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478216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吨的认识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吨的认识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吨的认识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吨的认识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吨的认识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吨的认识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吨的认识六年级数学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吨的认识 _六年级数学教案 _模板吨的 教学目的:1使学生 重量 位吨,知道吨在 中的 用,初步建立 1 吨重的 念, 知道 1 吨 1000千克2能 行重量 位 的 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 察能力、估 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展学生的空 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建立重量 位 “吨 ”的概念教学 点:建立重量 位 “吨 ”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 算教具、学具准 :重 100千克的大米、投影片若干 (或用小黑板)教学 程一、沟通旧知1同学 学 哪些重量 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 1 千克有多重(可以 例 明)2填空1 千克( )克3 千克( )克1000 克()千克5000 克()千克二、 情境, 提出 在(

2、)里填上合适的重量 位一筐苹果 重20()小 体重 25( )一个 蛋 重50( )一 大卡 能装 8( )最后一 填 位, 学生来 有一定的 度如果有的学生 出用“吨 ”做 位, 他是如何知道的, 不出也不用 ,教 入新 :卡 的 重量很大,上面一 用千克做 位不合适 我 就来 重量 位家族的一个新成 吨(板 :吨的 )三、自主探索,研究 1教学吨的 ( 1)各小 前所做的 践活 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 5 千克的粮食、 油或蔬菜 自己拎回家, 体会其重量学生 ,教 及 板 有关数量( 2)提 :那么 1 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 表意 )( 3)引 :假 三年

3、 同学平均每人重25 千克, 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40 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 25 千克的同学, 每个同学都背一背, 感受一下) 像 40个同学的体重 是1000 千克,也是1 吨(板 : 1 吨 1000 千克)( 4)提 :每袋水泥重50 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 吨?一桶油重 100千克,几桶油重1 吨?学生独立 算,然后 教 小 :40 个同学的体重、 20 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 桶油的重量大 都是1 吨( 5)根据自己 前所做的 践活 , 行推算 ,然后 “1吨就是 的重量 ”(6) 例: 学生 出重量大 是 1 吨的物品( 7)出示 上例 的 片, 学生填上合

4、适的 位2教学千克与吨的 算( 1)出示:3 吨()千克8000 千克()吨 学生任 一 解答,并 出是怎 想的(2) :因 1 吨是 1000 千克, 3 吨是 3 个1000 千克, 3 个 1000 千克就是 3000 千克,所以 3 吨 3000 千克因 1000 千克是1 吨,8000 千克里有8 个 1000 千克,所以 8000 千克是8 吨( 3) 疑 3 吨()千克5000千克()吨 一只大象体重6 吨,是()千克 正 出想的 程四、看 疑,全 1 学 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 ?2 : “每两个重量 位 的 率都是1000 ” 句 ?明确: “每相 两个重量 位 ”与 “每两

5、个重量 位 ”的不同 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 位 的基本 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 吨 1000 千克,l 千克 1000 克 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 即:1 吨 1000000 克五、巩固与反思1( 1)日常生活中 量哪些 西的重量用吨作 位?写出几种来( 2)2 吨( )千克5 千克( )克7000 千克( )吨9000 克( )千克( 3)一 卡 的 重量是5000 千克,是多少吨?第( 1) ,日常生活中用吨做重量 位的 西有很多,写出或 出几个主要的就行第( 2) , 学生自己做 正 , 差生 一 推理 程第( 3) , 学生口算出答案便可2用一 重 6 吨的卡 运 建筑材料如下要使运

6、次数最少, 怎 运?小 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 的同学 的方案最好品种水泥黄沙石子 材重量2500 千克 4 吨 6吨 9吨 2500 千克板书设计吨的认识1 吨 1000 千克 5 吨()千克8000 千克()吨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二)谈话

7、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几何图形二、教学新课(一)圆的形成过程1教师叙述:体育课上,教师和明明做游戏,老师固定在操场中间不动,为了保持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不变,明明拉紧一条绳子开始走动,形成这样一个图形,这是什么图形?2教师提问( 1)明明拉着绳子围着教师走动,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一点是没有变的,你知道吗?(明明和教师的距离没有变化)( 2)老师的位置在哪里?(引出圆心)(二)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处处可见,你能举一些例子吗?(三)画圆1介绍圆规的历史2教师介绍画圆步骤(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定在一点上;这个点就是圆心,用字母O 来表示(

8、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3教师强调( 1)圆规两脚距离不能变;( 2)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 3)起点和终点要重合4学生练习( 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画圆( 2)学生自己练习画圆( 3)学生按要求画圆(两脚间距离为(四)认识半径、直径和两者间的关系3 厘米)1认识半径:教师在圆内画一条线段,线段的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 1)教师说明:这样的线段叫圆的半径,用字母r 表示( 2)比赛:我给同学们 10 秒钟时间,请你们在自己的圆中画半径,看谁画的多?同时还要说明半径的长度( 3)学生反馈:你画了几条?长度呢?如果还有时间你还能画多少条?( 4)教师小结并板书: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9、教师追问:你圆中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画的圆的半径为什么不相等呢?( 5)补充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2认识直径:教师示范画直径( 1)观察:什么叫直径?直径有多少条?长度呢?( 2)教师小结并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用字母d 表示3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出示图片:练习)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教师提问: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教师板书:三、巩固练习(一)填表r(米)0.241.422.6d(米)0.861.04(二)教师提问: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圆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三)思考:为什么车轮都要作成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四、课后作业(一)按

10、下面的要求,用圆规画圆1半径 2 厘米2半径 2.5 厘米3直径 8 厘米(二)怎样测量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探究活动测量直径与半径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币值 1 分、 2 分、 5 分、 1 角、 5 角、 1 元的硬币各若干枚,瓶盖(矿泉水瓶、罐头瓶等)若干个活动过程1教师将硬币和瓶盖分别发给每个小组,并提出活动要求:测量每个物体的直径和半径2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进行测量组长指定组员记录测量结果3分小组汇报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4教师介绍找圆心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参考扩展资料:怎样找圆心)1、 2 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数的初

11、步认识,课本第 7、 8 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2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 和 2。2使学生掌握 2 的组成,初步认识“ 符”号。3结合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具、学具准备:主题画挂图、实物图片、计数器、画好四字格的小黑板等。学生准备学具:小棒、2 个小圆形等。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教育:检查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二、新课教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数学知识,我们知道了数学知识呀非常的有用,小朋友们也兴致勃勃的告诉老师说要把数学知识学好, 但是怎样才能把数学知识学好呢?那首先呢就应该从数字的认识学起,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认数、写数、

12、还有许多新知识。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最会动脑筋,学得最好。1.1 的认识。( l)数数量是 1 的物体。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为小朋友介绍一位新朋友: 出示主题画挂图或让学生打开书,看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学习的一页。告诉学生:这个小朋友呀兰兰, 她可是一个乖孩子哟, 今天她就要和咱们一起来学习, 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和饿她比一比看谁最会学习了。 提问:“数一数这幅图里有几个小朋友?小朋友坐的姿势和拿笔的姿势好不好?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 ”“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出示小鹿圈,提问:“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小鹿圈的外面画一个圈。“圈里有几只小鹿?”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

13、器上拨一个珠子,提问:“我拨了几个珠子?”学生操作。提问:“请你在自己的桌子上摆出1 根小棒。 ”“请你举起1 枝铅笔。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图上有1 个小朋友正在学习,还有1 张桌子, 1 把椅子, 1 本书, 1个铅笔盒, 1 枝笔,田里有1 只小鹿,在计数器上拨了1 个珠子,这些人或物的数量都是几呢?(让学生齐答)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说,咱们能把这些人和物体数出来,还能用计算器把她们的个数拨出来,但是咱们用什么来把它表示出来呢?(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然后老师引出数字“1。”(2)认数字1教师指着黑板上的1 字,然后解释:这个“ 1呀”,是一个数字, 它的名字呢就

14、叫“ 1用”数字“ 1呀”就可以把咱们刚才数的那些物体数量表示出来了。再让学生看教科书第7 页中间的1字,告诉学生这些都是1 字。( 3)写数字1老师:小朋友们已经认识这个数字“ 1了”,但是你们会写吗?不会写也没关系只要愿意来试一试的都可以上来,现在老师就把黑板让给小朋友们。(学生写的 “1也”许会存在大小、长短不一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老师可以说:学生写的“1”朋友们还是挺不错的,都很聪小明,老师还没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就会写了,但是你们发现没有,你们的“1有”的长有的短,大小不一,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很不规范呢?那怎么办呢?老师引出田字格)。指导学生在四字格里写1。告诉学生1 要写在田字格的

15、左边格里,再边讲边示范1 的写法:从左半格靠近虚线的地方起笔,向左稍斜一些,写到左下边止笔。笔迹要写直。让学生举起右手,伸出食指,按照1 的笔顺带领学生书空两遍。让学生在教科书第7 页下面的写字练习格里,按虚线描数字1、教师注意巡视, 予以指导。2 2 的认识。( 1)数数量是2 的物体。出示主题画挂图或让学生打开书,找到有两个小朋友在玩飞机模型的一页。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飞机模型吗?”“图上有几个小朋友?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2? ”出示小鸭图,提问:“这里有几只小鸭?”提问: “谁还能说一说,在咱们的生活周围,你见过的数量是2 的还有哪些东西?”教师小结:我们看到图上

16、有2 个小朋友, 2 架飞机模型, 2 只小鸟,还有2 只小鸭子,人有 2 只手,自行车有 2 个车轮等等。怎样用数字表示呢?(2)认数字 2。教师在黑板上写“2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写有2 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2。”教师指黑板上的“ 2字”,解释这就是数字“ 2,”用它就可以表示数量是2 的物体了。提问: “谁能说一说 “ 2的”字形像什么?”(先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再指出2 的字形像鸭子,帮助学生记忆。 )( 3)写数字2。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2 的写法。让学生举起右手,伸出食指,按照教师在黑板上写好的2 字的笔顺,带领学生进行书空练习,再在桌子上空写两遍,让学生把2 的笔顺练熟。指导

17、学生在四字格内写2。教师要把起笔、拐弯、止笔处 一演示清楚,让学生在教科书第8 页下边第一行的字格里描写数字2,教师行间巡视,及时指导。(4)教学1 和 2 的顺序。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拨1 个珠子,提问。“这是几个珠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拨上1 个珠子,并提问:“现在有几个珠子?”教师说明: l 个珠子再添上1 个珠子就是2 个珠子。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圆形(或其它实物图)。教师边说要求边指导学生摆,先摆1 个,再摆 1 个。提问:“先摆 1 个小圆形,又添上1 个小圆形,现在有几个小圆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是由 1 添上 1 得到的。教师在黑板贴上画有一只小鸭的图片,提问: “

18、这里有几只小鸭?”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写1。在上面那一只小鸭旁边再贴上一只小鸭图,提问:“现在这里有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在只小鸭图下面写2。教师:现在 1 和 2 排好队了, 你能说出1 的后面一个数是几吗?2 的前面一个数呢?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5)比较 1 和 2 的大小。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水果 苹果(老师可以说小朋友们,看到了老师手里的水果了吧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呢,那只要小朋友门一会儿积极的动脑筋,老师下课后就把她作为奖品,给那些最会动脑筋的小朋友)。然后先在左手拿2 苹果,提问:这是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后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在黑板上写上一个数字2,再在右手拿1 个苹果,提问:

19、这是几个苹果?也肯定学生的回答,在2 的右边写上 1。提问: 2 个苹果和1 个苹果相比,谁多?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2 比 1 多。教师: 2 比 1 多,平常我们就说2 大于 1。 2 大于 1 怎样写又好写又清楚呢?在2 和 1 的中间画一个符号,开口朝着2,教师边讲边板书“2 l ”,并带领学生读两遍“2大于 1”。三巩固练习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1 和 2。把预先准备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来,在图片的下面的小括号里,写上图片上物体数量(1 或 2)出示数字卡片1 和 2,分别让学生读一读。提问: “2和 1 比,谁大? ”外出示卡片 “2 1”,提问: “它表示 2 大于几? ”让学生在教科书第8 页下面四字格里练习写1 和 2,先描,后独立写, 对于写得好的给予表扬。四本节课的总结: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将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最后,给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在课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字1 和 2,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下去收集资料看哪一组收集的最多。小学数学十二册教案点击浏览该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