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高中生物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58723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高中生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高中生物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 _高中生物教案第十二章第五节动物的节律行为教学设计二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 1)识记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知道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 3)知道生物钟的概念。2能力方面通过发现图表中的规律和推测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对动物节律行为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适应自然环境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重点难点1动物节律行为的几个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动物在自然环境中,长期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而逐步形成的,是对自然界适应的结果。学生充分理解这几个概念, 不仅使学生能够尝试解决自然界的一些生物现象, 更

2、重要的是对其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有积极作用。在这里潮汐节律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对这些现象不够熟悉,尤其对于离海远的甚至没见过大海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2生物钟的概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生物节律行为可以说是对生物活动现象外在的观察与描述, 而生物钟的概念则是从生理角度对生物节律行为进行内在剖析和本质揭示。正是这种原因,它是一个抽象的、较难理解的概念。教具准备图表、录像、VCD 、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图表入手找出规律激活思维引入主题第十三章传染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2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相应的

3、病原体,提高显微镜的操作技能。3介绍我国和本地区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重点、难点分析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的一般措施为本章的重点内容。2在本章的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讨论比较多,尤其联系自己得过某些传染病的经历时,学生会有些顾虑,课前做好思想工作、课上做好组织教学工作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用具: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的相关挂图,课件以及视频资源。教学过程设计一、本章参考授课时数为2 课时。二、第一课时:【引言】你知道在人类的疾病中,哪些有传染性、哪些没有传染性。学生分组讨论, 各组选一名代表

4、发言, 尽量举出所知道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正确结论。(一)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以用肺结核病的例子解释流行性的含义,并以此引入下一个题目。(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 传染源之所以能大量散播病原体,是因为病原体在他的体内,如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并繁殖,再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结核杆菌就寄生在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肺的组织中

5、,大量繁殖后, 就可随呼吸道的分泌物“痰 ”散播出体外,传染健康人。蛔虫病患者的粪便中便有大量蛔虫卵,患者就是传染源,而蛔虫和蛔虫卵就是病原体。许多农村有用粪水浇灌蔬菜的习惯,所以有的蔬菜上就沾有蛔虫卵,传播蛔虫病。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这种带虫卵的蔬菜是不是传染源?在此非常容易答错,提示学生传染源的定义是什么。 再进行分析, 因蔬菜只是被虫卵污染,蛔虫并不能在蔬菜体内生存和繁殖。所以蔬菜不是传染源。那么,蔬菜被虫卵污染它应属于什么地位呢?导入下一题目。2传播途径:被虫卵污染了的蔬菜是把病原体 (虫卵) 从传染源(蛔虫病患者) 转移到健康人的中间传播途径,这叫饮食传播。此外还有其他传染病的空气

6、传播、水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请学生分组讨论,对每种传播方式都举出几个实例。我们周围的病原体很多, 环境中到处都可遇到病菌和病毒等, 是否接触到了病原体就得病?腮腺炎流行时也不是每个人都被感染。那又是什么原因呢?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未出过麻疹的儿童,没有对此病的免疫力,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讨论: “流感 ”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讨论时每个环节的内容要具体。总结: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作业每个人回忆一下, 自己得过什么传染病?或者家里人得过什么传染病?这种传染病是怎么感染上的?有什么主要症状?你平时是怎样预防这些传染

7、病的?【板书设计】三、第二课时:【复习】 在上海有过一次人们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引起的 “甲肝 ”流行。请问毛蚶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应属哪个环节?为什么?由复习引入新课,传染病流行时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控制?怎样控制呢?(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在传染病流行时,只要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可终止。1控制传染源:许多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有传染性, 而到了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一般我们对传染病人如何护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对病人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对于传染病人要倍加关怀,不可嫌弃, 病人有好的心情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对患传染

8、病的动物,定要及时处理,如患狂犬病的狗,即使它是个可爱的宠物但也不能留。2切断传播途径:有个肝炎病人,在饭店吃过饭后在他的碗下压了一个字条:“我是肝炎病人,请把用过的餐具消毒后再用”。很显然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的目的就是要切断传播途径。其实饭前便后要洗手,消灭蚊蝇等,也是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消灭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没有机会感染健康人。3保护易感者:进行预防接种, 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中也是很重要的。增强体质在防病不同的传染病预防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是要找出它的薄弱环节,要因病制宜。(四)人类的传染病:传染病的种类很多,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主要有以下

9、几类:1呼吸道传染病:提供思考提纲,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结合教材进行小结。( 1)你认为哪些疾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2)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什么季节?( 3)主要传染源是什么?(注意带菌者虽然本人不发病,没有症状,但也是传染源。)( 4)病原体的主要寄生部位在哪里?( 5)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6)禁止随地吐痰和保持教室空气流通在防止呼吸道传染病上有何意义?2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后引起的传染病。课前做好工作,请得过痢疾、肝炎或蛔虫病的学生,或者家里有过这种病人,对病情比较了解的学生, 向同学介绍主要病症和如何感染上此病。在治疗中采取了哪些主要

10、措施,病好后取得了什么教训,今后如何预防等。以下两种传染病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主要由教师讲解。3血液传染病:主要是指蚊、虱、蚤、蜱等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因学生对虱、蚤、蜱等很少能见到,最好有挂图、照片或录像等媒体辅助教学,以加强直观效果。对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 黑热病、 丝虫病和出血热等做简单的介绍, 或者用录像等媒体进行介绍。传染源是病人和带病原体的动物; 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 传播途径是生物媒介。预防办法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消灭蚊虫、虱子等。4体表传染病:主要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皮肤进入人体引起

11、传染病, 所以又叫接触传染病。 利用照片或录像等媒体简单介绍破伤风、 狂犬病、 血吸虫病、 沙眼、疥疮和癣等传染病。 可结合本地区情况重点介绍一两种,特别是破伤风、血吸虫病和沙眼。病原体寄生在皮肤和体表粘膜。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注意隔离病人,做好个人卫生,不使用公用毛巾和脸盆等,不与带病原体的动物接触,最好不养猫、狗等宠物。总结:最好联系本地区较突出的传染病实例, 结合学生熟悉的实际, 进行较系统的理论指导。从长远的目光分析,有利于学生今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板书设计】(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四)人类的传染病:1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白喉、百日咳、

12、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2消化道传染病:痢疾、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蛲虫病等。3血液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出血热等。4体表传染病: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癣等。一、形态大小 .一、形态大小单细胞,无鞭毛。细胞形态多样,常见球、卵、圆桶形。大小在 1-5um X 5-30um 之间。二、细胞结构1、细胞壁:厚0.1-0.3um ,三层,由酵母纤维素组成(甘露聚糖、葡聚糖、蛋白、类脂)。用蜗牛酶( heliase)破坏壁来制备原生质体。2、细胞膜: 与原核基本相同, 但含甾醇 (麦角固醇) 。由于有细胞器分化,

13、功能不及细菌多,主要是调节渗透压、吸收营养、分泌代谢物等3、细胞质及内含物4、细胞核:真核:双层单位膜,大量核孔,可见染色体,一个或几个核仁,核膜外有中心体。5、线粒体:含有一环状DNA 。呼吸酶系载体,“动力工厂”。有氧时需要,厌氧或过量葡萄糖存在时,被阻遏。环状“2um质粒”:外源 DNA 载体。6、核糖体:细胞质中80S,线粒体70S。三、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大且厚。四、繁殖方式与生活史(一)繁殖方式1、无性繁殖(1) 芽殖 budding :最普遍方式(过程)(2) 裂殖 fission :少数(裂殖酵母)(3) 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厚垣孢子。2、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过

14、程:质配-核配 -减数分裂3、形成孢子条件营养充足强壮幼龄细胞适当温、湿度(25-30 ,80%)空气要流通适当的生孢子培养基(二)生活史life history(life cycle)某种生物在整个发育阶段, 有一个或几个同形或不同形的个体前后相继形成一个有规律的循环。四种基本类型:1、无生殖,仅有营养繁殖。(细菌)2、仅有一个单倍体生活,双倍体短。3、仅有一个双倍体生活,单倍体短。4、有世代交替现象,单倍体有性,双倍体无性。酵母菌有三种类型:单倍体型:八孢裂殖酵母双倍体型:路德类酵母世代交替型:酿酒酵母五、常见常用酵母菌酵母图示5 节:霉菌molds非分类名词,丝状真菌统称。通常指菌丝体发

15、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一、形态和构造营养体由菌丝(hyphae)构成,直径3-10um ,菌丝再形成菌丝体(mycelium )菌丝:无隔,多核单细胞,低等真菌有隔,多细胞,高等真菌菌丝体: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吸收营养气生菌丝,向空中生成,形成繁殖器官。(特化形式)细胞壁厚100-250nm,多含几丁质。不同类型真菌壁成分比较二、繁殖与生活史(一)繁殖1、无性孢子:主要方式,特点是分散,数量大。孢囊孢子:内生孢子,毛、根、犁头霉分生孢子:外生孢子,最普遍节孢子:粉孢子,菌丝断裂形成厚垣孢子:真菌休眠体2、有性孢子卵孢子:配子囊(雄器、藏卵器)接合孢子:同宗、异宗配合子囊孢子:形态多样。

16、子实体、子囊果担孢子:担子菌特征(二)生活史霉菌指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和发育,最后又形成同一种孢子为止。三、菌落疏松,绒毛状、絮状、蛛网状。四大类微生物比较:四、分类过去依据菌丝体及有性繁殖特征分为三纲一类,藻状菌纲、 子囊菌纲、 担子菌纲、 半知菌类。Ainsworth分类系统:五、常见常用霉菌中国食用和药用大型真菌(一 )食用真菌1、种类资源:担子菌675 种,子囊菌45 种。通常栽培的仅10 多种。2、营养:蛋白含量高, AA 多达 18 种左右,特别是人体必需 AA 。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和矿物质。 Lys 含量一般较高。3、栽培:发展栽培同时,重视采用菌丝体的深层培养,特

17、别是风味特殊而鲜美的种类。菌丝体培养物可新鲜食用,或冷冻干燥成粉,制成食品。目前栽培广而产而产量大的品种:双孢菇、大肥菇、香菇、草菇、金针菇、侧耳(平菇) 、凤尾侧耳、滑菇、银耳、木耳、猴头菌、长裙竹荪等。培养料来源多且广,棉子壳、锯末、秸杆、蔗渣、酒糟等。4、应用:食用子实体、菌丝体深层培养。作调味品、香味、饮料等。(二)药用真菌1、资源:担子菌345 种,子囊菌28 种,其它11 种。2、应用:有 20 多个方面,主要抗癌、抑菌。目前认为抗癌物质主要是多糖,如香菇多糖、银耳酸性异多糖、芸芝多糖( PSK)、茯苓多糖、猪苓多糖、灵芝多糖等。细胞型生物小结真菌、细菌、放线菌比较:真核、原核区别

18、:6 节:病毒virus非细胞型生物,有区别于细胞型特征:1、形体十分微小,滤过,电镜可见;2、无细胞结构,分子生物,由核酸和蛋白组成,且一种病毒仅含一种类型核酸;3、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宿主专一性,无独立代谢酶系,依赖宿主自身复制;4、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概念: 病毒是超显微的, 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活细胞外具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根据宿主不同,可把病毒分为几类,如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细菌病毒等。病毒的核酸与细胞型也不同。一、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1、大小: nm, 多在 100nm 左右。图片2、病毒粒子virion ( 病毒颗粒

19、)成分:核酸 -核心 core 核衣壳蛋白 -衣壳 capsid nucleocapsid衣壳粒capsomere包膜(类脂或脂蛋白)envelope病毒粒子对称体制:螺旋对称(TMV )廿面体对称(腺病毒)功能:核酸:遗传物质基础蛋白:构成外壳,保护病毒免受核酸酶及其它因子破坏;决定感染特异性;决定抗原性。3、噬菌体phage:多为蝌蚪状,结构模式图。头部为廿面体对称,尾部为螺旋对称。4、群体形态:病毒包涵体、噬菌斑二、繁殖(烈性噬菌体为例)1、吸附:分两阶段。感染复数m.o.i2、侵入:头部DNA 通过尾管注入至细胞中,外壳留在胞外。自外裂解3、增殖:包括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双链DN

20、A 噬菌体三阶段转录:遗传信息转移:4、成熟(装配) :潜伏期5、裂解(释放) :裂解期上述烈性噬菌体的生长方式,称为一步生长。一步生长曲线:裂解量: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1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 admin第三节动物的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概念和意义:2通过阅读和讨论,在对动物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概念的了解的基础上,对第一、二节设计的观察或实验方案进一步进行修改,讨论实施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通过将所学的动物的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方面的知识,用于观察或实验设计,使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做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

21、学生团队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共事。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概念。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这是动物的最基本的生存行为方式,对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是非常重要的,是上节的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动物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概念和意义。贮食行为决定了动物能否渡过缺少食物的困难时期, 决定了其个体能否生存; 繁殖行为决定了动物种族的延续,决定了该种族能否繁衍生息。 这两种行为也是动物的最基本的生存行为方式,因此,动物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概念和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2若不安排观察动物的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本课无难点。与上节相同,本节涉及的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概念

22、,实例众多,不难理解。 若不安排观察动物的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本课无难点。如安排此项活动, 则难点还是在选择适于进行观察的动物;安排观察的时间、 地点和观察方式;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观察活动。在本章介绍的六个动物行为的类型中,只要能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一种动物的一个类型的行为,或者就动物的一种行为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并付诸实施,真正体验一下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就有助于学生理解动物行为及行为类型的概念,增强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 课时二、教学过程1复习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和意义:讲评小组观察计划和实验设计,建议小组继续完善本组的观察计划

23、或实验设计,今天学习的新课修改本组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鼓励各小组抓紧时间早日落实计划。也可以根据2引入新课:关于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录像片断很多,教师可在课前做好准备。上课时, 先播放有关动物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录像,再请学生归纳这些行为,引出本节新课。也可以用幻灯片、投影片加教师的讲解引入新课。3自学本课内容:浏览课文。细读动物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概念, 举出与书上例子不同的动物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例子。想想这两种行为对动物自身和它们的种族有什么意义。慢而透彻地阅读课文, 找出本课的重点知识。 用自己的话说说动物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概念和意义。思考 “动动脑 ”提出的两个问题。阅读 “课外

24、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一些问题,为学习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生理基础打下伏笔。 如:小鸟怎么不认识自己的孩子?小鸟喂养“义子女 ”的行为是怎样产生的?这种行为是小鸟生来就会的还是后来学会的?杜鹃这样“狡猾 ”、“无耻 ”,是天生的 “阴谋家 ”还是后来学会的 “耍阴谋 ”?4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时, 每个组员尽可能谈自己看到的动物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例子,家里养过金鱼、热带鱼、海洋鱼,鸽子或其它小鸟,猫、狗、兔等宠物的同学,家里饲养鸡、鸭、鹅等家禽的同学,家里喂养猪、羊、牛、马、驴等家畜的同学以及曾经养过蚕、蟋蟀等昆虫的同学,都可以谈谈动物的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实例,进一步讨论动物贮食行为

25、和繁殖行为的概念,通过讨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讨论动物的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对动物个体和种族的意义。讨论 “动动脑 ”提出的两个问题。议论 “课外读 ”介绍的杜鹃不孵卵、 不育雏的故事,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有关问题。5全班讨论: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举出的有趣的动物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例子,说明本组对这两种动物行为类型概念的理解。小组代表介绍本组对动物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意义的认识。6建议小组在学习了动物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以后,进一步修改各组的观察或实验设计,制定将观察或实验设计付诸行动的具体时间和小组分工。【板书设计】第三节(节标题略)一、贮食行为

26、举例:田蚁、豹、黄鼬、大灰熊、美洲狮、豹鼠、松鼠、星鸟(及学生所举出的例子)的贮食行为。概念:动物贮藏食物的行为。意义:对动物度过食物稀少的时期,维持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十分有利。二、繁殖行为举例:雌雄羚羊之间的识别,鸟类的占区、筑巢和求偶,鸟类的孵卵和育雏(及学生所举出的例子)等。概念: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区、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和育雏等)意义:使动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使后代得到亲代的良好照顾,提高动物幼体的成活率。小资料1动物求爱的方式海水中营附着生活的无脊椎动物大多是群栖的,如海绵、珊瑚、藤壶、牡蛎等。它们的精子排入水中,随水流与卵相遇,完成受精作用。昆虫利

27、用化学信号求爱。如梨小食心虫、蚕蛾、舞毒蛾等雌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借空气传播出去,吸引雄虫前来交尾。蚊、蟋蟀等昆虫和鸣禽利用声音信号求爱。雌蚊飞行时发出低频声波(450Hz 600Hz ),雄蚊对此信号敏感,飞来与雌蚊交尾。鸟类的求偶表态。雄信天翁占区后以鸣叫和姿势向雌信天翁求爱,它引颈长鸣、摇喙摆头,雌信天翁随之应答。 澳大利亚的雄园丁鸟则会将自己的巢用“偷”来的花朵、 彩色的玻璃、塑料片等装扮起来,再衔着美丽的“礼物 ”用优美的舞姿向雌鸟表达爱意。有些昆虫用贡献食物的方式求爱。雄蝎蛉之间争夺食物(如死蟋蟀),获胜者向雌蝎蛉贡献食物, 从而得到雌蝎蛉的青睐,获得交尾的机会。 雄蜘蛛求爱时也要贡

28、献食物。有些螳螂在交尾时,雌螳螂竟吃掉雄螳螂的头。雄螳螂在失去头部后,腹部仍然能下弯前伸,完成交尾动作。雄螳螂以自己的头作贡品去求爱,是动物界惊心动魄的求偶方式。2动物的育幼行为动物的育幼行为是其繁殖行为的一部分。多数动物的育幼任务是由母亲承担的。哺乳动物、一部分鸟类和爬行类通常由母方照看幼体动物。有人认为, 由于这些体内受精的动物可以多次交配,雄性动物难于确定幼体是否是自己的后代而疏于育幼。有些食肉的雄性哺乳动物(如虎、豹等)在母兽产仔后,给母兽和幼仔送猎物,一些“一夫一妻制 ”的鸟类(如鹤、燕等)则由父母双方共同育雏。只有少数动物由父亲照看后代。如,雄海马的育儿袋孵化小海马;王企鹅由雄鸟负责孵卵;雄三棘鱼保护受精卵。动物的育幼行为是先天的,与动物的发育阶段和激素的分泌密切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