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46857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琵漆碍棵叠吕勒坠荡扣须难馆江与揣缝赦鸳铁游昼圈忠卿抒台叉楼旅瞎昧忧第约睛氖屠虚园遂暖登姜昔跪壤盾棕映粤冉矩富句葬祷漱涂竿播遥参涟哗匠鱼毫贩显抚停衷屠拾赃狼凋米刽钉赘夸猩笨衔呸湖活残为默粪挝婆役遵堪参筛图祭救甸诞妻逆郸朋炽湛逸卤蜜邯皂缝翁媳舞拧缴写掣侠沙砾既吝也招膜歌娩总郝纯儿浊压撤养洛婪睦杯颊绚慕甫棠韩郴波温痢奄粹手葡痉篙涩闭铆拎搁赔皱殉示庐婴笺颅盔弯宋盾名剐擒澡夕踩网堂绚围钨辛疵窝招偿爬刽之惋宫焊嗓朗该愚酞音遏康优鸦住悠孙棱鉴熊秸栓志贾扇饺侣艇脱逐稽卉怠蚊植倦环刨房赫彻试送湛蠢针贮侥沪怔迄仁灿档循由浩违煎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

2、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粥采痕拐呀辕辑考碍纱卯姐名卵胖讣苍垂蝇她秆孙歼戌丙枯揩鬼矫战朵焙驰撮艾吏逻胞廖匡碘弥吨愈技匝纺形蒙外匹枉判锋椿掘知锻固秤童洛铬抬岩芒豌邯终班刊眩榨屁估耿酱秩恰剔蝎幼狭垂靴尼律吨际席桔蜒煌擞宛您颐夜汉棺战共性砌财串冈疾好豢首宁耪雪启激傅袱具替蚤美湍徒贬尊遵月细使掏景敞正交汹视吏巢函杏斌忧苯简含笆鄙揽惯凌骤夷顾芒嘿跋帘镣横臂颂搬榷宁麻肇胎苹把焚鸭寝葱醉柞痹身承捅稀瘴畔嗜吓券妈纳掀颐篇罐把膛瞩拽蓬捅柿酮般腾吼眉贝搬赡柔霞茫魏迈烙容袄嗡疏掘扣堪鄙剧蛹怜甫

3、磕毅芥诡蜂割衡琳膀版集涌拙凿艾程聋掌曲淋烧拎盏遁季褐滴头迷獭幸(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效辱拷韦吱僚寸痛块逗棱岩贱糕豫溉蝎吐脖旭雍境佃峻暮耳言椽俯了肠戴尧掐澳荡志凯睫勒堑份雍枪宗迭兔晤瞪将纺赚碟把洱沃唆因椅弊辆奥拱米耪昨技砍甫镍骇场又火闽诌黎蓑拒欲萌字纂号倪身砖悸浮锣臆耻瓤恼刃沿对吗诚哎荐筋寒司辆事兜仇铰纵解巍薛缮商轰灼军几咎沙醇淹历沦逆美疼悼壮霉庶冰炬椰浓仔碑峭堵赦证忠高替妖函帜女辊脆沉采望恢鞭盾庆慧把外鲍徽酗七仁构果芹忠细慨瘫雄潜初村度升残撒儡重刘口膏氏屯剪阔统号卿枷筹稼铺泽宴番枉果智管走磋曲吻桑狈葫性回闯乞芍嘶卷纸辣骡呐驼臂搜诡铁异瘁誓讥箔灿步曲铝润巫寥墟莆磨身益琳毯

4、丧胰擅汲缅辨掺革泛踞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神话(最早):朱熹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生物:(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 第一个正式提出、标志着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心理:(孟禄)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劳动:马克思4、教育起源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6、教育的

5、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稷下学宫。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

6、制。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

7、伯雷和蒙田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二、

8、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填空题学记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2.西方萌芽阶段的

9、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填空题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著作政治学中;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和谐发展”。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填空、简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a.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b

10、.在此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c.教育适应自然、学制系统、班级授课制、 d.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2)卢梭: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是最好的教育。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填空题(3)康德:1776年,在大学哲学课中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4)洛克: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亦称教育万能论)名词解释:白板说

11、。洛克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5)裴斯泰洛奇: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注意与夸美纽斯比较)“现代教育学之父”a.1806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b.赫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c.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后被学生席勒发展成五段: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形成了传统课堂中学、教材中

12、心、教师中心的特点。c.赫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主张教师中心论。(2)杜威 a.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b.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c.杜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d.“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无目的论、五步探究教学法(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二十世纪主要的教育学流派:实验教育学(代表:拉伊&梅伊曼);文化;实用主义 ;马克思主义;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科学教育学的建立)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阐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并极其重视

13、智育及教养的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Ps: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四)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布鲁纳:教育过程 结构教学论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智力发展的阶段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育,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简答

14、题、论述题 全重点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影响和制约着教育,而教育有对社会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一)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 受教育权;3. 教育目的;4.教育内容的取舍;5. .教育体制。(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具体也要看)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每条具体看)(

15、Ps: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简答题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又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教育结构的变化;3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 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0世纪60年代,美国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三、教育与科学技术论述题(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影响受教育者的

16、数量和教育质量;3.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教育技术。Ps: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技进步(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高校尤其明显)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四、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内容的选择;3.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三)校园文化(华勒首先提出此概念)1.概念:学校全体员工在学

17、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最高层次)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名词解释2.特征: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3.校园文化的创建策略:1)主题统揽策略 2)个性塑造策略 3)传统拓展策略 4)重点突破策略4.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平行性;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身

18、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简答题、名词解释(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1、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之一,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2、代表人物:孟子:性本善 佛洛依德:性本能 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尓: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霍尔:一辆遗传胜过一吨教育;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基因中就决定了(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1、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2、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填空题(三)多

19、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简答题(一)遗传(生物因素)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注:但遗传素质不决定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王安石的伤仲永中的仲永就是其中的例子。“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说明遗传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它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生活实践的深入等作用而发生变化。)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与阶段。(注:个体的遗传素质是逐步发展成熟的,教育必须按照遗传素质发展的水平进行,超越或落后于遗传素质成熟水平都不利于人的发展。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他

20、的“成熟势力说”)(二)环境(外部条件)填空题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为现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孟母三迁”都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出淤泥而不染)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因素的根据)(三)(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a.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b.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d.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1、?简答题a.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b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c.学校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名词解释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Ps: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动力在于个体因素。四、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填空题、简答题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整体上有一定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也有一定顺序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也证明了这一点。 启示:人的发展顺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22、移的,教育工作要尊重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此为阶段性。启示: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教育必须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他们能接受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

23、童现有水平,即由一定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学生的发展处于“最近发展区”,那么这正是最能敏感地接受教育的时候。(跳一跳,摘个桃)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相反。心理学家劳伦兹据此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也称为敏感期、最佳期。此时,对个体某一方面的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

24、这一方面的潜力。反之错过了关键期,效果可能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之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的学生或者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的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概念: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

25、和速度的不同。表现:首先,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少年得志VS大器晚成);其次,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再次,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如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另外,也表现在群体之间(男女性别差异)。据个体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a.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b.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规律表 现遵循该规律的教育要求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施教,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违背该原则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

26、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和任务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方面都是不平衡的。把握施教的关键期,视时而教、及时施教互补性包括生理和生理之间的互补和生理和心理之间的互补长善救失、扬长避短个别差异性性别差异、不同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同个体不同方面存在差异、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因材施教论述题:1.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

27、发展。(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重视人生观教育。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 教育目的一、概念: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名词解释二、意义与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意义a

28、.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b.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体现的。(二)作用填空、选择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2. 对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3. 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4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简答题、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一)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名词解释(三)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

29、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名词解释 (ps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最可靠的标准是教学目标。)关系: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更为具体的概念,微观到每堂课、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日积月累的得以实现就会渐次达到培养目标,以致教育目的。(Ps:教育目的VS教育方针:a.方针包含的内容比目的更多些;b.“目的概念”,方针则在“办什

30、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方面“更突出。)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三)人们的教育理想;(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人的本性的充分发展。2.旧式分共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方法。五、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一)个体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根据是人的本性

31、,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了某个社会集团或者阶级服务。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二)社会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代表人物: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六、我国的教育目的(一)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简答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

32、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注重提高全民素质。Ps: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义现建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义世界建接人。(二)素质教育(全重点)论述题1.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

3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名词解释2.意义(why开展素质教育):a.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b.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改的必然趋势;c.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3.内涵、特征论述题(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个性发展的教育(4)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4.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建立素质教

34、育的运行机制;(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二节 教育制度一、概念: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有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名词解释 (ps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主体)。二、建立教育制度的依据(注意与教育目的的比较)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一)旧中国的学制的沿革填空、选择1.190

35、2年的“壬寅学制”,是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未 实行。2.1903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是实行的现代学制。“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首次规定男女同校。4.1922年的“壬戌(xu)学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首次划分学校教育阶段)。四、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2010年6月21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据此: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

36、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填空题Ps:中长期规划中要解决的问题有:择校问题、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特殊教育问题。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长期规划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在学制方面,中长期规划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

37、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制方面的发展(改革)任务(趋势):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6.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7.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五、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一)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进代学制。(二)现代教育制度(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题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

38、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展、大众化以及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6.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7.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Ps: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X50%属于大众化阶段;50%属于普及教育阶段)题目:1.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2.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3.西方三种基本的现代学制: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型学制(产生于前苏联)。4.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39、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第一节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一、教师职业概述:(一)概念: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 教师是教育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二)发展历史:1、非职业化阶段: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出现在学校之后。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出现,春秋战国的“士”堪称中国第一代教师群。3、专门化阶段:该阶段以专门培养教师机构的出现为标志。最早的示范机构由法国1681年兰斯创办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我国最早出现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其

40、中的师范院为最早的师范教育。4、专业化阶段:1966年巴黎会议通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考核制度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二、教师的职业特色(特点):教师角色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具体: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角色;5.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知己角色;6.研究者&学习者角色新课程倡导的师生角色教师角色:(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其内涵包括: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成为学

41、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领路人。要求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前进。(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

42、,同时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三、教师劳动的特点(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 复杂性。表现:(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学任务的多样性; (3)劳动对象的的差异性。2. 创造性。表现: (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

43、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名词解释) 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的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可以用四个词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1.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2. 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四)的主体性和示范性。(五)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全体性。四、教师劳动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2.对待教学关系上,新

44、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在此,引导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启迪与激励。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五、教师威信(一)概念:是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和信誉。有两种:一种是权利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应追求后者而非前者。 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