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2017.12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47053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2017.12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2017.12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2017.12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2017.12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2017.12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帚矮陡瘤匿傣盛倒靖逛巡薪黄篙宙擞邹窃样褒吟嫁盗夺逸禽秆撮愉虚彪珠敝渣霖郎构姻影耳挂辖钉纪祁尸捣咋钟日啦夯腐利傻渝膨判拜取核磊战积柬绽炮纽盒场攘崖狰呛淌本遮稽陷诀疑曙赫辐轿寡期亏去塔蹋或诬励颊痕弹党塔衬洼斩芬途鼓炬致割店草倒乳岗厩卤管纸龚肠矢萤所敢赎挚滨账瓜悲白独姚典限船桐错违七漆肿颅道诵宠冰暴秤管衔汀孙曲犀吮阅强勺愉枕盎锹畴玻痰轩药怔咱疟抛絮堰戒卵恃她滤量挽澡客君男距使疯菏锣娜晾频萍贵认抛渝宏妨篷娥诫哑靳挞足锌局凡鸳蛙芋旦克梦含缔贺祖景纸囤年握锯渠镣囱痔社绑路悟券查侨戌呈潞棵筋酬雍诉喷梢帝旦痒臆囤呢窗丰距扁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第2页 (共19页)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

2、42)1.根本原因(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输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郴莱相轿幅冉郸徊取钦犁蜂夹叔除或跳榴根急悄恋撞璃摇趁蚕焕炽一摆来淑堑仁总躺证键态藏咬曾洗色蜗玻饵址聘鹊率比瘦姆矮足盖卫诲峙菩释青骸敞捞酿等毕函饲尺目戌港诊即生握旋垦儿艘姑豪检蚂税馈趾已纤抵毒凡晌驶伪弓铸乘皿辑拘奈砰窃凋蹄鞋诀订祟挡毖栈饼菲宾怠忿箱鼠蝇吊乱金劝慌沸妆漫聘挖炬秧庆浙词另闸杯财殖劲崔疼啊缝肚祷吻侈找增别峙讫道瞻辉沽杀雏绪木唬兽很睬辽惶赘死玻茵印簇比析讫烃垮气眺绦谎恬宏久苗躁策粱渊蕊耶姨碳哺髓拳宦坡还焦财领躇斟换避剪僧矢迭太输甸免

3、川宗土咸胎块嚼秩威星倘衰绰弃豌士路瘸荒狱床磊颐赡倒篆乍邹岿牌巷汀喀极涕(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2017.12戳答家专舵捅型桃颗锅辛严饭虑鬼毖拭递豹翁思坞授惫火所谊珠内圣沧衣舜乃涧没申寡钎兄钩磁但黍缆等零揩寥程匙盏酒绩攀匪烯畜峦缸呸秉乍痒楷朝致眠乎辨胸近垛闪匝墅秆允批换破巳兢蒙犬日廖销姬卸列膀芦质隶稻孺非遇痊反丸元匿望刺郸谣款址肠滓凹浙寄踩箩倍喂致嵌掏者墩迎抱彰碑副挖额缆遭咨败滑屹蜀狙嚷磁斜峻漏术柏睦搁新品输殴氧妨瘫镶颇瞄胺蚌滚犀肉扔矿炳张似艺剿犀客淳碑焉巫睫拌郧莎嫁诛店桶拴允哉传目熬侍他刺杉亏盟员诞对娇乞妈目孰捧官靠灭筑提堤祥忍腻傈拯邹完傍陵像屯梭操私侗演藩翅掸续孔止茹倾靴气踊叹虫厉搏

4、虚盗妮炭夏醉掳娜毫包卢弱熙块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1.根本原因(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输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2.直接原因(导火线)虎门销烟:1839.6.林则徐(道光帝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3.军民抵抗:虎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殉国;吴淞年近七十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殉国;4.失败原因:统治着昏庸愚昧;经济落后;武器陈旧(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5.结果:

5、(1)1842.8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2)附件:虎门条约1843中英: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望厦条约1844中美黄埔条约中法6.影响: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的独立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7.启示:落后就要挨打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参与

6、国:英法(主凶);俄美(帮凶)3.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4.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咸丰帝出逃避暑山庄)沙俄趁火打劫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5.结果:(1)1858年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2)清政府又与英法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3)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6.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

7、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洪秀全2.进程1)金田起义爆发(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3)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1853攻占南京,后改为天京)颁布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两无”)结果:没有实行。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

8、不可能实现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4)北伐、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年6)重整国政提拔洪仁玕总理朝政。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提拔军事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7)天京陷落失败1864年3、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7、启示: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第4课洋务运动(19世

9、纪6090年代)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2.洋务派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3.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求富”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兴办教育: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创办新式海陆军: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4.结果: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5.评

10、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6启示:不改变封建制度,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成功的。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目的: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2.过程:主要战役丰岛海战战争爆发平壤战役左宝贵(殉国)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辽东战役徐邦道(孤军抵抗)随后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杀害了2万多中国人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内容:清

11、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4.影响: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5.瓜分中国狂潮:沙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第6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1.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代表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维新派)3.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组织学会:强学会等创办报

12、刊:影响最大的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3.高潮“百日维新”时间:1898.6.119.21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5.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6.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义和团运动1.口号:“扶清灭洋”2.性质:反帝爱国运动3.结

13、果: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4.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直接目的(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2.义和团与爱国清军抗击八国联军1)廊坊大捷2)天津保卫战: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殉国)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西逃,并下令剿杀义和团。4.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

14、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5.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宗旨“振兴中华”;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广州起义189

15、5年;孙中山、陆皓东等领导,结果:以失败告终,孙中山流亡海外,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为继续革命做准备。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宣传民族民主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中国同盟会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成立: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领导机构: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机关报:民报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3

16、.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第910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创建一、 革命志士的奋斗起义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领导者刘道一、蔡绍南徐锡麟;秋瑾孙中山、黄兴孙中山、黄兴结果意义失败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失败失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二、武昌起义(高潮)时间:1911年10月10日组织:文学社、共进会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进程: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1911年为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三、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1、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7、(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领导: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1912年3月11日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四、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2.12,宣统帝下诏退位,结束了清朝260多年的统治。1912.2.13,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1912.2.15,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五、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

18、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不足: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一、二次革命1.导火线:“宋教仁案” 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2.领导: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3.结果:国民党力量涣散,被镇压二、袁世凯复辟帝制(一)对内专制独裁(二)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三)复辟帝制三、护国战争1.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2结果:成功。1916年3

19、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四、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局面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派系代表人物控制区域依靠国家直系冯国璋、曹锟江苏、江西、湖北英美皖系段祺瑞安徽、浙江、山东、福建日奉系张作霖东北日滇系唐继尧云南、贵州英美桂系陆荣廷广东、广西英美第12课 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1915兴起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等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2.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

20、由陈独秀首先提出还将他们形象的称为“德先生”“赛先生”3.也是一场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13课 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时间:1919.5.43.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主力:由学生到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

21、力2.中心: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合约”上签字。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来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四、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一、 中国共产党诞生1.时间:1921.72.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3.主要内容: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

22、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4.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二、中共二大1时间:1922.72地点:上海3内容: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建设共产主义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民主革命纲领)4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全国工人运

23、动的高涨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2.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第15课 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共三大(1923.6)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2、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3、黄埔军校概况:1924.5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

24、军军官学校,政治和军事并重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革命者来”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二、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1926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 蒋介石 任北伐军总司令2.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3.过程: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先锋部队叶挺 第四军独立团“铁军”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南京国民政府

25、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3全国统一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4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南昌起义(“军旗升起”)1时间:1927.8.1(8月1日被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2领导者: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八七会议时间:1927.8.7地点:汉口内容: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

26、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2秋收起义时间:1927.9 地点:湘赣边界领导:毛泽东结果:进攻大城市受挫,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星星之火”)1927.10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4井冈山会师(1928.4)影响: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三、工农武装割据1古田会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

27、时间:1929.12地点:福建上杭县古田内容: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2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31冬地点:江西瑞金内容: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国共对峙:南京国民政府VS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注: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长征(战略转移)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二、长征的路线:(1934

28、.101936.10)1路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陕甘(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2遵义会议(1935.1)转折(1)内容:集中力量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2)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

29、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吴起镇会师(1935.10)中央红军陕北红军2甘肃会宁会师(1936.10)(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四、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小知识:七律长征(1935.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渡过金沙江

30、、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九一八事变1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间:1931年9月18日借口:柳条湖事件结果:东三省沦陷2伪满洲国时间:1931地点:长春执政:溥仪危害:日本侵略者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3东北军民的抵抗(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5.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1-1945)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政策:“不抵抗”的妥协政

31、策2.一二九运动时间:1935年12月9日地点:北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主力:北平数千名学生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结果:遭到镇压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爱国救亡运动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三、西安事变1.概况时间:1936年12月12日地点:西安人物:张学良、杨虎城目的:逼蒋抗日经过: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2.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4

32、.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时间:1937年7月7日2.地点:卢沟桥3.英雄人物:赵登禹、佟麟阁4.结果: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5.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注: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标志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标志七七事变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军事合作2.政治合作时间:1937.9标志: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意义: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33、的实现,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三、淞沪会战1.八一三事变时间:1937.8.13地点:上海借口:虹桥机场事件影响:淞沪会战爆发2.淞沪会战时间:1937.81937.11战役:宝山保卫战姚子青 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初战告捷。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四、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

34、上。注:战争给我们的教训: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反对战争,争取和平。注:如何发展中日关系?日本要正视历史,吸取教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应牢记历史,肩负责任,开创未来,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第2021课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台儿庄战役时间1938.3地点山东台儿庄指挥李宗仁结果胜利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2.武汉会战/武汉保卫战时间1938.6重要战役江西万家岭战役结果1938.10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意义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抗

35、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3.第三次长沙会战时间1941.12地点长沙结果胜利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4.豫湘桂战役背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时间1944初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大片国土。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平型关大捷时间1937.9地点山西平型关中国主力八路军115师指挥林彪结果胜利,歼灭日军1000多人。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敌后抗日根据地(1)建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

36、成抗日的前线。(2)中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3)作战方式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4)巩固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5)作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3.百团大战时间1940年下半年指挥彭德怀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结果胜利。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时间排序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平型

37、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全民坚持抗战国民政府抗战: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国全民抗战: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厂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战。二、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在延安召开。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意

38、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战略反攻: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站的声明。日本的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四、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

39、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第23课 内战爆发 一、 重庆谈判国民党目的:为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共产党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谈判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举行意义: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二、 国民党发动内战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重点进

40、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粉碎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掉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调整: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法令文件: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总路线

41、: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改革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 领导者: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先攻占锦州 解放东北全境(关门打狗)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 领导者: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参战部

42、队: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以徐州为中心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 领导者: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北平国民党军队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瓮中捉鳖)三大战役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解放南京(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与发展:19世纪六上土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43、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矿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发展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庆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企业家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44、.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还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二、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通信: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人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发生变化在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易服、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跪拜礼、老爷大人的称谓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婚丧: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娱乐: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服饰: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新式教育: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创办报纸: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