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讲学到导学的转换.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64984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讲学到导学的转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讲学到导学的转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讲学到导学的转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讲学到导学的转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讲学到导学的转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讲学到导学的转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经验与教学技巧相结合的智慧探究(邵阳市五中欧阳明)(一)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时代的发展要求未来社会公民应具备更高的科学人文素养,将学生获得“学习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但是从长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均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一教学目标的落实,加强对教学经验与教学技巧相结合的智慧探究就显得迫在眉睫。本研究的目标是连接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不仅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教育理想的实现程度。本研究以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实践为研究切入点,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实践”为本研究的目的。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实践”,本研究总结了本校课堂教学目标实践的现实,对已有研究及实践状

2、况进行了反思,指出已有研究及实践存在的问题,比如课程标准意识缺乏、学生话语权在教育中缺失、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目标构成指导模式的缺失、学生“身心发展”切入点的模糊等。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本研究对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实践进行三方面探讨,即从课堂教学目标实践内在的逻辑入手进行分析,以实现实践本身的真实;从课堂教学目标实践所需主体的角度,强调教师应成为真实主体;从环境性支持条件的角度来建构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实践的环境支撑。本研究期望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思考,以期有效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实践,进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体会与收效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3、即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要成绩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本人站在课改的最前线,现将自己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与教学技巧感悟总结如下。从讲学到导学的转换一直以来觉得上好历史课,善讲是必备的素质。在多年来的课堂教学中,追求教学语言像电文一样简洁,课堂节奏比钟表还精准。很享受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屏住呼吸,笑眯眯地等待着我的美妙感觉。学生评价我的课如沐春风,同事评价我讲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我也一直在享受“讲”的过程。长年的教学经验告知我,教师讲课思路清晰流畅,学生接受知识轻松愉快。然而,当我上完一堂自认为比较满意的公开课后,当年教学副校长邹丽萍的一句评价点醒了我“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课堂不是教师展示的地方

4、。”从此,我开始了我的教学课堂观察:观察自己对课堂的控制,观察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观察自己布置的作业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发展,观察学生小组的合作互动。我发现,“讲学”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从本质上讲,是将书本上的知识从老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精彩的“讲学”虽然表面上教学成绩很可观,但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数不是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方向。反思当今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怎么改

5、呢?新课堂,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来学习,他们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对教师的行为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如何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学生能力?经过一番苦苦思索,我发现,很多传统教学经验尤其是对教材设计处理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要“清零”,也许昨日的辉煌会成为今天的羁绊。只有释放、回归到原点,重新整合知识,进行单元教学,才能拓展提升学生探究思考社会历史现象的能力。我决定 “放弃这个讲”,勇敢地挑战自己,颠覆自己。第一课时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第二课时带着问题小组交流;第三课时学生讲解、探究,进一步解决问题;第四课时评价学习报告中的问题;总结归纳,学生梳理概念图。作为老师,只讲半节课,讲什

6、么呢?备课发生了变化,不再为导人、过渡费心思,而是在引导学生学习上倾注大量的精力。怎么指导学生阅读,设计什么样的问题使学生感兴趣呢?我尝试的第一步是给学生设计了学习预学案,告诉学生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评价检测指标等。在这个单元里,每一节课做什么,课后做什么,计划几课时完成,每个学生都心中有数,并根据要求做出自己的安排和规划。我的“预学案”被学生誉为自主学习的“导航仪”。 是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设计的自学方案,在教材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与新知识之间找到结合点,将所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激发探究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一个个兴奋点牵动着学生深入阅读,进一步

7、引发思考,并将其思考延伸,引向无限发展的空间。关键的环节是问题要提炼得非常精练和引人入胜,而不是冷冰冰的习题、枯燥的知识点的复现。其中设置了一些基本概念的填空,它不是原来的知识填空,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基于自己的理解,用规范的语言独立解答。这样,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也不是简单地从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更不是记忆老师强调的内容。而有些学生习惯于听,认为听知识来得更容易。这就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怎么看书,怎么做题,老师要一点一点地教,每天渗透一点点,一点不比“讲”轻松。看着反复修改了N遍的学习预学案,从教学生知识的教学设计到教学生学习

8、的教学设计,学生渐入佳境。学生每天都有新问题,每天都有新想法,我的教学也每天都处在兴奋之中,单元学习非常顺利。我发现尊重学科的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唤醒了学生内在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变革,使滔滔不绝的讲解、填鸭式的灌输、机械重复的训练彻底告别了历史讲堂。编写和修改导学案在学校规划之前悄悄进行着。然而每个人看完书,理解的是不一样的,发现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小组交流十分重要。此时,我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第二个平台,成立学习合作小组,被学生誉为自主学习的“加油站”。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找不到感觉,呆呆地坐在那里,小组讨论不起来,也不知道如何讨论。其实,有的学生自己明明会了,却讲不出来;感

9、觉好像会了,一讲才发现其实没有真正掌握。提问这个环节也让学生比较纠结,不问吧,难受;问吧,问题太蠢,怕同学笑话。第一次讨论时,大家问了许多不该问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相关知识越丰富,提的问题才越有质量,课堂上才会有真正的“议”。于是,专门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我懂了你没懂的地方,我可以讲给你听,我不懂的我提出来,你讲给我听,这样的学习就具有了挑战性与成就感。我发现,最好的学习是“给别人讲”。多年来,我们把这个给忘记了,不停地给学生讲,却不让学生讲。于是,知识在教师头脑里记得越来越深,学生却什么都没记住。因此,课堂口号是“拿出你自己的问题与大家交流!”“讲给

10、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让讨论成为一种常态!”当小组讨论冷场时,耐心等待;当小组讨论没有结果时,也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拿出整整一节课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在给别人讲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自己理解得也更加深刻。渐渐地,会讲的学生越来越多。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第三步是教师评价归纳和学生总结,学生很重视老师的评价。曾经我是以对或者错来评价学生,以试卷的分数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现在我的评价是评价课堂中学生是否能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评价学生课前是否养成对课文的预习的习

11、惯;评价学生上课时是否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索的习惯;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的评价;重视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产生于即兴,但它的根却在于深厚的教学功底、文化底蕴、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简洁、文明、高雅的语言风格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而不是刻意营造的结果。因此,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自己的语言,努力提高口语素养。到了初三阶段,改变的日子特别折磨人,既要升学率,又要学生发展,鱼和熊掌都不能丢。越到后面,内容越难,课时越紧,不知不觉讲得又多了。没想到,有的

12、学生提出 “我们已经会阅读教材了,希望给我们更多的时间,让我们自己学习。”卒子过了河退不回去了。路漫漫其修远兮,改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改变意味着对自己过去某些东西的否定,对自己经验的重新认识。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定式”当中去,这一点,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甚至一定程度上要改变一些“成功经验”。我将在改革道路上继续前行。 正如约翰穆勒在他的论自由一书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一个人自己规划其存在的方式总是最好的,不是因为这个方式本身算最好,而是因为这是他自己的方式。”我想,从讲学到导学的转变,不是学生不爱听的课要改,不

13、是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而是每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师都要改,特别是那些爱讲、会讲的老师更要改。因为你讲得越多,学生自主的学习就会越少,当你把知识讲得越清楚、越明白的时候,学生自主钻研、思考、探究的意识就会越弱,新课程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上就会落空。课堂教学,因为热爱,所以充实;因为付出,所以收获;因为奉献,所以幸福;因为改变,所以鲜活。“课堂永远是我无悔的追求,我的生活因它而精彩,我的生命因它而美丽。”如庖丁,虽解牛己十九年,但每至于族,仍然“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三)课题研究今后的展望 对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教学技巧的探究,是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从传统的“有效教学”上升到新课程下的“高效教学”之后,我在思考:“高效教学”是否就是教学研究的终极追求?我想,是否还可以向“魅力教学”递进呢?我想,我们的教学在关注高效同时,还要关注学科的魅力、师生的体验、人类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