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学生心理矮化的成因初探.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70284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3学生心理矮化的成因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33学生心理矮化的成因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33学生心理矮化的成因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3学生心理矮化的成因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3学生心理矮化的成因初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生心理矮化的成因初探安徽省太和县桑营中学 祝贺在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比较异常:他们一直把脸深深地埋在课桌里,不轻易抬头,上课时也不轻易参与,从来不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时即使被提问,也多是默不作声,与其他学生很少相处,即使交流也不主动,这些学生的心理上,非常自闭,性格内向,有一种严重的自卑感。这就是学生心理矮化的外在表现。这种学生心理矮化的成因既有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误导。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不良的语言评价是学生心理矮化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偶然性评价。这一类的评价往往是教师无心的评价,在教育者心里并没有对学生的轻视或者其他意识,只是不注意场合从而偶尔的说出一些负面

2、的语言,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对学生的心里造成了影响,因为有些学生比较敏感,他们自己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而把别人的评价当作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往往把与自己无关的评价往自己身上揽,给自己加上了不必要的心里负担。有一名学生趴在教师办公室外向里好奇地窥视,正好两个教师正在开玩笑,其中一名对另外一名教师说你真讨厌。那名学生认为是说自己的,从此以后再也不到教师办公室里去了,也不再对那位教师有好感了。有时教师说的学生的无心之言,却可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压力,尤其是班级里有些学生违反纪律,这些带有普遍性的时候,班主任往往采用集体训话的方式,为了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故而不点明,比如班主任强调某某学生上课好说

3、话,违反班级纪律等等,真正违反纪律的学生不一定认识到错误,但比较遵守纪律的学生可能在不断的自责。否定性有些学生成绩不是很好,表现也不能尽如人意,总是违反纪律,给班级不断地制造着麻烦,让班主任不断地做工作,虽然有些班主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尽量不伤害学生,但学生犯了错总不能不管不问,这些批评如果是偶尔的一二次还好,但如果多了,在学生的心中就如同积累的毒素,不但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相反在学生的心中还起到反作用,他们不能认清自身存在的错误,而是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敌人,从而对外界产生敌意,从此对教师的思想工作产生排斥,在那些后进生中,班主任的工作难做往往是因为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不信任感,在教师语言性的评价

4、中,往往是否定性的,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师面前处于不安之中,在教师的不断的强调缺点错误时,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此,也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时间一长就忽视了自己的优点,由外界的矮化,变成了自我矮化。这种情况主要是在于教师数落型所致,总是不断地指责学生这不行那也不行,仿佛一无是处。片面性这种评价是属于一锤定音型,无论学生做过什么事,总是想当然地给学生定性,学生做件好事就说学生好,学生做件错事就说学生不好。不能根据学生的全面情况进行评价,特别是那些后进生,能够发现闪光点的时候比较少,而暴露出的缺点较多,有时他所具有的优点不容易被发现,结果容易被评价的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有渴望被人肯定的时候,也想

5、努力做好,有时真的做了一件好事,但视而不见,班主任还在固执地认为这学生“别有用心”,班主任这种成见,就使得学生悲观失望,把学生推到了对立面。虚假性有些教师觉得对学生的评价时,用好的语言评价学生会使学生树立自信,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凡是对学生评价时都用赞美性的语言,但是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不分学生情况,对学生一味的夸奖,这种夸奖又容易摆脱不了虚假的嫌疑,这样学生本来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指出并校正,忽视纠正缺点的实际性,学生有时感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有时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有时是没有勇气来自我改正,这时教师的视而不见,容易给学生一个错觉,就是老师看不起我,或是不够真诚,从而陷入一种深深地自责当中

6、,或是产生玩世不恭的处事态度,这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非常不利。我们主张对学生尽量多用赞美性的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但不等于不指出学生客观上存在的问题、。不能盲目地忽视问题的存在,要真实地指出学生存在哪些问题,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好,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帮助,从而能够感化学生。反差性这种反差出现在不同的学生之间对于同一问题上,两名学生都犯了错误,要教师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但教师有时会因人不同而用不同的方法,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容忍,对不好的学生则不能容忍,对于那些后进生,或是经常 犯错的学生来说,很难得到教师的和风细雨似的教育。有时对于同一名学生,昨天的态度和今天的态度有时也竟然不同,

7、这使学生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教师,态度的极大反差让学生不所适从。特别是有的学生做了同一件事,昨天可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但今天则可能受到了批评。比如扫地,前一次扫地因为主动打扫卫生,但今天是耽误了晨读的时间,上次表扬,这次批评,教师缺乏引导,无法把教师的主导思想表达清楚,给学生的态度是不同的,则学生心中的感觉就不同。讽刺性有些学生的言行不太符合大众化的评判标准,或是屡教屡犯让班主任束手无策,常常使老师失去耐性,有些班主任感觉正常的思想工作已经不起作用了,便各种手段都用上,就抓住学生自尊心强的特点,故意地采用讽刺挖苦的办法,把学生讽刺地无地自容,迫于班主任非常强势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只得低头沉默

8、,往往班主任认为学生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把这种压制的成功看作是自己工作的成功,实际上多数学生对这种批评是敢怒不敢言,学生非但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性,反而产生了仇视教师的心理。班主任在这个工作的过程中,把自身的形象一下子破坏了,留给学生的则可能是一种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这无疑会扭曲学生的性格行为。教育本身的属性在于“教”和“育”上,学生在学校的“教”和“育”激发出美好的天性,使人格健全,发展均衡,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而如果教师不能把学校耕耘成益于生长的土壤,老师的工作不能促使学生茁壮成长,甚至是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健康的心理发展,良好的思想行成起到不良的引导作用,无疑是教育还不如不教不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做不益之事,不说不良之言,一切在要顺从学生未来的发展上,使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不做矮化学生心灵的事,成为美好的人格的缔造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