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析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意.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54586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析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析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析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析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析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析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析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意.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析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意作者:张金龙新课改下如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中有升,给每个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最为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得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实施有效教学,对备课进行重大的调整,教学就更要有“教学创意”。 新课改挑战课堂效率教学创意一、“教学创意”先于“教学设计”教学创意就是充满新意的、有个性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教学构想,就是准备实施教学的新点子、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案、新策划。侧重于教学方式的创新,侧重于教学过程的构想,侧重于教学内容独特性,侧重于教师的个性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智慧的集中表现。 1 简言之,所谓创意教学就是教师将

2、创造力表现于教学中,不会按照相同既定模式进行教学,但也并非指某一种教学过程为全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透过教师不断的自我充实发挥创造力,去重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最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参与知识探索的能力。 4 正符合新课标下提出的“课有常而教法无常即教无定法”这一教学理念。二、创意教学不是仅追求“求异”,更呼唤“求真”“求实”第 1页【案例一】高一的某公开 集合流程一: 前 老 “我既喜 又喜 ”、“我喜 ”、“我只喜 ”三种句式展开,明确分辨三个不同 句的含 ,由此 渡到集合 的分析理解, 的 是自然的,有必要的,完全符合新 理念下的 堂 相 的情景。流程二: “拿到黄花的同学有 6 人,拿到 花

3、的同学有 7 人,其中有 3 人既拿到 花又拿到黄花,一共有多少位同学拿到花?”流程三:关于 个 的理解, 老 安排了好多的形象呈 ,先是 拿花的同学上台,用两个布圈分黄花、 花圈出来,重点 既拿 花又拿黄花的同学怎么 。流程四:学生演示完 后再 他 画 表示出条件,然后再 件演示 恩 。自始至 ,老 都在引 学生关注 恩 每一部分的字面解 ,而从未涉及“只拿到 花的有几人、只拿到黄花的又有几人”的 ,更没有明确重复的3 人 上是数了两次的 果。流程五:列式 算 ,老 更多关注算法多 化,关于 什么要减去 3 的 一 而 。其 当 一个孩子 得挺好的:“重复的,所以要减 3”, 若老 再 孩子

4、一点 ,适当引 ,大家定能明白:6 人里有 3,7 人里也有3, 3 算了两次,所以要减掉一个3。 ,就不会有那么多第 2页同学雾里看花,仅凭模仿答题了。整节课,每个环节象蜻蜓点水, 只凸现出学习方式的外县性,忽视学习方式的内涵。忽略了课堂的主要内容,忽略了这节课重点和难点这虽说是课堂有创意,这是有悖于日益理性的数学课堂。反思这节课,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

5、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我想不是。上述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教者追求形式化,忽略这一基本需要的缘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我们一个追求“求异”的教学创意,更呼唤“求真”“求实”的教学创意。三、创意教学要把握新课程理念下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不是简单被第 3页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

6、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2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的设计时,要时刻注意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新知识的建构1. 创意教学不能脱离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案例二】复数的几何意义教学片段师 : 我们前面学习了复数的四则运算,是数的角度来研究复数的,这节课我们要从形的角度来研究,运用多媒体创设思维情景,屏幕上显示:问题 1:在几何上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实数?生 1: 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屏幕上显示:实数(数)数轴上的点(形)师:回忆复数的一般形式: Z=a+bi(a,b R),一个复数由什么唯一确定?生 2:有实部与虚部唯一确定;问题 2:类比实数的表示,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复数

7、?生 3:用 y=ax+b 来表示(学生的想法很独特,偏离了教师的预设,不过执教老师没有批评,竭尽全力加以引导,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做得还是比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学生启而不发,学生的回答远远偏离教师的预设?教师在创设探究问题情境的设计中脱离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 1 与问题 2 之间的跨度太大,这第 4页 探究的新 与学生原有知 固着点之 的距离太大,以至学生在建构知 的 程中找不到附着点。如果我 在 1 与 2 之 增加 3:平面上的点用什么来表示?(用一 有序 数来表示,点和有序 数 是一一 关系, 学生自然会意 到 部和虚部 成一 有序 数是否与点 , 可以用点来表示)。因

8、此,在方法与 程的 中,要符合学生的“最近 展区”。2 意教学需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做到“道而弗 , 强而弗抑 , 开而弗达”。【案例三】等差数列的前n 和教学片段问题 1:著名数学家高斯10 ,曾解 一道 :1+2+3+100=?,你 知道怎么解 ?问题 2:1+2+3+n=?(在探求中有学生 :n 是偶数 是奇数?教 反 :能否避免奇偶 呢?并引 学生从 1 感悟 的 :大小搭配,以求平衡)设 Sn=1+2+3+n, 又有 Sn=n+(n-1)+(n- 2)+ +12Sn=(1+n)+2+(n-1)+3+(n-2)+ +(n+1) ,得Sn=n(n+1)/2问题 3:等差数列 an 中,

9、前 n 和 Sn=a1+a2+a3+an( 学生容易从 2 中 得方法(倒序相加法)。但遇到a1+an=a2+an-1=a3+an- 2= =an+a1 呢?利用等差数列的定 容易理解 等量关系, 一步的推广可得重要 :第 5页m+n=p+q得出 am+an=ap+aq问题 4: 有新的方法 ?(引 学生利用 2 的 ), 有学生有解法: 等差数列的公差, a1+a2+a3+an=a1+(a1+d)+(a1+2d)+ +(a1+(n-1)d=na1+n(n-1)d/2 ( 里 用了 2 的 )等差数列的求和 初学数列求和的离学生的 有 展水平 ,教 通 “弱化”的 1 和 2 将 化到学生的最

10、近 展区内,由于学生的最近 展区是不断 化的,学生解决了 2,就 明学生的潜在的 展水平已 化 其新的 有 展水平,在新的 有 展水平基 上教 提出了 3,学生解决了 3,他 潜在的 展水平已 化 其新的 有 展水平,在此基 上教 提出了 4, 个案例的 体 教 搭“脚手架”的作用不可低估, 教 自始至 都 持“道而弗 , 而弗抑 , 开而弗达” ( 礼 学 ), 学生自己探究数学 , 理好“放”与“扶”的关系,从而 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建构知 。 3另外在 意教学 上我 要注意两点1教学方法的 不 要 及好学生,而要更重 学生全体可以通 几个不同 次探究 的 , 学生从不同角度去 , 揭示其内

11、部 系及 律,以求得 更全面,第 6页更深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2教学方法的设计不仅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要更注重其他目标比如说可以对典型例题通过类比、引申、拓展延伸,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深切体验到“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数学学科严谨、求实、继承、创新的理性思维特征,在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问题、新体验中得到动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发现问题,探究究问题的能力。吴卫东博士作讲座时,提到这样一个观点:课堂教学中材料的选取要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你的数学课上起来才会象你自己,不会让人觉得别扭。所以,我们不必要模仿专家的教学风格,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教学创意,但是他们给我们提供的课改方向是值得认真思考的。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我们的数学课真正成为扎实的、丰实的、平实的课,回归“本真”,这就是数学课堂的朴素追求。第 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