纯的方法。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4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推导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及归纳等思维能力。5使学生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以及对立统一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重、难点】 : 氢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

19、: 实验引导,观察分析,结合多媒体直观形象化,学生为主体。【教具准备】 : 多媒体电脑一台;实验室制取氢气仪器一套;试管;铁架台;尖嘴和长玻璃管各一个;酒精灯;塑料罐;烧杯;火柴;氧化铜。【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l 提问:一般来说,空气中不含有的气体有:A 氧气B 氢气C稀有气体D水蒸气(学生回答)l 引言:为什么空气中一般不含有氢气呢?因为它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为了获得氢气,上节课我们用什么方法制取了氢气?(展示一瓶氢气)它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气体?这属于氢气的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氢气还有其它什么性质呢?氢气又有何用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l 演示实验

20、:完成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l 提问:我们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这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l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53 页第一自然段(阅读后由学生回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l 引言:在化学上更重要的是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那么,氢气有什么化学性质呢?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l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的实验。l 投影: 观察思考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产生什么物质?2如何用文字表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3从实验中得出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l 播放 CAI 录相: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l 师生活动:结合观察思考题及放大的实验现象,学生回答及写文字表达式,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氢气的可燃性。l 引言:是否点燃氢气都能安静地燃烧呢?让我们观察一个实验。l&nb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