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52606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手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动手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动手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动手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动手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手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手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动手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动手能力培养放置在同等重要位置。然而,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面临着严重重视理论灌输,而忽视培养动手能力问题,导致所培养出来学生虽然可以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但是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因此,为了满足社会与企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1 动手操作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好处1.1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物理教学在教学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提升学生探究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实验探究中深化对知识理解,

2、化抽象物理知识为直观形象,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1.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使其发现生活中丰富的物理现象,并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对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重要作用。1.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 1页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全程掌控着物理教学课堂,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重视对物理知识理论灌输,缺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在讲台上辛苦教学,学生则处于被动听讲状态,严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长此以往,严重挫伤学生学习

3、积极性与主动性,阻碍学生创造性以及发散性思维发展。但是,通过动手操作,深入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遇到问题积极探究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可突破?魍乘嘉?的束缚,在操作中仔细观察,并总结规律,从而提高思维创造性。2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2.1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实验情景,对于点燃学生好奇心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为学生物理学习注入源源不断动力,使其积极主动参与至实践活动之中,充分发掘学生内在潜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奥秘,使其动手实践能力获得充分锻炼。物理实验有类似于“瓶子吞蛋”以及“魔瓶爬坡”等新奇有

4、趣现象,这些现象对于点燃学生好奇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加强对学生引导,使其产生对物理实验兴趣。通过各种实验教学环境创设,增强物理实验探索性与情趣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第 2页可开展如“纸盒烧水”与“蜡烛喝水”等新奇实验,这些奇特现象将会点燃学生好奇心;二是教师应重视实验问题情境创设,设置富有悬念的问题。比如,对于含有冰块的杯子外壁会冒出水珠这一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在杯子没有破碎情况下之所以会有水珠冒出原因。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好奇心将会被点燃,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点燃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三是化验证试验为探究性实验,针对于电路短路、保险丝烧毁这

5、些现象,在启发、演示与讲解基础上,引发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与推理,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做实验无穷乐趣。2.2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细致全面的观察是实验的基础,通过深入的观察,学生不仅准确掌握实验对象,而且可以更好掌握关于仪器应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有效模仿,规范的掌握实验技巧,保障实验取得成果。为此,为了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这种方式需要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明确现象与事物中的相同与不同点。例如,教师在讲授生活用电这一章节中,可引导学生加强对学校电路观察,并设计与之相类似电路模型,并将两者进行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展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电路安装认识, 掌握应用电笔

6、检查电路故障方式。除此之外,教师可故意设置电路故障,并引导学生检修电路故障,让学第 3页生在实际动手中深化对电认识。为了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电路,并检修家中电路故障,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2.3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目的选择器材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在开展实际实验之前,应合理的确定与选择实验器材,特别是对于某些仪器,有时需要学生进行制作与设计。其中,教材之中早已经给定实验器材,而这些对于初学者而言非常有必要。但是,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原理与目的,合理地选用与确定器材,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对于初期阶段而言,教师应先向学生明确仪器的用途,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挑选与鉴别各类器材。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之后,教师可根据实际的需要合理的提出实验课题,并引导学生结合所提出的课题,详细的列出实验器材表单,从而逐步提升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能力。3 结语综上所述,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教师应重视创新物理教学方式,开展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应注意观察、分析与判断归纳实验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可培养出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第 4页第 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