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DOC.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73992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 力 传 动 课 程 设 计课题: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04学号: 3100501091姓名:贾斌彬指导老师:康梅、乔薇日期: 2014年1月9日1目录第 1 章系统方案设计1.1任务摘要31.2任务分析 .31.3 设计目的、意义31.4方案设计 .4第 2 章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和环节特性的测定2.1电枢回路电阻R 的测定 .52.2 主电路电磁时间常数的测定62.3 系统机电时间常数TM的测定72.4 测速电机特性UTG=f(n) 的测定 .72.5晶闸管触发及整流装置特性Ug=f(Ug)的测定7第 3 章 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的设计3.1电流调节器的设计.7

2、3.2转速调节器的设计.9第 4 章 系统特性测试4.1系统突加给定 .114.2系统突撤给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4.2.2突加负载时 .124.2.3突降负载时 .12第 5 章 设计体会2第 1 章系统方案设计1.1 设计一个双闭环晶闸管不可逆调速系统设计要求:电流超调 i 5%转速超调 n 10%静态特性无静差给定参数:电机额定功率 185W额定转速 1600r/min额定励磁电流Td,也可以近似地把系统看成是一阶惯性环节,即nK /(1TmS)Ud由过渡过程曲线,即可由此确定机电时间常数TM=275ms图见附录2.4 测速电机特性UTG=fn 的测定加额定励磁,逐渐增加触发电路的控制

3、电压Ug,分别读取对应的UTG ,n的数值若干组,即可描绘出特性曲线UTG=f(n)n( rmin ) 350550600640700760Utg6.39.09.51112.112.82.5 晶闸管触发及整流装置特性Ud=f Ug 的测定加额定励磁,逐渐增加触发电路的控制电压Ug,分别读取对应的Ud,Ug的数值若干组,即可绘制出特性曲线Ud=f UgUg(V ) 5.95.45.04.64.23.63.2Ud(V ) 275255240215190145110第 3 章 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的设计3.1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1)确定时间常数已知 Ts0.0017s , Toi0.002s ,所以电

4、流环小时间常数T iTsToi =0.0017+0.002=0.0037S 。72) 选择电流调节器的结构因为电流超调量i5% ,并保证稳态电流无静差, 可按典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型的,故可用PI 型电流调节器。3) 电流调节器参数计算: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i=Tl =0.0239s ,又因为设计要求电流超调量i 5% ,查得有 K I T i =0.5 ,所以 K I =0.5=0.5135.1S 1 ,又由于T i0.0037KsUd,计算得 Ks=60。由于U im5UcI7.14V / A ,所以 ACR的比例系数dm0.7K iKI Ri =135.1 0.0

5、239 48.50.366K s60 6.674)校验近似条件电流环截止频率 Wci = K I =135.1 S 1 。晶闸管整流装置传递函数的近似条件:11196.1S 1 Wci ,满足条件。3Ts3 0.0017忽略反电动势变化对电流环动态影响条件:3111 wci ,满足条件。392.3 STMTL0.0442 0.0239电流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11111Wci,满足条件。180.8S3Ts Toi30.0017 0.0025) 计算调节器的电阻和电容取运算放大器的R0 =20k,有 Ri =13K其结构图如下所示:8图 4-1电流调节器有公式CiiRi,Ci15* 10 3

6、 S / 13* 1031.15 F取 Ci 1.2 F3.2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1)确定时间常数:有 K IT i 0.5,则 12T i20.0037s0.0074 s ,已知转速环滤波时间常K I数 Ton =0.01s ,故转速环小时间常数T n1Ton0.00740.010.0174 s 。K I2)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 :K nn s 1按设计要求,选用 PI 调节器 WASR ssn3) 计算转速调节器参数:因为转速超调量i 10% , 则n2CmaxnbzT n 10%,由于CbnTm实验要求=1.1 ,理想空载启动有 z=0, 而且nbIdNR, n1500r/min,Ce0.1

7、406,I dl, I dl0.7 ACeI dN,9TM30 ms,T n0.0174 s 代入上式,可得Cmax 69.01%,由查表 3-5, 按跟Cb随和抗干扰性能较好原则,取h=3, 则 ASR的超前时间常数为:nh Tn30.0174 s0.0522 s ,转速环开环增益h1422K N2222 s733.99s 。232hTn0.0174U i5Vmin/r , 则有 ASR的比例系数为:又n15000.003K nh1CeTM47.14 0.14060.039.032hRT n2 30.00342.60.01744) 检验近似条件K NK N n733.990.052238.3

8、s1转速环截止频率为 wcn。w11K I1135.111wcn ,满足条件。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为T is63.7s330.0037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为:1K I1135.138.7s 1Wcn ,满足近似3Ton30.01条件。5) 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取 R0 =20k ,有 Ri 120k ,其结构图如下:10图 4-2转速调节器有公式 Cnn Rn ,C n 275* 10 3 S / 120* 1032.29 F取 Cn 2.3 F 。6) 校核转速超调量:由 h=3,查得 n52.6%,不满足设计要求,应使 ASR 退饱和重计算 n 。设理想空载 z=0,h=3 时

9、,查得Cmax =72.2%,所以n =2( Cmax )(z )CbCbnNT n0.6442.6= 2 72.2% 1.10.14060.017410% ,满足设计要求 .nTm9.9%15000.036第四章系统动态特性观察与测定4.1突加给定时 ( 图见附录 ) 。图中蓝线为电流环特性曲线, 黄线为转速环特性曲线。 在 t=0 时,系统突加阶跃给定信号 Un*,在 ASR和 ACR两个 PI 调节器的作用下, Id 很快上升;当 Id IdL 后,电机开始起动,由于机电惯性作用,转速不会很快增长, ASR输入偏差电压仍较大, ASR 很快进入饱和状态, 而 ACR一般不饱和。 直到 I

10、d = Idm ,U i U im 。电流闭环调节的扰动是电动机的反电动势,它是一个线性渐增的斜坡扰动量,系统做不到无静差,而是 Id 略低于 Idm。 n 上升到了给定值 n* ,11Un=0。因为 IdIdm ,电动机仍处于加速过程,使 n 超过了 n* ,称之为起动过程的转速超调。 转速的超调造成了 Un0,ASR退出饱和状态, Ui 和 Id 很快下降。 Id Idl ,转速由加速变为减速,直到稳定。4.2突撤给定时( 图见附录)。4. 3 突加负载时( 图见附录)。4. 4 突降负载时( 图见附录)。第五章设计体会一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

11、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 如何去做一件事情, 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 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同时,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 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这次课程设计也锻炼了我们的细心和耐心, 这尤其体现在我们课程设计报告的格式上,需要细心地对待。格式很重要,不然,美观切不说,报告看上去很混乱,不易于阅读。严格的格式要求也是在培养我们的做事态度。我很感谢有课程设计这次机会,让我明白了这么多从前不知道的东西。这些对我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宝贵的。 同时也让我看清了自己, 明白了自己哪里欠缺。理论知识的不足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也算是提醒。今后,在学习中,我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努力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掌握好知识。最后,还要特别感谢指导老师们,是在老师们的细心帮助和指导下,才让我们最终完成了这次设计!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