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第二节碳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59514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案-第二节碳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教案-第二节碳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教案-第二节碳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教案-第二节碳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教案-第二节碳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案-第二节碳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案-第二节碳的化学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化学教案第二节碳的化学性质 _九年级化学教案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二、碳的化学性质1碳的可燃性。点燃C + O2 点燃2C + O2 2碳的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高温CuO+ C现象: (1)有红色固体生成。C02(碳充分燃烧 )2C0 (碳不充分燃烧)。2Cu +C02)(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高温CO2+C 2C0三、化学反应中放热或吸热现象转化热能 电能 (如火力发电 )、动能 (如蒸气机 )等四、小结:碳与氢的化学性质比较。碳氢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稳定可燃性点燃C + O2 C02(O2 充足 )点燃2C + O2 2C0(O2 不充足 )点燃2H2 + O2

2、 2H2O还原性高温C + CO2 2C01 2下一页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2 课时)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教学过程设计【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提问】什

3、么叫物理性质?【学生回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 P11 【归纳板书】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 .无味气体 .不易溶于水。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429 克 /升,(空气密度1.293 克 /升)。3、加压降温条件下: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投影】课堂练习1、液态氧为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变化。【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学生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碳的燃烧【实验】【实验 1 2】【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板书】现象:比

4、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点燃化学方程式【板书】 2. 硫的燃烧【: C + O2 - -=CO21 2 3 4 5下一页第一节分子【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现象的形成。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分子的知识。【教学难点】、建立微观运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运动的不同。【教学方法】目

5、标教学法【教学用品】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碘、酒精毫升、水毫升。【教学课时】课时【教学过程】前提诊测: a 你想知道水由什么组成吗?b 你 想 知 道 在 一 杯 水 中 放 一 些 蔗 糖 ( 白 糖 ), 过 一 些 时 间 , 蔗 糖 颗 粒 消 失 , 水 变甜了是为什么吗?目标展示: 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2、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目标导学:问:化学是研究什么?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

6、谈话:通过绪言课和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本节将进入对物质的组成、 结构的研究, 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的, 而什么是分子, 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演示:碘的升华。让学生在教材的第一部分的1 5 自然段找出书中所列五个生活中的现象,教材在解释这些现象时作了怎样的假设? (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这些粒子是运动的,粒子之间有一定间隙)通过这个假设的粒子引出分子。为什么当我们把一块糖放入水中, 糖很快不见了, 水有了甜味, 当我们经过施用氨水的农田时,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刺激

7、性气味?一、分子的存在由于糖的微粒扩散到水的微粒中, 使水有了甜味, 施用了氨水的农田, 由于氨气微粒跑到空气中去,所以很远就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这些微粒在科学上就叫做分子,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运动糖分子遇到水就扩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气可以扩散到空气中去,可见分子是运动的。2分子是有间隔的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100 亳升水和100 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 毫升。因为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合后体积小于200 毫升。有的分子挤点了空隙,所以混结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是运动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我们能闻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气味, 却看不见氨

8、分子, 可见分子是微观粒子, 它的体积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约有 1.67 1021 个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一样,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 千克。(水分子直径大允是2.8 10 10 米,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10 2 米,地球直径大约是1.28 107 米)。3分子有一定质量,也有一这体积,但是非常小。三、分子的概念水在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质没有变化,其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硫分子和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 所以化学变化后, 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不能保持了。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 分子只保持物质

9、的化学性质,它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并非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分子所保持。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热胀冷缩、“三态 ”的互变等。四、纯净物和混合物演示:铁粉与硫粉的混合实验1 2 下一页学科初三化学授课人王平授课内容氧气的制法授课班级三 .四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地位作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气体的制法,对以后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2.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3.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极其化合反应的区别.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教

10、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 ,催化作用教学疑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教学方法演示 .讲解 .讨论 ,采取科学探究法教材处理1. 复习氧气的性质 ,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2. 利用科学探究法 ,通过演示实验 ,引导 ,探求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原理 .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讨论上一节思考题,即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追问空气中氮气,二氧化碳 ,氧气四瓶无色气体如何鉴别复习氧气性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学生学会物质检验于鉴别方法演示实验 2-6,2-72-8观察总结演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通过实验 ,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阅读教材阅读思考 ,讨论日常生活 ,生产中的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从而强化催化剂定义中的关键词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突破难点总结分析讨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特征 ,归纳分解反应概念点评评价准确进行分析把握概念的准确本质。激发学生兴趣 ,进而准确的把握概念的本质小节总结要点和方法补充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明确学习目标板书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