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71427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7.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家庭生活,教学建议,1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重点词语,并善于提出质疑、通过质疑更加深入地理解句意和文意的能力。 如:看电视“奇妙”、“秘密” 月亮的心愿“心愿” 语文园地二鞋“依偎”,2 学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如P22,“揭开奇妙”时,就可以用“因为 所以 ”的句式深化对主题“为别人着想”的理解。 再如, P25,兰兰的爸爸、妈妈、姥姥的说的话都可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表达训练。,3.朗读指导,重点训练人物对话中的“疑问句”“感叹句”。 本组课文对话较多,练读时重点练好对话中疑问和感叹的语气。 4引导积累一组搭配恰当的短语。例如“精彩的球赛 安静的港湾”教师要有语

2、文意识,随时指导积累运用,练习用上一个或几个短语说话。,5字词方面: 引导发现并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 继续进行常用字的说词训练,扩充词汇量。 语境中感受“一字多意”的有趣。 P33,本册“一字多意”的练习安排了两次,这是第一次,重在感受,不强求换词解意。,【单元目标】 1.识字写字: (1)认识74个生字,会写、会用30个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用“加一加”、“减一减”两种方法识记汉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阅读积累: (1)了解“三字经”的语言表现形式。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语文园地二中的儿童诗,初步语言的韵律美。 (3)读懂

3、课文的重点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和勤劳的美德。 3.说话写话:用自己的话说一件有关自己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的较完整的事情。,【教学重点】 学习本单元中的生字新词,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课文中重点句及难句的理解。,识字2,【教学目标】 1.逐步练习自主识字,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认识“石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得到良好的家庭美德的培养,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按要求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时安

4、排】 第一课时:感知课文,自主识字;理解词语,想象情境;仔细观察,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检测评价;搭建平台,积累运用;仔细观察,正确书写。,教学建议,1.读文识字 懂礼貌 父母教 认真听 做错事 改正 愿 洗碗筷 扫庭院 人人夸 (1)把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认识。 (2)识字方法: 每母(减一减) 快筷(加一加) 放教、改(换一换) 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 “己见反文尾巴短”(改),2.难理解的字词句的处理:不必逐句讲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解决比较集中的问题。,注意读音,四声,教育、教导,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可组词或教师讲解,可在情境中演一演,

5、体会句子意思。,可换词理解,2.再读课文,把握规律:,总,分 三个方面,总,3.学习拓展 (1)说一说自己准备怎么做。 (3)可拓展古代的三字经,学生读一读有关片段。 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母”。,5.看电视,【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认识“卩 ”、“冖”两个部首。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积累“奇妙”、“打盹”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重点词语,通过质疑更加深入地理解句意和文意的能力。 4.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

6、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重点词语,通过质疑更加深入地理解句意和文意的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感悟亲情。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自主识字;初读课文,朗读训练;仔细观察,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细读理解,学会质疑;完成练习,拓展运用;仔细观察,正确书写。,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 1.识字: 部首字理: “卩”部:“卩”是古代的“节”的异体字 。“卩”本身是象形字,类似于古代的一种信符,所以含有“卩”的字多和信用、证件有关。如“印”字。 冖 (m): 象形字,是一块布向下覆盖,起遮掩作用。 所以从“冖 ”的字,一般与覆盖和遮掩有关。如:冠(帽子遮盖头部),冤(真相被掩盖)。 但经

7、演变而得的“冖 ”,现在不多用,基本作为偏旁使用。 2.写字:注意上下结构字书写的规律。完、写都是上小下大的字。 2.课文学习 引导学生准确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对于这样的词语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为什么”,可以是“怎么样”,也可以是“什么意思”,二、阅读理解 1.整体感知: (1)小诗讲了谁干什么? (2)家里都有哪些人? 2.提取信息: 找找我家人在看电视时都是什么表现?,3.理解词句:抓住“奇妙”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哪里奇妙,为什么奇妙?进而理解“秘密”是什么。 教学时要注意有教有扶有放。,“奇妙”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我家看电视奇妙在哪儿?,奇妙之处 1: 身为球迷的爸

8、爸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我和爸爸都打盹睡觉。,爸爸为什么这样做?爸爸表现怎样?带着爸爸孝顺母亲的感情读读这一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1.学会围绕重点词语质疑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奇妙之处 2: 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成足球频道。 奶奶不看电视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看图理解奶奶为什么笑。体会老人对儿孙的浓浓爱意。,奇妙之处 3: 都提议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学习第3小节观察图,说说谁在干什么?奇怪在哪?观察表情、动作,体会当时人物心情。有感情朗读。,高兴,幸福,回文整体回顾,可用填空的方式: 我家看电视都不一样。爸爸爱看( ),

9、奶奶爱看( ),妈妈爱看( )。 我家看电视很奇妙。爸爸关掉( ),换成( )。奶奶关掉( ),换成( )。我们又关掉( ),换成()。,结合泡泡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提示学生结合上面的奇妙之处来思考。,带着理解读出家庭中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爱好的浓浓的爱。,三、说话写话: 把句子补充完整。 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 , 所以 。 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 , 所以 。,6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目标】 1.认识“胖”等13个生字,会写“看”等6个生字。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原因。感受叹号的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10、。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的愿望和行为。,【教学重点】 生字的掌握与熟练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自主识字;初读课文,朗读训练;仔细观察,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细读理解,指导朗读;完成练习,拓展运用;仔细观察,正确书写,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 1.借助“胖”字初步感受肉月旁表示的意思。 2.在要求会写的6个字中,重点指导写好半包围结构的“画”这个字,下面的框不能写得太高。“会”上面的人,要写开。 3.“看、着”两个字,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异同,比较书写。,二、阅读理解 1.整体感知: (1)课前感知

11、:谁做了什么,大家都怎样对她? (2)课后整体回顾: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奶奶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2.提取信息: (1)找出都有谁夸奖了兰兰? (2)他们都是怎样说的?,3.理解词句: (1)找到语言表达规律,体会词语运用准确。 比较句子: 找出“替”的近义词。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闹过痒痒啊! 比较这几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感受感叹号的作用及兰兰家人的心情。 给爸爸、姥姥的话加上提示语试着读一读。 课文中还有一处用了叹号,找一找,从中你体会到

12、什么?,她高兴地说: “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4.做出评价 谁来夸夸兰兰: 兰兰真是一个( )的孩子! 兰兰有一双( )的小手! 5.分角色朗读。,我替爸爸 _。 我给妈妈 _。 我帮老师 _。 我为大家 _。,这双( )的小手替( )。 这双( )的小手给( )。 这双( )的小手帮( )。 这双( )的小手为( )。 这双( )的小手能( )。 这双( )的小手会( )。,7.棉鞋里的阳光,【教学目标】 1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认识“皿”、“衤”、“身”字旁。 2结合图片,在语境中理解“暖和”、“轻轻地”等词语。体会小

13、峰母子对老人的关心和体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教学重点】读通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体会小峰母子对老人的关心和体贴。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自主识字;初读课文,朗读训练;仔细观察,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细读理解,指导朗读;完成练习,拓展运用;仔细观察,正确书写,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 1识字。复习就偏旁,认识新偏旁。 2.分类指导写字 女字旁的两个字:妈、奶, 反文旁的两个字:放、收。,3.词语练习。给生字找词语朋友。先说说再连线。,晒 盖 收 脱 睡 合 棉衣 午觉 眼睛 棉鞋 棉被 棉花,二、阅读理解 1.整体感知: (

14、1)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为谁做了什么。),2.提取信息: (1)人物语言(对话) (2)找出小峰的想法。,3.理解词语: (1)联系文章内容,观察插图读好小峰和妈妈的对话。(小峰的奇怪,妈妈的和蔼和对奶奶的关心。),奇怪地问: 奶奶的棉被一点也没湿,干嘛要晒呢?,为什么呢?,棉被晒过了,奶奶盖上会更暖和。 棉被里有棉花,让让光钻进棉花里,你说暖和不暖和?,(2)联系生活实际和前文理解奶奶的感受。,想象奶奶会什么表情?心理会感觉怎样?会怎么说这句话? 此时的奶奶不仅身体暖和了,还有哪是暖暖的呀?,(3)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感受小峰的想法。 画出小峰怎么想的,怎

15、么做的。 联系前文说说小峰为什么这么做呢? 可借助填空: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如果( ),那么( )。 读好奶奶和小峰的对话。,奶奶醒了,小峰把棉鞋放回床前。奶奶起床了,把脚伸进棉鞋里,奇怪地问: 小峰笑了笑,说:,“咦,棉鞋怎么这么暖 和?”,“奶 奶,棉鞋里有好多阳光呢!”,读好奶奶和小峰的对话。,小峰为什么笑了?心理怎样?,想象,奶奶听了小峰的话会说些什么?,(4)回文整体理解。 想一想妈妈做了什么?小峰做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可借助填空 因为 ,所以妈妈要给奶奶晒棉被。 因为 ,所以小峰要给奶奶晒棉鞋。 体会妈妈对奶奶的关心和小峰的懂事和可爱。,4.做出评价: 回归整体,

16、全班讨论:你喜欢小峰吗?喜欢妈妈吗?进而深入思考:让奶奶温暖的仅仅是棉鞋里的阳光吗?,三、说话写话: 1.文中想象。 2.用“因为所以”说话。 3.讲故事。,8 .月亮的心愿,【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字。认识偏旁“疒”。 2学习针对课题质疑。结合图片,在语境中理解“商量”、“照顾”、“悄悄”等词语。体会月亮心情、决定的变化,知道原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举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亮和小女孩的心愿。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整

17、体感知,自主识字;初读课文,朗读训练;仔细观察,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细读理解,指导朗读;完成练习,拓展运用;仔细观察,正确书写,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加一加:北 + 月背 口 + 力另 大 + 、太 换一换:悄梢 帘空 减一减:要女 装壮 2.写字:要求会写6个字,要重点指导写好“女、亮”字,在指导写好“女”字时注意和女字旁的写法加以区分。,二、阅读理解: 1.整体感知: (1)课文里出现了几个人物? (2)说说你知道了小女孩为了妈妈怎样? (3)月亮有几个心愿? (4)提出质疑。,2.提取信息: (1)小女孩和妈妈的对话。 (2)月亮的两个心愿。,3.理解词句:“心愿”是这节课的

18、核心词语,在这篇课文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心愿,不只是月亮,可以通过不断地深入理解,深化“心愿”所包含的浓浓的情感。 (1)联系生活实际初步理解“心愿”的意思。 (2)找到月亮的两个心愿,提出质疑。 (3)看图、读文理解月亮为什么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心愿。,观察图,知道了什么?从物品到小女孩的表情。想象她一定梦到了什么。用“因为所以”说说月亮为什么有第一个心愿。,读3-7自然段,找找月亮为什么改变了心愿?,(4)联系生活实际、看图理解“照顾”一词。看图妈妈怎么了,珍珍在干什么?你感受到什么? (5)理解对话,深层感悟。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省略提示语的对话,教师给予关注,,妈妈说:“珍珍,早点儿睡吧,

19、不要太累了,明天你还要去郊游呢。”,“妈妈,我不想去了。” (珍珍想),“明天还是和大家一起去玩玩吧!” (妈妈想),“可是,医生说您的病还没好呢!” (真真想),妈妈说,月亮悄悄地离开了窗户,心里想: “我去跟雷公公说说,明天还是下雨吧!”(月亮想),整体回文:说说月亮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心愿?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什么样的天是艳阳天?,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读到这里,你知道了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大家都去郊游)回馈课题。,4.做出评价 1.深化理解“心愿”。其实在这篇课文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心愿,他们的心愿你都读懂了吗? 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想对他说点什么?,三、说话写话 1.讲故事

20、。 2.用“因为所以”说话。,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体会“张”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复习巩固本单元字词,积累词语、佳句。 2感受发现的快乐,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 3有感情地读、背鞋这首诗,能根据所给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并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教学建议 我的发现: 1.我会认 (1)看电视,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字? (2)学生拿出积累本,分小组互相交流看电视时认识的字。(展示台提前) (3)学生全班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和同学评议。 (4)小组学习“我的发现”中的汉字。读读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5)集体

21、交流,总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 (6)认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2.读读想想 (1)小组学习: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一字多义) (2)可以给画面配词语或用词语说句子。 (3)试着用“张”组词。 这种一字多义的练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让学生知道字词用在不同地方,意思不同,不必做过高的要求。,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教学建议: 认读词语: 依偎 见闻 安静 港湾 享受 温暖 理解小诗的意思: (1)依偎动作演示 见闻先说说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词语的意思。,(2)启发想像:他们依偎在一起会说些什么? 爸爸的鞋说:“ 。” 妈妈的鞋说:“ 。” 爷爷的鞋说:“

22、 。” 奶奶的鞋说:“ 。” 我的鞋说:“ 。” (3)“安静的港湾”指哪儿?船儿回到安静的港湾干什么?他们回到安静的港湾又干什么?,口语交际: 本组“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该怎么办”。 鼓励多角度想办法,如怎样做让爸爸、妈妈信任自己、举什么事例说服他们等等。 可以在情境中进行模拟对话。 注意交际情态的指导:流畅的语言、大方的态度。,1.创设情境一 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同学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主意? 讨论交流: 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明做家务? 怎样才能劝说小明的妈妈,让他做家务呢? 我们能做那些家务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小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请“妈妈”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2.创设情境二 班上有的同学说做过家务,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你是怎么做的? 说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指名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 评价:语言通顺,可以用上“我认为”“你可以”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