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程一览表PPT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58814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4.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程一览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程一览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程一览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程一览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程一览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程一览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精品课程一览表PPT课件.ppt(1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2,一、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分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二、掌握黄酮类化合物酸碱性,酸性强弱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三、掌握黄酮类化合物梯度pH分离法、聚酰胺柱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法和凝胶过滤法的原理与应用。 四、掌握 UV、NMR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3,本 章 内 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4,第一节 概 述,黄酮类化合物以前主要是指2-苯基色原酮的衍生物,现在则泛指两个苯环(A环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

2、成的一系列化合物。,色原酮,2-苯基色原酮,C6 -C3 -C6,生物合成途径:,醋酸-丙二酸桂皮酸途径,6,一、结 构 分 类,分类依据: 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位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 主要结构类型:(P175,表5-1),7,黄酮类,二氢黄酮类,8,二氢黄酮醇类,黄酮醇类,9,二氢异黄酮类,异黄酮类,查耳酮类,橙酮类,花色素类,11,黄烷-3-醇类,黄烷-3,4-二醇类,12,高异黄酮类,酮类,13,一、结 构 分 类,其它结构类型: 双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木脂体类化合物 生物碱型黄酮 黄酮苷类型: 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酰化糖苷 O-苷、C-苷,芹菜素,紫花

3、杜鹃甲素,槲皮素,黄柏苷,梨根苷,紫檀素,硫磺菊素,天竺葵素,儿茶素,异芒果苷,19,银杏素,20,二、生 物 活 性,(一)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冠脉 维生素p样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胆固醇,21,芦 丁,葛根素,22,23,二、生 物 活 性,(二)抗肝脏毒作用 水飞蓟素、儿茶素等有很强的保肝作用,水飞蓟素,25,二、生 物 活 性,(三)抗炎作用,双聚原矢车菊苷元,27,(四)雌性激素样作用 许多异黄酮类化合物有雌性激素样作用,大豆异黄酮,己烯雌酚,28,(五)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二、生 物 活 性,黄芩素,木犀草素,30,桑色素,31,(六)泻下作用 中药营实中的营实苷A有致泻

4、作用,二、生 物 活 性,32,(七)解痉作用 异甘草素及大豆素等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样作用,二、生 物 活 性,异甘草素,33,(八)抗氧化作用 直接清除自由基或提高相应酶水平,二、生 物 活 性,(九)镇痛作用,(十)抗肿瘤作用,36,本 章 内 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37,第二节 理化性质,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 苷元多数无旋光性,苷类均有旋光性(多为左旋);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OH、-OCH3)的类型、数目以及取代基位置有关; 共轭体系增加

5、或共轭链延长,则化合物颜色加深。,一、性 状,尤其在7-位及4-位引入-OH或-OCH3等基团后,可促进电子重排,而使化合物颜色加深,引入其他位置影响较小。,39,一、性状 花色苷及其苷元的颜色随着pH不同而改变,随着碱性增加颜色加深。,第二节 理化性质,pH=78,淡紫色,pH11,蓝色,41,苷元一般难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平面型,排列紧密,难溶于水,第二节 理化性质,二、溶解性,42,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非平面型,排列不紧密,水中溶解度稍大;,花青素离子形式,亲水性强,二、溶解性,第二节 理化性质,43,苷元中引入羟基后,水溶度增加; 苷化后,水溶度增加; 糖的

6、结合位置不同,对苷的水溶度有一定影响。,第二节 理化性质,二、溶解性,44,以棉黄素为例:,空间位阻 分子内氢键,3-O-葡萄糖苷的水溶度大于7-O-葡萄糖苷; 3-OH对水溶度的贡献小于7-OH.,45,(一)酸性 Ar-OH显示酸性 Ar-OH 的数目、位置影响酸性强弱(可用于提取) 以黄酮为例,酸性强弱顺序为: 7,4-二OH 7-或4-OH 一般Ar-OH 5-OH,第二节 理化性质,三、酸碱性,46,第二节 理化性质,三、酸碱性,(二)碱性,吡喃环上的1-O,有未共用的电子对,表现微弱碱性,可与强无机酸生成 盐。,黄酮类化合物与浓硫酸生成的 盐常有特殊颜色,可用于鉴别。,47,48,

7、四、显色反应 (P182,表5-4)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与分子中的Ar-OH 和吡喃环相关。,第二节 理化性质,49,四、显色反应,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样品,样品溶液,振摇,查耳酮、橙酮、儿茶素、异黄酮(少数例外)类则无此显色反应。,(一) 还原试验,方法:,50,2、四氢硼钠(钾)反应: 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红紫色); 其它黄酮类不发生颜色变化。,四、显色反应,(一) 还原试验,51,(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四、显色反应,A,B,C,52,(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1、 铝盐 试剂:1% AlCl3或Al(NO)3 溶液 络合物多

8、为黄色(415nm),并有荧光 4-羟基黄酮醇或 7,4-二羟基黄酮醇可显示天蓝色荧光,53,2、 铅盐 试剂: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溶液 可生成黄红色沉淀,沉淀色泽与羟基数目、位置有关 醋酸铅只能与分子中具有A、B、C三种结构的化合物生成沉淀 碱式醋酸铅则可与一般酚类化合物生成沉淀,(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54,试剂:2% ZrOCl2/MeOH溶液 要求: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游离的 3-或5-OH 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 3-羟基,4-羰基络合物的稳定性大于5-羟 基,4-羰基络合物(仅二氢黄酮醇除外),(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3、锆盐,55,锆-枸橼酸反应:,样品锆络合物反

9、应液,5-OH黄酮,褪色,3-OH黄酮,鲜黄色,(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3、 锆盐,56,试剂:(CH3COO)2Mg/MeOH 溶液 (常用做显色剂)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可显天蓝色荧光,(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4、 镁盐,黄酮、黄酮醇、异黄酮等则显黄色荧光 可用于鉴别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57,试剂:SrCl2 /MeOH溶液(氨性甲醇环境) 要求: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 生成绿棕色甚至黑色沉淀,(二)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5、 氯化锶,58,绿棕色甚至黑色,59,(三) 硼酸显色反应,结构要求:,四、显色反应,60,可能反应的化合物:,61,(四) 碱性试剂显

10、色反应,1、 二氢黄酮类易在碱液中开环,转变成相应的异构体(查耳酮类),显橙黄色,四、显色反应,异构化,氧化酶,新红花苷(无色),红花苷(黄色),醌式红花苷(红色),64,2、黄酮醇类,黄酮醇类,黄色,空气,棕色,四、显色反应,(四)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可与其它黄酮类区别,65,3、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邻二酚羟基取代或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中易氧化。,黄酮类,黄色,绿棕色,深红色,四、显色反应,(四) 碱性试剂显色反应,66,本 章 内 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67,一、提取 (一)溶剂萃取法

11、 (二)碱提酸沉法 (三)炭粉吸附法 二、分离 (一)柱色谱法 (二)梯度pH萃取法 (三)根据官能团分离,第三节 提取分离,68,第三节 提取分离,一、提取,存在形式,花、叶、果多以苷存在,木质坚硬组织游离苷元存在,提取溶剂,苷类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苷元极性较小的溶剂,花青素类稀酸水,69,一、 提 取,依据: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之间或与杂质极性不同进行萃取 提取溶剂:EtOH、MeOH,醇提液,浸膏,游离苷元,苷类,(一)溶剂萃取法,70,依据: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Ar-OH,显示弱酸性 注意事项: 碱液浓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黄酮母核),(二)碱提酸沉法,一、 提 取,酸化时酸性也不能太强(生成

12、 盐),71,碱水常用石灰水、Na2CO3、稀NaOH等 (1)其中,石灰水使用较多,可使很多酸性的水溶性杂质生成钙盐沉淀,用于精制纯化; (2)石灰水的浸出效果不如NaOH,且有些黄酮类化合物能与钙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 (3)稀NaOH浸出能力强,但是所得杂质多.,一、 提 取,(二)碱提酸沉法,72,(三)炭粉吸附法: 主要适用于苷类的精制工作,一、 提 取,73,一、提取 (一)溶剂萃取法 (二)碱提酸沉法 (三)炭粉吸附法 二、分离 (一)柱色谱法 (二)梯度pH萃取法 (三)根据官能团分离,第三节 提取分离,74,第三节 提取分离,(一)柱色谱法 常用吸附剂:硅胶、聚酰胺、纤维素等,

13、二、分离,1、硅胶柱色谱 主要适用于极性相对小一点的黄酮类化合物,75,二、分 离,2、聚酰胺柱色谱 吸附强度影响因素: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 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的能力,(一)柱色谱法,76,2、聚酰胺柱色谱,吸附规律: (1)酚羟基数目越多则吸附越强,77,(2)酚羟基易于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2、聚酰胺柱色谱,吸附规律:,78,(3)酚羟基数目相同时 具有对位(或间位)羟基黄酮邻位羟基黄酮,吸附规律:,2、聚酰胺柱色谱,79,(4)分子内共轭双键越多,则吸附力越强; 查耳酮二氢黄酮 ;黄酮二氢黄酮,吸附规律:,2、聚酰胺柱色谱,80,(5)对于不同

14、类型黄酮类化合物,吸附力强弱: 黄酮醇 黄酮 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吸附规律:,2、聚酰胺柱色谱,A,B,C,D,A B C D,82,(6)苷元相同时 苷元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 (7)与溶剂介质有关 溶剂与聚酰胺或黄酮形成氢键的能力越强,则聚酰胺对黄酮类的吸附力越弱,吸附规律:,2、聚酰胺柱色谱,83,二、分 离,作用机制: 黄酮苷分子筛(分子量大小) 分子量越大,越容易洗脱。 游离黄酮吸附作用(游离酚羟基)羟基越多越难以洗脱;,(一)柱色谱法,3、葡聚糖凝胶柱色谱,84,二、分 离,依据:Ar-OH 的数目及位置不同,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不同。 酸性的一般规律:,(二)梯度pH萃取法,7,4-OH

15、,7-或4-OH,一般Ar-OH,5-OH,NaHCO3,Na2CO3,NaOH,85,二、分 离,1、铅盐法 醋酸铅具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成分沉淀 碱式醋酸铅 一般Ar-OH沉淀 2、硼酸(邻二酚羟基),(三)根据分子中某些特定官能团进行分离,86,本 章 内 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87,第四节 结构鉴定,一、色谱法 二、紫外-可见光谱 三、氢核磁共振 四、碳核磁共振,88,一、色谱法,适用于分离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及苷类的混合物 混合物的分离鉴定常采用双向层析 第一向展开醇性溶剂(分配) 第二向展开

16、不同水溶液(吸附) 可利用前述呈色反应检查,(一)纸色谱,89,一、色谱法,(1)结构类型相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取代羟基越多,极性越强,则Rf 值越小; 羟基甲基化后,极性降低,Rf 值增大。 (2)苷元相同时, Rf 值依次为: 苷元单糖苷双糖苷,(一)纸色谱,醇性溶剂展开时:,90,一、色谱法,(1)苷元相同时, Rf 值相反; 苷元Rf 值很小,苷类糖链越长Rf 值越大; (2)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 平面型分子几乎停留在原点不动; 非平面型分子亲水性较强, Rf 值较大。,(一)纸色谱,水溶液中展开时:,91,一、色谱法,1、硅胶:弱极性黄酮类化合物 2、聚酰胺:含游离Ar-OH的黄酮类化

17、合物,(二)薄层色谱,92,二、紫外-可见光谱,一般测定程序: 首先测定MeOH中的UV; 测定样品在MeOH中加入各种诊断试剂后得到的UV ; 对各图谱进行比较分析,得到结构信息。,93,(一)MeOH中的UV光谱特征,苯甲酰基,(峰带,300400nm),(峰带, 220280nm),桂皮酰基,94,(一)MeOH中的UV光谱特征,1、黄酮及黄酮醇类 两者UV谱图相似,但带位置不同; 如果母核上引入-OH、-OCH3等基团,可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P192,表5-7,5-8) 母核上的-OH甲基化或苷化后,相应吸收带紫移(带);,带强,是主峰;带较弱,是次强峰; 2-OH的影响最大。,2

18、、查耳酮及橙酮,带强(主峰),带很弱,常显示为肩峰; 可区别异黄酮(245270nm)与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270295nm)。,3、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99,依据:甲醇钠显强碱性,黄酮类化合物的所有Ar-OH解离,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结构测定(带) : 带红移5060nm,强度下降 有3-OH无4-OH 带红移4060nm,强度不下降 有4-OH 对碱敏感(a.3,4 -OH; b.邻二酚羟基),吸收衰减。,(二)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1、甲醇钠,100,依据:醋酸钠碱性较弱,只能使黄酮母核上7-或4-OH解离,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结构测定: 有7-

19、OH 带红移520nm,(二)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2、醋酸钠,101,(二)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3、醋酸钠/硼酸,依据: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如果有邻二酚羟基(5,6-二羟基除外)时,可在醋酸钠碱性下,与硼酸络合,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结构测定: B环有邻二酚羟基带红移1230nm A环有邻二酚羟基带红移510nm,102,(二)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4、AlCl3 及 AlCl3/HCl,依据: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如果有邻二酚羟基或3-羟基4-羰基、5-羟基4-羰基时,可与AlCl3络合,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铝络合

20、物的稳定性: 黄酮醇3-OH 黄酮5-OH 二氢黄酮5-OH 邻二酚OH 二氢黄酮醇3-OH,103,(二)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4、AlCl3 及 AlCl3/HCl,若分子中同时有3-或5-OH及邻二酚羟基时,则可以同时与AlCl3络合,生成二络合物; 若同时存在3-和5-OH时,优先与3-OH形成络合物; 但是邻二酚羟基及二氢黄酮醇3-OH形成的铝络合物很不稳定,加少量酸水即可分解。,105,AlCl3/HCl谱图= MeOH谱图无3-或5-OH AlCl3/HCl MeOH谱图(带) 带红移3555nm只有5-OH 带红移 60nm 只有3-OH 带红移506

21、0nm同时有3-和5-OH 带红移1720nm除5-OH外尚有6-O取代,测定结果分析:,4、AlCl3 及 AlCl3/HCl,106,4、AlCl3 及 AlCl3/HCl,AlCl3/HCl谱图= AlCl3谱图A、B环上均无邻二酚羟基 AlCl3/HCl AlCl3谱图(带) 带紫移3040nmB环上有邻二酚羟基 带紫移5065nmA、B环上均有邻二酚羟基,测定结果分析:,410,272,359,259,271,402,275,433,271,393,387,262,108,三、氢核磁共振,(一)A环质子,1、 5,7-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5.706.90 (d),5.706.90 (

22、d),H6总比H8出现在高场; 7-OH成苷后,均向低场位移.,109,三、氢核磁共振,(一)A环质子,2、7-羟基黄酮类化合物,(d),8.0 (d),H5位于比其它芳环质子低场的位置; 与5,7-二羟基化合物相比,7-OH化合物中H6、H8均出现在较低场。,(dd),110,三、氢核磁共振,(二)B环质子,6.57.9(d),6.57.9(d),H3,5较高场;H2,6 位于较低场.,1、 4-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111,三、氢核磁共振,(二)B环质子,7.27.9(dd),6.77.1(d),2、 3,4-二氧代黄酮及黄酮醇,7.27.9(d),112,三、氢核磁共振,(二)B环质子,3

23、、 3,4,5-三氧代黄酮类化合物,6.57.5(s),113,三、氢核磁共振,(三)C环质子,是区别各类型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依据., 6.3(s,尖锐),1、黄酮类,H3常与A环的孤立芳氢相混.,114,三、氢核磁共振,(三)C环质子,7.6 7.8(s),H2出现在比一般芳氢低场的位置.,2、异黄酮类,115,三、氢核磁共振,(三)C环质子, 5.2(dd),3、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 2.8(2dd), 4.9(d), 4.3(d),(2R,3R)-,3-OH成苷后,H2、H3均向低场位移。,116,三、氢核磁共振,(三)C环质子,4、查耳酮及橙酮类,6.5 6.7(s),6.7 7.4

24、(d),7.3 7.7(d),117,三、氢核磁共振,(三)糖上质子,1、单糖苷(P200,表5-16),糖与苷元相连时,糖上C-1-H(H-1 )与其它H相比,处于低场处。,2、双糖苷 末端糖上的C-1-H(H-1) 处于较H-1稍高场处。,119,三、氢核磁共振,脂肪族1.652.10(连接糖的数目); 芳香族2.302.50(苷元数目);,(四)乙酰氧基质子,120,四、碳核磁共振,(一)黄酮类化合物骨架类型判断,可根据C环上三个13C信号区分.,(P202,表5-20) C=O: 黄酮、黄酮醇、橙酮、异黄酮 174.5184.0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二氢异黄酮 188.019

25、7.0,121,四、碳核磁共振,(一)黄酮类化合物骨架类型判断,C2: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二氢异黄酮100.0 C3: 二氢黄酮、二氢异黄酮 50.0 二氢黄酮醇 71.2,122,四、碳核磁共振,(二)取代基的影响,-OH、-OCH3的引入,使-C大幅度向低场位移,邻位及对位-C则向高场位移; 一般取代基只影响取代环; 引入C5-OH时,除影响A环C位移外,C4、C2向低场位移,C3向高场位移;,123,四、碳核磁共振,(三)黄酮类化合物O-糖苷中糖的连接位置,1、糖的苷化位移 (1) 酚苷中,糖的C1的GS值约+4.0+6.0; (2) 苷化位置在7或2,3,4时,糖C1位于100.0

26、102.5; (3) 5-O-Glc及7-O-Rha苷,相应的C1分别出现在104.3及99.0处.,依据:苷化位移,124,四、碳核磁共振,苷化后, -C向高场位移,邻位及对位C向低场位移; 7-OH、3-OH、3-OH、4-OH糖苷化后均可看到此现象; 3-OH糖苷化后,对C2引起的苷化位移比一般邻位效应要大得多; 7-OH或3-OH与Rha成苷后,C7或C3信号的苷化位移比一般糖苷要大,据此可与一般糖苷区别。,2、苷元的苷化位移,125,从某中药中分离得到一黄色结晶,盐酸-镁粉反应呈紫红色,Molish反应阳性,FeCl3反应阳性,水解液检出葡萄糖。 元素分析示A的分子式为C21H20O

27、11.,结构鉴定实例,126,的光谱数据如下 :,H-NMR (DMSO-d6,TMS内标) : 3.23.9 (6H,m) 3.95.1 (4H,因加D2O而消失) 5.68 (1H,d,J=8.0) 6.12 (1H,d) 6.42 (1H,d) 6.86 (2H,d) 8.08 (2H,d),128,化合物的可能结构:,The End,130,1、确定黄酮化合物具有-OH 的方法(写出三种). 2、某黄酮苷乙酰化后,测定其氢谱,化学位移在1.82.1处示有12个质子, 2.32.5处有18个质子,说明该化合物可能有个酚羟基和 个糖 3、黄酮化合物,存在3,7-二羟基,UV光谱 : (1)

28、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Me时,( ). (2)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AC时,( ).,131,4、 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 时,应在( )中 、95%乙醇 、15%乙醇 、水 、酸水 、甲酰胺 5、 黄酮苷元糖苷化后,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 是( ) 、 -C向低场位移 、 -C向高场位移 、邻位碳不发生位移,A,C,B,6、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7 、 分 析 比 较 有 下 列 四 种 黄 酮 类 化 合 物,134,(1) 比较酸性及极性的大小 ; (2) 比较这四种化合物在如下三种色谱中Rf 值大小: 硅胶TLC(条件 CHCl3/MeOH:1 展开); 聚酰胺TLC(条

29、件 60%甲醇/水 展开); 纸层折(条件 醋酸水展开).,135,8、将化合物A用酸水解,得水解产物B和母液,母液经鉴定为鼠李糖。B经重结晶后,元素分析质谱测定其分子式为C15H10O6,化学反应对HCl-Mg反应呈橙红色,FeCl3试剂暗绿色,二氯氧锆反应黄色,加枸橼酸后黄色褪去,对Molish反应呈阴性。,136,B的光谱数据如下 :,137,H-NMR、C-NMR的数据在化合物A中已有解释,只是A化合物中7位碳比B化合物中向高场位移了2.4ppm。 推测化合物A的结构式。,138,1.层析缸 2.滤纸 3.原点 4.展开剂 5.前沿 6.7.斑点,1,2,3,4,5,6,7,3,D,C

30、,B,A,1,2,、 下 列 化 合 物 荧 光 最 强 的 是 ( ),、能发生Gibbs 反应的化合物是( ),3、下列哪种物质不易利用内酯遇碱皂化、遇酸恢复的性质来分离?,A,D,C,B,A,B,C,4、鉴别下列物质,148,1、游离羟基蒽醌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和()。 2、游离蒽醌质谱中的主要碎片为 ()和()。 3、蒽醒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 ( )。 4、检查中草药中是否有羟基蒽醌类成分,最常用的试剂是() 。 5、蒽酚或蒽酮常存在于( )。 6、通常在中萘醌苯环的质子较质子位于()。,149,7、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C,A,B,150,8、比 较 下 列 化 合 物 的

31、 酸 性,151,从某一植物的根中利用p梯度萃取法 , 分离得到、四种化学成分。 请在下面的分离流程图的括号内填入正确 的化合物代码 。,9 、 提 取 分 离,152,153,乙醚层,碱水层,乙醚层,黄色结晶( ),不溶物,乙醚液,NaHCO萃取,碱水层,碱水层,乙醚层,淡黄色结晶( ),酸化后重新结晶, Na2CO萃取,NaOH萃取,酸化后重新结晶,黄色结晶( ),酸化后重新结晶,黄色结晶( ),浓缩,154,155,AlCl3+HCl,AlCl3,156,157,的光谱数据如下 :,MeOH,267 , 336,NaOMe,275 , 324(sh) , 392,NaOAc,274 , 301(sh) , 386,NaOAc/H3BO3,268 , 302(sh) , 338,AlCl3,276 , 301 , 348 , 384,AlCl3/HCl,276 , 301 , 348 , 384,158,AlCl3,AlCl3+H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